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2篇文】供参考2023年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统筹
2、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改革。沿江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优先、
3、绿色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居于统领地位。前几年,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量已突破300亿吨,长江水体恶化已成为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到了非下大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如果继续遭到破坏,不仅会断了子孙后路,而且在我们这一代人就会有“现世报”。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
4、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遵循。“共抓大保护”,现阶段的关键是把握好“共抓”,增强系统思维能力,发挥好协同作用。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将整个流域作为完整单元来保护修复,以体现科学性、有效性。无论是水运、发电、防洪、灌溉,还是港口、岸线、产业发展,都要服从服务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要刹住无序开发、破坏式开发和超范围开发,开发必须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必须以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前提,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5、,在全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仍然沿袭老路,经济开发建设的规模强度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开发就会演变为大破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努力做到“五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应当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一方面,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排查生态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逐项开展整改。另一方面,强化治本之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
6、污染治理“4+1”工程。坚持互联互通,加快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沿江高铁等一批综合交通走廊骨干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综合交通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重点任务包括:提升黄金水道功能,稳步推动航道区段标准、船舶标准、港口码头管理、通关管理“四个统一”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加快沿江铁路、省际待贯通高速公路、支线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铁水、公水、空铁联运,着力解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优化与中欧班列、水水中转等运输模式的高效衔接。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深化对外开放。重点需要做好:提高
7、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优化沿江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沿江城市群和城市群内部各城镇错位发展;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融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共抓大保护的体制机制。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机制为重点,加强规划管控,强化监测预警,深化省际协商合作,加快长江保护立法,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夯实共抓大保护的体制基础。重点任务包括:建立规划综合管控机制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激发沿江生态保护动力;完善省
8、际协商合作机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实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法可依。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共抓大保护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调研评估等职责作用,强化各有关方面的协同联动。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主动作为,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沿江省市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对市县的指导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宣传培训、严肃纪律问责等方面重点着力,切实推动解决重
9、点难点问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23年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1340字范文稿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党员干部,同时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读懂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会议精神,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坚持”的极端重要性,紧紧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
10、,努力以南昌水利高质量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底线、强化排查,全力筑牢水安全“防御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紧扣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实际,加快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及时组织各地各单位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清库核查,督促做好防汛抗旱物资更新、购置和日常管理工作;扎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改。针对重点江河堤防、山塘水库、在建工程、水毁修复设施等不间断开展全面排查、抽查,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统筹做好圩堤巡查防守和台风、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保障安全度汛;强化抗旱保
11、供水保灌溉,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户,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强化担当、扛起职责,坚决履行河湖管护、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使命。南昌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境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拥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的发达水系网络。更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高质量发展始终。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河湖健康档案。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开展“清河行动”,深入推进“清四乱”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全面加强断面水质管控治理,确保环境用水断面水质达到IV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达到皿类以上。以“一河一策”“
12、一湖一策”为原则,坚持依法治理、全面保护、长效管护。坚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充分利用“河(湖)长+警长+检察长”的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河湖安全保护整体提升,努力呈现“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乘胜而上、接续奋斗,坚持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土保持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加大水土保持责任考核力度,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严格方案审批和水保措施落实。针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大开展责任追究和失信惩戒力度,确保取得“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持续加强监督执法,运用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信息化检查等方式,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监理监测、自主验收和报备等内容,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改善水环境,助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