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虚实相映摇曳多姿——《智取生辰纲》赏析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十分精彩的一回(第16回)。主体在好汉这边,但却用大半笔墨详写杨志如何押送生辰纲的过程。至于吴用如何谋划用计,如何具体布置人力,如何严密监视杨志的行程,如何商定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巧妙地躲过杨志那狐狸般精灵的眼睛等等都没有明写——好汉的智慧在敌人“智慧”的映衬下。
敌人的“智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选配
梁中书为差人押送生辰纲费尽了心思,一直“踌躇未决”。日子逼近了,最后才敲定让杨志去。选派杨志,应该是很聪明的。一是因为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之孙”,曾应过武举,做过御前禁卫的较高级军官(殿司制使),他的武艺十分高强,曾与80万禁军教头林冲打个平手。二是杨志被梁中书从杀人囚犯提拔到管军提辖的职位上,收为心腹,杨志对他感恩戴德,正思报答。论本领,论忠诚,杨志都是没有挑剔的。由此看出,敌方是做了十分充分的防劫准备的,一般的“歹人”要想从杨志这样的人手中劫走东西是绝不可能的。
2.行装设置
鉴于去年的教训,梁中书在选好负责人之后,决定再加强武力,“多着军校”,“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几个军健跟着”,以此显示威风,叫贼人看了也不敢动手。
作者高明之处在于,让杨志比梁中书更“智”:不要车子,也不打旗号,只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担子,扮成客人行货模样,以避免招摇过市,暴露目标。“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即装做脚夫挑着”。这样行动快捷,又可随时放下担子进行战斗。
3.行程安排
酷暑天气,早上起五更趁凉走,中午炎热时歇脚,傍晚再趁晚凉赶一会儿,这是夏日赶路最通常的,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但杨志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对当时的社会治安情况非常清楚,对沿途的地形了如指掌。此去必经的“紫金山、二龙山、桃华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因此,每到这些关键地方,他便一反常态,“却要辰时(上午7:00-9:00)起身,申时(3:00-5:00)便歇”,专挑太阳厉害,众人都歇息(甚至强人也热得不想出来)时赶路。可见杨志之“智”。
杨志的一套方案十分周密,谋事行动也十分精细。然而,作者强调描写出杨志的精明干练其实为“虚”,恰恰是为了强调吴用之“智”这一“实”。杨志的一切精细行动都在吴用的意料之中。吴用之“智”不仅在于深深地把握了杨志的种种谋略和警惕心,还在于把握了杨志疏忽的以及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1)生辰纲是不义之财,所送之人为不义之人,押送之人未必有多大的主动性、多高的责任心;(2)天气确实酷热难当,计是好计,可人是肉身,终究有受不了的时候,一味打骂,过分只能适得其反;(3)梁中书夫人的奶公谢都管平日威风凛凛,见过很多的高级官员,怎能把这个刚由罪犯突击提用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放在眼里?此番作为监视杨志的人,又怎能轻易任他“提调”?能分析到这种地步并从中用计,正是吴用的高明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