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般方法凌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八法可供参考:(一)兴趣培养法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内驱力。没有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就谈不上语文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可用祖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沿着“兴趣习惯钻研成材”的道路前进。(二)情境创造法语文特有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是习惯养成的物质依托。教师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三)学法引路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预习的方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语音,
2、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做一做,试着解答课后的练习,想一想,总结课文的中心,问一问,还有什么疑难。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预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久而久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不难养成了。(四)榜样激励法著名的作家、科学家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治学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可多作介绍,他们成功过程中,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借此来启迪激励学生,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五)师表熏陶法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具体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用自身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典型示范法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时间长,相互影响也很大,教师应经常在班上树立学生中的典型,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七)规范约束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规范。如读书规范,写字规范等,用切实可行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加强指导,检查,及时反馈,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健康形成。(八)评比督促法广开渠道,突出重点,抓住一阶段中重点培养的某一个(或几个)习惯,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开展竞赛、展览、评比等活动,多鼓励、多引导、多督促,以点带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尽快让全班学生走上习惯养成的快车道。以上只是常规的几点做法,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迸发出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