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引入:1、课前准备:播放影片三国演义片头(2分45秒),提醒学生留意军旗。2、上课:问:影片给我们感受到三国时期是怎样的局面?(战火纷飞、刀枪剑戟),在这个充满硝烟的年代,出现了无数赫赫有名的人物,相信同学们随口都可以说出十个八个来,但我们要提高难度,从诗句中猜三国人物。3、诗三国:正是这些风云人物(英雄豪杰)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会由一个大一统的东汉政权,变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看三国鼎立前的形势新课讲授:一、三国鼎立前的形势1、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曹操的诗),造成民不聊生,人民的愿望?曹操也希望结束割据混战,统一南北。于是他首先统一北方。他能从各军事集团中脱颖而出,
2、靠的是什么?2、 曹操统一北方政治:经济: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是谁?通过什么战役战胜袁绍?军事:看看战况。(让学生填表格,从兵力看,照常理,应该是哪一方赢?指出兵力不是决定胜负的绝对因素。并在地图上画出地点),引导学生回答P103 F动脑筋。展示统一北方后的地图,曹操在追歼袁绍残余的时候,写观沧海,背最能体现曹操志向的几句。在胜利归途,写龟虽寿,同样背几句。体现曹操怎样的抱负?(统一天下),看图,曹操要统一,遇到哪两股势力的阻挠?(刘、孙,在书中找出他们的势力范围)学生介绍刘备、孙权的出身、相关典故,将士、谋臣。(同学们知道得真多,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孙权,字仲谋,足智多谋,治军有方,军队从
3、六七千发展到三万多,曹操曾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指出三国演义间小说,有虚构、移花接木,三结义、草船借箭、刮骨疗伤是没有的,要区分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为了统一南北,曹操发动了什么战争?(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看激烈的战况,学生填表,问孙刘使用什么办法,又有什么典故?火烧连环船) ,曹操惨败,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刘也在南方扩充了力量,所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思考曹操败的原因。纵观袁绍和曹操失败,都同时犯了什么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骄兵必败)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形成,填表。(问影片中军旗的错误?)在地图中画出三国的都城,并用线连起来,为什么这种局面称三国鼎立?象鼎的三个脚,相互对对侍,谁都不能战胜对方。3、 各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能战胜对方,实现统一,各国都注重经济的发展,各国发展经济的情况。吴国:沿海,所以造船业,发展派大将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内地与台湾的联系,所以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侵害的一部分,任何台独事件我们都要坚决反对。四、小结: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准备的物质条件。最终哪国实现统一大业,且听下回分解。 学完这课,你最喜欢哪个人?怎么看曹操?曹操有统一的抱负,有政治、军事才能;恢复发展北方经济,文学才华。评价人物,主要看他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