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描述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学生分组动手观察) (汇报交流)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
2、?引出用实验方法。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案例分析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答: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的方法、规则的指导和点拨。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前先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让问题来自学生,自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开始探究前先让学生说说“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先让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设想,这对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在小组合
3、作前,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开展活动,才知道如何进行密切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效率,才能使小学合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真正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最后汇报交流前还应该让学生也说说“交流汇报前我们要注意什么?”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交流汇报是在分享劳动成果,要学会赞美,学会理解。更重要的是,去品尝成功的快乐,坚定了继续研究、探讨的信心。同时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规则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案例描述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
4、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案例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答:方式一是比较传统也是大多数老师会采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井然有序,但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蚂蚁的更多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展。方式二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比方式一处理恰当一些,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势必比较主动好学。当然,采用方式二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抓蚂蚁,在地上观察蚂蚁,但教师要同时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或游戏完了,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