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借助实物教具,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直观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用身边的小东西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二、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
(1)选用学具盒里的(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操作之前适当提醒:要摆成直线)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4
(5)为什么同学们的结果都不一样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思考呢?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
2.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量去测量物体长度。
(1)用回形针量数学书的长、课桌的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数学书的长是( )个回形针,课桌的宽是( )个回形针。
引导学生归纳:用回形针测同一物品的个数是一样,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唯一的。
(3)质疑追问:全世界的回形针长一样吗?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明白吗?(要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作标准的物品”还必须世界上统一的)
3.统一认识: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质疑: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想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必需怎样?
(用一个全世界统一标准的长度作测量工具)
(2)你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尺子)
(3)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
三、在操作与练习中增长估测能力
1.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长度。
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2.独立完成书本P2页做一做第1、3题,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3.反馈交流学生的估测结果,重点讲评书本P2页做一做第3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