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宜城二中 李存连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一部分,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教学中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借助实验,引导探究,开拓创新,深化探究,重视主体,发展探究。关键词:探究 课堂教学 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一部分,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
2、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基于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有着丰富的材料可供学生来做探究。本人在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几点个中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
3、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4、,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二、经历过程,重视探究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
5、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三、借助实验,引导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
6、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汽车转弯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向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就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手臂水平伸直,掌心向上,把一本书放在手掌上,然后让手臂保持水平并绕身体转动,改变转动速度,体验书本相对手掌的运动方向。在学生有了切身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书本相对手掌静止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如何?书本随手臂一起运动和汽车转弯在受力方面有何共同之处?我们在分析汽车转弯过程受力时为何易将摩擦力的方向弄错?经过一系列的探讨之后,学生能够对摩擦力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7、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的精神。四、重视主体,发展探究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 伽利略对运动和力
8、的粗略描述 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开拓创新,深化探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或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
9、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最终得出了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问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实验,并从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学到了规律性的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自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发展性”的理念,力图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作者简介:李存连 男 1968.6月生,现任教于宜城二中,中学一级教师,联系电话13972216203,邮箱1031080117,邮政编码 4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