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 、 、 。2、绘画的种类名称很多,以绘画的工具、材料分有 、 、 水粉、水彩、素描等。3、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 、 、 。4、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 ”、“ ”、“ ”和“ ”四个学习领域。5、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 石窟;在天水开凿有 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 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 石窟。6、人言
2、“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 、 、 五个浓淡色阶。第二部分 简答题1、什么是文化情境? 2、什么是绘画?3、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4、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5、什么是教学案例? 6、什么是合作学习?7、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8、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9、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0、什么是美术语言?第三部分 辨别题(20分)请辨别正确还是错误或片面,并陈述理由。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2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1、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
3、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2、 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3、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4、绘画的种类很多,就中国画技法而言,就可分为: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1、请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案例: 像长江在纸浮雕一课巡回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推醒他那是王鹏。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会什么?”“什么也不会,美、术、课。”他摇了摇头,“跟我就没缘!”我递给他一张纸:“你会撕纸不?”“那谁不会?”他朝我
4、翻了一眼。“你随便撕给老师看看。”他抓起纸,三下两下撕起来,然后又把纸从桌上抛到地下。我说:“你随便拾一张你撕的纸块给老师,老师有用。”他想也不想,弯腰抓起一块丢在桌上。我把纸块在桌上摊平,问他:“你看这纸块像什么,能看出来吗?”好一会儿,王鹏说话了:“像什么像像长江吧。”“好,太好了。你很有艺术细胞嘛,怎么能说和美术无缘呢?”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我向前面的同学要了块蓝色卡片纸,递给王鹏,“把你撕的纸块贴在这张蓝色卡之上。”王鹏很快完成。“你能把长江经过的省、市标出来吗?”“能。”这次他答得很干脆,随后,他找出地理书,工工整整标上各省、市地方。一张“长江图”完成了。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5、大家都赞叹不已: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学校“迎新年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我展示了王鹏的“长江图”。地理老师告诉我,王鹏后来很偏爱地理课。以后又听说,初三毕业王鹏考入了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学校,现在是一名优秀的火车副司机,或许这个倔强的孩子把艺术细胞同他严谨的职业道德融于一体了。 选自赵紫峰美术教学随笔见中国美术教育2001.22、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
6、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
7、”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问题: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