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 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一、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心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 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 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 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二、让孩子
2、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以前,大班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 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 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 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 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三、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 较弱的孩子, 就有可能
3、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 厘米等不同的高 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四、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 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 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 之增强。五、多鼓励孩子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
4、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 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 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 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 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 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六、正确评
5、价孩子的表现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 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 。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 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 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 师可
6、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 树立。 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 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 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 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 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辅
7、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 。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 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 、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 ,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 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孩子老师正在关注他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