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对照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六月西湖。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意,品读吟诵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苏轼和杨万里。
这两位诗人,你们了解多少?
补充: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我们先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二、小组合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自主学习,读诗,注意停顿。用“|”在句中标出停顿。解题。
2.小组交流:
①组内轮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②对照插图,说说古诗大意,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准确。
3.班级展示。
4.小结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古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诵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
三、归纳学法,自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交流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学法。
2.提炼概况学法。(1)自主读诗:读古诗,解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惑,明诗情。
(3)全班交流:谈感受,悟诗理。
3.自主学习。
4.全班展示,重点交流
毕竟:到底。
接天:与天相连。
无穷碧:一望无际,碧绿碧绿。
映日:与日相映。
别样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你看:莲叶与天相连,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曽见过这样的鲜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古诗。
四、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1.轻声诵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预设:
相同点:都是写夏天景色的。
不同点:前一首是风雨天,后一首是晴天;前一首是重点写西湖之水,后一首是重点写接天莲叶;前一首诗重在写实,后一首重在议论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