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的慢养观
涪陵第七中学校
张梅芳
内容摘要:学生的教育问题无论对于家庭还是教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庭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有着一致的目标,若是相互结合与借鉴将会是很好的方式方法。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提出的慢养观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与反思。
关键词:慢养 慢教 宽容与关爱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为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从而不断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高中阶段教育理念的根本在于人,也就是高中生。学生是社会和学校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同样他们更是每个家庭的根本所在,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我们何不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家庭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思考呢?
一. 高中生也只是孩子。
孩子是一天一天长大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说话的,是一步一步开始走路的,是在带个父母无数开心与惊喜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
相信下面这些话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当我们上学时爸妈就开始说,宝贝上学了,该长大了;上初中时,父母亲戚都会说,哟,上初中了,成大人啦!上初一了,我们的老师会对我们说,你都上初一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上初三了,要中考了,我们的老师又会说,马上就要上高中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上高中了,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自己都会说,都是高中生了,这种事情还要我来教吗?都上高中了怎么还像个三岁孩子似的?难道他们不是孩子吗?没错,现在的孩子是看似早熟,打牌,赌钱,玩游戏,耍通宵,甚至是谈恋爱,似乎做着一切成人能做的事情。但若他们真的成熟了,懂事了还用得着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吗?看似成熟的他们其实说到底只是懵懂的大小孩而已。要把他们当作孩子来要求,而非是成人。
有位班主任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我的一节课堂上连环犯错,至于什么样的错误估计我就不用赘诉了,在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我去和他们的班主任进行交流,谈到这件事情,这位班主任重复的说了一句话,说:“他们很单纯,他们真的都很单纯。”这让我很有感触,说明他把这些心爱的学生当成了孩子,当成了小弟弟小妹妹。对于这样的一位班主任,学生在私下里都对我说:“我们都非常信服和尊敬他,虽然他很年轻并且非常地严厉。”我相信我们80%的班主任都能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这些大小孩。那如何去教育这些大小孩呢?这同样是我们班主任和家长们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所在。
二. 孩子需要“慢养”,高中生需要 “慢教”
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出了一本书,叫做《慢养――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也是现在很流行的一本书。其中提到:教养孩子要“慢养”,孩子是慢慢养大的。其实高中生又何尝不是呢?没错,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比较早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打牌,斗殴,玩游戏,耍通宵甚至是谈恋爱。孩子要慢养,这些大小孩的高中生也要慢教,和学生谈一谈,玩一玩,等待和指引他们成长,学生是慢慢教大的,而不是上了高中就突然长大的。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每一学期,每一学年都会有很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一上学期时最闹,想初中孩子,高三下学期最好,几乎是完全进入学习和生活状态的小大人了。这其中除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费尽心思的努力以外,与学生们自身的心理成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班级的爱是慢慢“养”出来的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一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家是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其实作为一个大家庭的班级体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的班级体也是爱,同样也是慢慢“养”出来的。
班级其实是一个城堡,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陈词滥调,但要让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觉得这个班级永远在那里,永远会放在心中:他高兴的时候,想要和班级朋友分享;难过挫折的时候,他在这里可以找到安慰和支持。
让学生在每一天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这个班级的爱,体会到这个班级的温暖。应该从每件小事做起,要让班级真的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城堡,对学生必须完全地信任与公平地对待,在爱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和他们沟通,这样的班级才会变成“+”,班级也才能为学生的人生加分。
从每件小事做起,共同打造一个温馨与激励人的班级,教师、班主任和学生一定要多谈话,而且是像家人般地谈天说地,把一天当中的特别心得做一个分享,而不是像老师般训话(功课做了没?今天考几分?),否则这样只是慢慢地把学生往城堡外面推。
只有班主任自己愿意和学生说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情绪,学生才会有话也愿意跟班主任说,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其实也需要彼此间打开心门,说说心里真正的话。
班主任给学生爱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学生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公正公平的爱?真正的爱不自私,真正的爱是兼顾教育和学生的立场,为他们着想,真正的爱是给他们空间,永远在他们心中点着一盏灯,指引他们前行。当然这期间就更需要宽容与关爱。
三. 宽容与关爱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就应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生需要爱,尤其是高中生更需要心灵和心理的爱.这样,校园的世界里才会充满爱的阳光!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陶行之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之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站在了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之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更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想干什么。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之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陶行之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用宽容和关爱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极其微小的进步。可能一次两次在他的行为上不会起到很明显的约束作用,但在他的心里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这就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宽容之心来等待他们慢慢地长大。正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不是一时的,是孩子们一生的教育。而高中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关爱与宽容造就一个美好的心理环境,当家长的关爱与教师的关爱相交汇时就能给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性格氛围,让他们能在良好的性格中创造出自身良好的未来生活。
教育孩子这项工作,说难,的确是很难;说易,也不难。在偏远的山村,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不也照样教育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吗?但凡教育子女成功的父母,其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告诉我们,这些给予子女成功教育的父母并非都对教育学、心理学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只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并为孩子创造了适合发展的环境。而这--正是他们实施成功教育的科学理念。
而对于教师而言,对于班主任而言,甚或是对整个教育而言,对于学生的教育说难,的确是很难;说易,也不简单。因为一个家庭对照的是一个或是两个孩子,但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几十个学生,他们有这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但是两者却有着非常一致的目标,非常统一的想法,那就是教好孩子,教好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将学校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理念相互结合和借鉴会让我们找到一个非常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在宽容与关爱的教育中等待学生们慢慢地长大。
参考文献:
1.《慢养――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黑幼龙著
2.郑和钧、邓京华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周龙兴、宋进喜著:《体验教育与学习主体的确立》,2002年网上文章
4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