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买文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经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小括号的用法等基础上设计的,也给后面学习运算律内容作铺垫。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环节,要求学生计算“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列出算式并讨论算式的运算顺序,从而得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养成习惯很重要”的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有小号的用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意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括号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算式运算顺序。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为后面学习运算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算式运算顺序。
难点:用递等式表示计算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买文具”的主题情境图,并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二、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怎样计算?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在此过程中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方法二:22×3+24÷4
以上哪种计算方法简便呢?为什么?怎样计算这个一步算式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22×3+24÷4 或 22×3+24÷4
=66+24÷4 =66+6
=66+6 =72
=72
在计算两级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练一练
出示下列算式: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你能说出上面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小结:在计算两级算式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试一试
出示问题: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只用小括号等式不成立,因此我们还需要请中括号来帮忙。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再次尝试,发现方法。集体纠正。9÷[3×(5-2)]=1
4、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3题。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完成“练一练”第7题,让学生说说购买方案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独立思考完成“练一练”第1、2、4、5题。并说说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只有加、减运算,或只有乘除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运算,再算加、减运算,如果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同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以前所学乘除运算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旨在为后面学习运算律知识奠定基础。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我们安排的教学活动井井有条、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