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理解和运用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概括为” 三个成像区两个特殊点一个动态特点”,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将常见的几种题型进行小结,以利于快速准确解题.1三个成像区(1)物距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2)物距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以外.(3)物距 uf 时,成放大正立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2两个特殊点像的性质发生突然变化的两个特殊点:一个是焦点F,另一个是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焦点:(1)焦点是物体成虚像还是实像的分界点,把物体放在焦点上(u=f)时,不能成像;把物体
2、放在焦点以内(uf)时成实像.(2)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靠近焦点时像变大像距变大,物体远离焦点时像变小像距也变小.(3)当物距u2f时,物体靠近焦点处,物像间的距离变大;物体远离焦点,物像间的距离变小.二倍焦距处: (1)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实像还是放大实像的分界点,把物体放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时成等大的实像;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的实像.(2)物体成实像时,将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物像间的距离最小.(3)物体成实像时,物体靠近二倍焦距处, 物像间的距离变小; 物体远离二倍焦距处, 物像间的距离变大.3一个动态特点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时,物像移动
3、的方向一致.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移动,则透镜另一侧的像远离透镜;当物体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移动,则物体同侧的像也靠近透镜.4六种基本题型(1) 确定像的特点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虚像解析: 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焦点5cm处,物距可能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选C.(2) 确定焦距范围例:在关于凸透镜的成像实验中,将物体放在距透镜20cm处,这时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的范围为 .解析:物距u=20cm,物
4、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满足fu2f,即满足:20cm2f和f20cm,解得:10cmf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此时像距fv2f.选C.(4) 确定物距或像距变化例: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全身像,再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半身像,应该使 ( )A.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B.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C.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D.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解析:拍半身像与全身像相比像变大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就增大,像也变大.因此应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选D.(5) 确定物像间距离变化例:一凸透
5、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从距透镜15cm处沿透镜主轴远离,移动到距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物体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 ( )A. 逐渐增大B. 先减小,后增大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物体从距透镜15cm处(fu2f)的过程中,先靠近二倍焦距处,物像间距离减小;在二倍焦距处,物像间离距最小;然后远离二倍焦距处,物像间距离增大.因此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物体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选B.(6) 确定像的移动方向例:一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匀速运动而来,则物体的像( )A.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像距越来越小B.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像距越来越大C.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像距越来越大D.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像距越来越小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动态特点,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也就是向靠近焦点方向移动,此时像变大,像距也变大.选B.第3页,共3页 字数:1574 (85行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