收藏 分销(赏)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08199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潮》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观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1课课文,也是语文S版、沪教版、鄂教版、冀教版第七册课文。文章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及近,抓住潮的特点展开叙述,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教学目标】1学会“潮”“称”等13个生字,理解“笼罩”、“横贯”、“恢复”、“沸腾”、“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齐头并进”、“风号浪吼”等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体会课文中比喻句的作用(特别注意“像”字非比喻句);

2、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5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 学会“潮”“称”等13个生字,理解“笼罩”、“横贯”、“恢复”、“沸腾”、“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齐头并进”、“风号浪吼”等词语;2学习本课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1学习本课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2体会课文中比喻句的作用(特别注意“像”字非比喻句);【课时安排】预计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1课时的主要任务:学会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的主要任务:理解课文

3、3-5段,学习由远及近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视频、图片、名家相关诗文。【教学方法】朗读法 直观法 创设情景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配以适当的解说,导入新课。(谈话法导入从聊钱塘潮导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 检查生字词:观潮 横卧 横贯 笼罩 蒙蒙薄雾 屹立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依旧 恢复3. 写字重点指导学生写的字:昂 罩 贯“昂”的左下方不加撇。会意兼形声字,从日(天空)从卬(ng,仰的本字),表示头向上仰着。本义是仰着头。小篆 “罩”的

4、上半部是“罒wng”(习惯上称罗字头或扁四头),不要错写成“四”。(罩:形声字,从罒,卓声,本义是捕鱼的竹笼。)小篆“贯”的上面是毌不是母:连贯,穿通。甲骨文是象形字,小篆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毌( gu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写“贯”字,特别强调笔画和笔顺,上部不是“母”。)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小篆楷体 “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人跪坐,用双手梳理头发,以示顺从。金文加“口”,表示应诺,是“诺”的初文。小篆将头发讹作“艸”,跪坐的人和口讹为“右”。本义是顺从,和顺。甲骨文金文小篆4找出“观潮”和“天下奇观”所在的句子

5、,仔细读读,体会:这里的两个“观”怎么理解? 课文的题目叫“观潮”,你知道这里的“观”“潮”是什么意思吗? 先说说“潮”。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早上。潮,金文(水,海水)(“朝”的省略,早晨),造字本义:早晨上涨的海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朝”。古人称早晨涨的海水为“潮”,称黄昏涨的海水为“汐”。 “观潮”的“观”:看,动词,侧重于看的过程。 课文第1段里也有个“观”,读读这句话,思考:这里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看到的景象,名词,侧重于看的结果。理解“天下奇观”。5. 浏览课文,找出“横卧”、“横贯”所在的句子,仔细读读,体会:二者有什么异同?

6、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卧:睡倒,躺或趴。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横卧: 横向躺下或趴下。课文中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横卧”呈静态,“横贯”有动态趋势。由此看出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过渡语:课文又是怎样写观潮时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呢?请看课文。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正音。2浏览课文,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潮的?行文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过渡语:潮来之前,作者写了些什么呢?四、品读第2段,体会潮来之前的静态美(相对而言)1自读第2段,思考:潮来之前,作者写了

7、些什么?人们的活动自然景物2找出写景物的语句,仔细读读,什么感觉?出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借助地形图理解“越往东越宽”,同时明白: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理解词语:笼罩 屹立 若隐若现 仔细读读这段话,想象:是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关键词:仙境,朦胧的美,静态的美(风平浪静)。 读出这种美来。过渡语:这样的仙境,人们有兴趣欣赏吗?3再读课文,思考:这时候,人们在干什么? 出示句子:“江潮还没有来

8、,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联系生活理解并运用“人山人海”。 仔细读读这两句话,思考:“等着,盼着”,去掉“盼着”行不?为什么?肯定不行(盼:形声字,本义是眼睛黑白分明。这里可以理解为期盼、企盼)。4齐读第2段,要求:读出景物的朦胧美,读出人们企盼的心理。第二课时一、复习12段,导入新课课文第一、二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潮来之前,风平浪静,薄雾蒙蒙(板书)。那么,潮来之时,又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课文35段。二、品读35段,感悟钱塘潮的壮观景象1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找出相关词语。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远处

9、再近些 越来越近 时间顺序:午后一点左右(顿时) 过了一会儿(霎时) 过了好久 (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2自读课文34段,思考:潮来时,作者听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第3段)注意“闷”的读音和意义。 人声鼎沸(第3段)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理解、运用。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近义词:人欢马叫、震耳欲聋。反义词: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将课文中第一、第二两句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人与自然的相映成趣。 响声越来越大(第3段)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第4段)直观法理解“山崩地裂”3默读课文34段,思

10、考:潮来时,作者看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出示钱塘潮远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用了比喻,同时了解“借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联系生活了解“借代”(小学生不要求掌握)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里比喻(暗喻)的作用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联系生活、借助直观教具理解“浩浩荡荡”,体会比喻(明喻)作用4作者并没有像这样分开,而是将所见所闻交替描写,写得有声有色,非常壮观,请将3-4两段连起来,读出这样的美味。5. 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再次感悟钱塘潮的壮观之美

11、。6品读第5段,思考:潮头过后,作者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风号浪吼理解词语,注意“号”的读音。 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 钱塘江恢复了平静理解、运用“恢复” 江水涨了两丈来高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的就背诵),体会本文写作特点:由远及近,将耳闻目睹交替展示,让人如临其境。注: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三、拓展:适当展示写钱塘潮的诗文(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作为预习要求或者课后作业都行)四、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写一写你所见到的景物。附: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薄雾蒙蒙 远处-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观潮 潮来时 近处-山崩地裂 白浪翻滚 潮头过后-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