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南乐县梁村乡吴村小学 岳秋根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活动,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制约,有时候不能提供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使学习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师生获得更为鲜活的感性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点经验,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有不妥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融合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各个版本的教学内容都有所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内容虽然更新了,但就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仅仅用我们的老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的
2、,更别说深挖了。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一一反映出来。用我们现代的信息技术就很容易解决这一点。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和实际脱离。然而现实中的生活素材,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相关联,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从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有所用,也就更愿意学习了。所以,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应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际性、鲜活性和时代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两步应用
3、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运动节目出发,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素材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案列,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大数的读写时,课前就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与课堂有关数据,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不但实际也更有广度:有的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国土面积的大小,有的是某年央视频道某个节目的收视率。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教育、一次独立学习的机会。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学科内容、时空界限
4、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内容更充实、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使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形式的融合 现在,我们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局限性:受教学时间、内容和空间的统一限制,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不利于因材施教。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把信息融合到数
5、学教学中,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应用信息化与数学的融合,能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教学四年级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了我的学生。课堂上,我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我提供的资料,进行独立自主化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我们一起进行了学习评价和
6、反馈。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受到了学校和孩子们的好评。 我们把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化领域,利用信息多样、传播迅速、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促进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迫不及待、势在必行的路子。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法的融合 目前我们农村学校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机会。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好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开放性和国际化;学习过程具有互动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7、,看来是刻不容缓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在学生的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对同类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再共同来讨论研究,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老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再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次之,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可以以一对一的形式给学生辅导。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主要面向差生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最大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