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过程与方法: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故事啊?
(生汇报交流)(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
2.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瞰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师:他让我们看到了蔚蓝的天空,他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他的举动前所未有。面对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英雄,我真想对他说──
(生自由谈感受:神奇、伟大、了不起、佩服、感谢……师相机板书:神奇、了不起)
二、围绕主线,品读感悟。
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认为文中写盘古神奇、了不起的地方,并想想原因,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尽量按文中顺序一段一段地说。
(全班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段落的理解和朗读)
三、了解课文的顺序。
提供:先写.....再写.....后写.....最后.....
(盘古分开了天地;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形成的过程;盘古整个身体形成了宇宙;赞颂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5自然段,看看获得哪些信息?
理解:浑沌,十万八千年,(外部环境)
模糊 闷得怪心慌(了解天地形成的原因)(内部成因)
抓住盘古开天地的一系列动作“抓,挥”感受盘古的英雄气概(痛快)(具体行为)
2.出示句子: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结果)
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五、学习生字。
着重知道“冉,沌”的读音,写法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前文说到盘古分开了天地,如今盘古担心什么?(天地会不会合龙?怎样让天地持久分开?.....)
归结问题就是盘古随后的行为,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勾出盘古的行为。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味盘古的巍峨。
1.出示:
句子一“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用成语概括:顶天立地
教师创设情境铺垫:
一年过去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升高一丈,盘古就...地每增厚一丈,盘古就...
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十万八千年过去了...
句子二“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回于混沌的机会”
2.自由读第九自然段。
这位巨人倒下了,故事完了吗?
三.学习第三部分,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抓住12个变。
1.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
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
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
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级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江河),
他的筋脉变成(道路),
他的肌肉变成(田土),
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的星星),
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
他的牙齿、骨骼、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
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3.从12个变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盘古的全身奉献,奇特而合理的想象)(总分式的写法)
四、齐读最后一部分,升华情感。
五、总结。故事学完了,听完了,有什么话想说吗?
六。介绍神话的来源。山海经。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七、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
板书 10.盘古开天辟地
神奇 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