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9255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认识镁、铝、铁的重要化学性质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了解氧化铝的保护膜的作用。 3、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说明 (一)、镁、铝与酸、碱的反应 1.镁条、铝片在盐酸中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氢气。如果在盛有盐酸的试管口用火柴点燃即有微弱的氢焰。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把氢气收集在试管里,用爆鸣法检验生成的是氢气。 2.为了促进铝跟NaOH溶液的反应,要稍稍加热NaOH溶液,看到有气体产生时,应立即将酒精灯移开。 (二)、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实验中所用的NaOH溶液必须是新配制的,否则会有CO32-的干扰。 2当Al(OH)3不与酸或碱反应时,这两种电离趋势是极弱的,用一般指示剂,既检验不出它的碱性,也检验不出它的酸性,由此可以看出,Al(OH)3的碱性只有当它跟酸反应时才显示出来,它的酸性也只有当它跟碱反应时才显示出来。 (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1.用小刀在已钝化的铝片表面划线时,应划得深一些,使里面的铝暴露出来,这样会使铜析出得快且明显一些。 2.建议最好不要用浓硫酸来做铝片的钝化实验,因效果不太好。 (四)、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四4、5的成功关键是加入的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小,否则看不到血红色与蓝色,而看到黑色与紫黑色。 (五)、铁离子的检验 在FeCl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加入足量还原铁粉,则Fe3+离子会全部被还原成Fe2+离子。此时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呈红色。 三、问题和讨论提示 1.铝是活泼金属,能跟稀盐酸发生剧烈反应,置换出氢气。浓硝酸是强氧化剂,能使铝钝化。它使铝表面上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铝继续跟硝酸反应,所以铝跟浓硝酸不发生剧烈的反应,且反应主要不放出氢气。 2.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与酸、碱作用都生成盐和水。但Al(OH)3不溶于氨水,氨水和铝盐作用能使Al3+沉淀完全。因此在用Al2(SO4)3溶液制备Al(OH)3时,常用氨水而不用NaOH溶液。 3.往AlCl3溶液里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有白色Al(OH)3沉淀产生,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白色沉淀会溶解。 往NaOH溶液里滴加AlCl3溶液,也有Al(OH)3沉淀产生,当加入过量的AlCl3溶液时,沉淀不溶解。 4.可以在FeCl2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如KMnO4溶液、新制备的氯水、溴水、浓硝酸等),使FeCl2变成FeCl3。 可以在FeCl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使溶液酸化,并加入还原剂(如KI溶液、Fe等),使FeCl3变成FeCl2。 5.Fe(OH)3沉淀能溶于稀硫酸,但不溶于NaOH溶液。Al(OH)3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附: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氧化实验的改进(Ⅰ) 一、操作步骤 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约2 g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再加入5 mL除去溶解氧的蒸馏水制成溶液。 2.向试管中慢慢滴加2 mL苯(液封)。 3.切取黄豆粒大小的钠粒,吸净煤油后沿管壁滑入试管内。 4.待钠粒消失后,用胶塞塞紧管口,仔细观察难溶物的颜色及其变化[白色的Fe(OH)2可保存很长时间]。 5.取下胶塞,用玻璃管和吸耳球向溶液中慢慢的吹入空气,再观察难溶物的颜色变化。 二、现象 浅绿色溶液与苯形成了明显的界面;投入的钠粒跟溶液迅速反应熔化成小球在界面之间上下移动,直至消失;溶液中形成了白色难溶物;鼓入空气后白色难溶物迅速变为灰绿色,进而变为红棕色。 三、优点 1.硫酸亚铁铵中的Fe2+很稳定,有利于Fe(OH)2的制备。 2.苯层的液封极大地抑制了氢氧化亚铁向氢氧化铁转化,使在H2的氛围中生成的Fe(OH)2与空气隔绝,白色的Fe(OH)2可以长时间保存。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氧化实验的改进(Ⅱ) 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B具支试管 F二氧化锰 a、b长颈漏斗 稀硫酸(8mol·L-1) c、d自由夹 氢氧化钠(8mol·L-1) E铁粉 双氧水(30%) 二、实验操作及现象 1.分别在A、B中各装入约1 g的铁粉和2 g的二氧化锰,并按图连接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关闭c以及d,经a加入3 mL稀硫酸,可见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铁反应完得淡绿色溶液(漏斗颈口此时还未液封)。 3.打开d,经a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改从a加入约3 mL稀硫酸,沉淀消失。再从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又见白色沉淀生成,待有较多沉淀生成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漏斗颈口沉淀是否溶解。 4.打开c和d,经b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到B管中产生大量气泡,A管中沉淀逐渐由白色变灰,变暗,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5.关闭c,从a再次加入约10 mL稀硫酸,可见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淡黄色。 三、实验特点及说明 1.该实验的氢氧化亚铁在氢气环境中能较长时间保持本色,便于学生观察。同时直接通入氧气对氢氧化亚铁进行氧化,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氧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的操作简单易控,现象明显,可依次演示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生成溶解等实验,便于边演示边讲解。 3.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操作中,每次经漏斗a加入的溶液,约以适量为宜,否则,在试管容积有限的情况下,后续实验无法进行。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