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游戏大感悟”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执教:歙县桂林小学 张剑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感受,并能从小小的游戏中感悟出道理;
2.通过复习第一单元课文内容、感悟的道理以及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从细小的事情中能悟出道理的能力;同时掌握一些表达方法,力求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一大一小两个信封、一张5元钱纸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作文要求
1.填表,复习。
目的:巩固内容,感悟道理,领悟表达。
课 文
课文内容
感悟道理
表达方法
《匆匆.
《桃花心木》
《顶碗少年》
《手指》
2.师生交流完成上表,强调“人生感悟”专题和表达方法。
3.今天,我们也通过一件细小的事——一个小小的游戏,来领悟人生道理。
二、聊聊“聪”字,巧妙设伏。
1.你能用“聪”字组哪些词?“聪”字是什么意思?
2.把“聪”它拆开,想一想它的意思。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强调:所谓“聪”者,总是带上耳;人要聪明,必须耳到;“聪”必有耳啊!
3.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大家的“听力”。教师取出两个不同的信封:一只白色小信封,一只黄色大信封,同时拿出一张5元纸票,并煞有介事地宣布:“谁能连续三次猜对钱在哪里,这钱就奖励给谁!”
4.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写在草稿纸上。
5.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想法。
三、开始游戏,直击“体验”。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1)教师放钱的时候,为公平起见,所有学生向后转过身子,只能用耳朵听,等老师宣布开始后方可转过身子。
(2)本次游戏分三轮进行,不管是否猜对都必须继续参加游戏,不可中场退出,但只有三次都猜对的同学才可以得到5元的奖励。
2.第一次游戏
(1)学生向后转,教师往信封里放钱,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
(2)教师宣布:可以转过身子来了,第一轮竞猜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信封,并反复追问:“钱在哪个信封里?”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做出的判断。
(4)请学生上台揭露“谜底”。
(5)第一次片段练笔:写下自己在第一轮竞猜时的感受、心情,同学们的反应。
(6)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随机评议。
3.第二次游戏:现在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猜对的同学离奖励又近了一步,得再接再厉;猜错的同学也别灰心丧气,继续迎接挑战,看看自己会不会在下一次猜对。
(1)游戏过程与第一次相同。
(2)在揭露“谜底”后,教师采访几位两次都猜对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第三次游戏
(1)这一回教师避开大家的视线,不再将钱放在信封里,而是放在其它地方,学生等待的时间更长。师:别急,别急,这最后一次了,总该让我好好想想把钱放哪儿,尽量让你们猜不到。
(2)最后一轮竞猜开始,教师反复追问:钱在哪里?让学生做出选择。
(3)让猜钱在信封里的学生上来揭露谜底,一个信封是空的。这时,猜另一个信封的同学必然狂喜,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采访,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猜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4)请这位同学解开另一个信封,也是空的。停顿数秒,再次采访这位同学,引导大家观察他表情的前后变化。
(5)这时候,如有学生前两次都未作选择,则请他说明理由,并做出猜测。理由必须是听到老师的“问话”与前两次不同。如果没有学生不作选择,则教师在两张信封都拆开后,再次反复追问:钱在哪里呀?让学生顿悟,问话与前两次的不同。
(6)第二次片段练笔:把第三次竞猜的最精彩部分写下来,特别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
(7)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四、直面失败,畅谈感悟。
1.让学生回忆“聪”字的交流和老师让大家猜钱时说的不同的话,分析第三次都没猜中的原因。
2.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3.交流各自的感悟。
五、回味游戏,构想作文
问题:.如果让你把这游戏写下来,并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你打算怎么写?
学生交流
1. 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 哪些关键内容必须写清楚
3. 如何点出主旨?(课件出示:第一组课文点明主旨的不同方式。)
六、学生动笔,自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