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P21)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下面诗句中用到“雁”的意象,表达情感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B.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C.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郎士元《空山闻雁雁声哀》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二、★《赤壁》(P23)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的是历史上的“ ”一事,诗中以“东风”比喻“ ”。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P111)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完成下列题目。
①“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代
②“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③ 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P140)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乙】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两首都是写春景的诗,在写景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写景的诗都蕴含着哲理,请你结合相关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210)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诗人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哀啼”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 季节,又采用了 手法,抒发了 的情感。
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以下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认真背诵)
六、《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P24)
1.“唱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句意: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情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七、《十五夜望月》(P109)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2.《全唐诗》录此诗,“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字作“在”,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落”字好。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八、《西江月》(P142)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2)描写这些声音的作用: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以动衬静,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表现夏夜特征,给人印象深刻,流露出词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感情。
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很传神,请你分析其妙处。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意境,这一句是什么?
(1)“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2)陆游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九、《秋词》(P143)
1.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1)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十、《迢迢牵牛星》(P208)
1.这首诗借天上神话,表达人间悲情,写尽了天上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情与相思。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融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之情。
3.诗中运用的叠词,使诗读来琅琅上口,情调缠绵。
专题:七下古诗词复习
一、★《破阵子》 P 241
1.词人在开头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3.“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语是“ ”。
6.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回答下列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宋)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陆游这首“记梦”词,上阕写 ,下阕写 。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使至塞上》 P 260
1.这首五言律诗写诗人 的情景。全诗紧扣题目,共写了三层意思: 、 、 。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颔联里的“征蓬”一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景象。
4.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加点的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意选择两个加以赏析。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P29
1.请赏析诗中的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请写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字面意思。句中的“悦”“空”两个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多景楼》回答下列问题。
《多景楼①》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飞入远天的鸿雁。
(1)全诗总写多景楼形胜的诗句是:
(2)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浮”和“入”用得很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3)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黄鹤楼》P261
1.诗的首联从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2.诗中首联中的“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颔联中的“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致?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5.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是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表达自己什么心情?
(2)《唐诗直接》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以下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认真背诵)
五、《登岳阳楼》P30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虚实描写相结合,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衬托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想到自己多年漂泊、孤苦无依(亲朋无一字,老病友孤舟);国家战乱未平,百姓饱守受战乱之苦(戎马关山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六、《蝉》P137
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启示: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七、《归园田居(其三)》P262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只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
诗句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3.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愿”指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八、《卜算子·咏梅》(陆游)P236
1.这首词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咏的是梅花?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2.《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3.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袁灶初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4春初三语文学案作业·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