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窥高中文言文教学云帆实验中学 胡永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其热爱这种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中国人自己该作何感想呢?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
2、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鉴赏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培养起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
3、态、审美趣味。正像诗人流沙河诗中所写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极其敏感的一根弦,拨动它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在流传已久的文学精品里,具有这种审美特质的文字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呼吁:让下一代多读点儿文言吧,多读读李白的诗、东坡的词,多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也许这样,会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语言。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后,就是老师怎样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真正的文言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以自己深情的解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想要思想引导,热情要热情点燃。一个连自己
4、都厌烦古文的语文老师如何能在文言课堂上激情四溢、妙趣横生,想来不过是“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罢了。教师只有“爱己之爱以及人之爱”,沉浸于凝练的字里行间里,沉浸于灿烂的文学精品中,在“诲人不倦”的同时更“学而不厌”,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化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以这种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起穿越渺远的时空,触摸先贤的灵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奇画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英雄气概、“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人生哲理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教学过程中,教师发诸真情的点拨开拓一定会让学生如
5、沐春风,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从而丰富思想、启迪智慧、开阔胸襟、砥砺心志。文言文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学生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必须尊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文言文教学的新
6、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炼就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教与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下面这些问题。一要重视熟读背诵。不可否认,熟读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读是吸收,通过读获得知识,借鉴写法,领悟思想,陶冶情操。文言文原本无标点,如何断句,依靠语感。如今文言文,编者为了方便阅读都正确添加了标点符号。学生学习并不困难。但是,如果要真正了解一篇古文,必须首先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停顿不当,会带来理解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歧义。由此可见,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够帮助理解文意。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没有熟读背诵,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语汇的积累,也不能很
7、好地了解和掌握文言句式,那自然就没有办法读懂文言文。同时,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文言语感的形成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获得。新课标也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熟读背诵的内容要进行挑选,以教材中名篇名段为主。在教学中还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和补充,教师要根据学情挑选历代的文言名篇,尝试去掉标点,让学生去探究原文句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当作一个专题训练。 二要重视积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汇和句式上,其中语汇的差异最大。学文言必须积累文言语汇,学文言的主要障碍在于古今词义的不同,积累文言语汇,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就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
8、点。毫无疑问,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在这一方面扎扎实实地用力,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在最本质的东西。就高中文言教学而言,依据课本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词汇、文法、虚字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才是鲜活的,学习者也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才能解读和掌握它们,脱离课文孤立地抽取进行归类分析的做法不科学,看似系统,实际上是一种肢解。学习文言文就应该把文字问题放在文章当中去解决,而不应该用编工具书的方法。其实,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其在具体句子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法现象,只有在相应的语境当中才能讲得清道得明,文义理解了,其意义和用法自然就明白了,可以称之为“语境定义”。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课文鸿门宴中有“项羽按剑而跽曰”一
9、句,对其中“而”的用法,有人认为是表并列,有人认为表修饰,其实这句话是写项羽初见樊哙时一种紧张的防御姿势,按着剑跪直身子以防不测,显然是表承接。这个“而”既不是表示“按剑”和“跽”同时进行,也不是用“按剑”来修饰如何“跽”的,离开语境来解释,难免似是而非。三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要重视自我积累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积累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积累就不可能形成能力。自我积累的习惯又是自我积累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伊始就要注重积累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由被动积累变成主动积累,在对语汇、文法、句式等具体的积累中,逐渐形成自我积累的能力,形成并增强了自我积累能力,阅读能力也就会随之形成和提高。自我积累能力
10、的形成不仅在于课堂上的有意识培养,还在于将阅读向课外延伸,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其次,注重培养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看整篇文章,要先看明白作者的行文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条理的,这条路好的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把握行文思路,才能读懂文章。对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联系都要做到准确把握,以至对整个文章行文思路进行宏观控制。在教学中,如果课文故事性较强且文字较浅易,则可以从整体感知开始,首先把握行文思路,明确条理层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字疏通。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寻找发现不同文章思路的切入点,最终使其能独立完成。其三,训练把握主旨的
11、能力。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把文词、文句讲明白,不仅仅是能够翻译文章了事,务必切实训练学生把握主旨的能力。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不能在把握主旨的前提下理解课文,就会不自觉的肢解课文,曲解文意,造成误读,读出来的结果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而把握主旨,并非易事,非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不可。文言文阅读就。其四,训练掌握行文技法的能力。课本所选入的文言文,都是文质皆美的,其行文技法相当高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他们能发现写法,欣赏写法,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借鉴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基于阅读,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发现、鉴赏写法的能力的形成要依靠课堂训练,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12、“,充分挖掘文本的训练价值。课文中的行文技法有着丰富的表现,就语言而论,要关注其独特性,如谏太宗十思疏重在理趣,荆轲刺秦王重在义趣,鸿门宴重在智趣,抓住了实质性的东西,才便于吸收。就篇章结构而言,要关注作者如何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如何使用多种手法去叙事,去写人,去说理。无法不成文,法会因人因事文而异,要通过有效地阅读训练来提高捕捉能力。其五,训练质疑探究能力,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是有效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课前预习格外重要,课前预习准备得好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串讲到底和一言堂,而是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13、,教师的职责变成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在教授文言中,教师并没有按照传统文言教学模式,逐字、逐词、逐句翻译文章。而是将课堂变为论坛,让学生将预习所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生的语文功底肯定会大为扎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文言”这个工具,理解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智慧,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民族精神。使古代文化的精髓能够在今人身上得以传承,使得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进行文言文教学,在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课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