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解读】青蛙和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中蛇是青蛙的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是不能成为朋友的,这也是自然界生存法则。文中的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然邂逅中成为了“朋友”,天真可爱地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天,然而,这样的友谊会长久吗?这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奥妙无穷的自然界,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即使青蛙和蛇能建立短暂的友谊,这种友谊也是不会长久的。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唤起学生的共鸣,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诸如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和方法、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本,感受文本,并进行段的训练。【教学目标】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
3、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3、帮助学生理解,蛇是青蛙的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青蛙和蛇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了解在自然界不能做朋友的不止这一对。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2、认识到,蛇是青蛙的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青蛙和蛇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教学难点】认识到,蛇是青蛙的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青蛙和蛇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教学过程】一、媒体回顾,设疑导入。1、播放CAI课件,再现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师: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为了朋友,小青蛙向小蛇学滑行,小蛇向小青蛙学跳跃。
4、他们用学会的新本领,各自回到了家。2、他们会永远成为朋友吗?(在板书“成为朋友”后打上“?”)二、图文结合,演读感悟。1、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青蛙能和小蛇成为朋友吗?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上点滴体会。2、交流时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从青蛙妈妈表情为惊讶、惊恐万分到内心惧怕不已,去体会青蛙妈妈的惧怕、担心、为小青蛙捏把汗和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方法:角色体验、感受内心;由内而外、表演评议;教师引读,读有层次。过渡:在这种情况下,青蛙妈妈会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吗?3、交流时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拉过来”“坏人、远离”和“你听见没有,孩子?”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担忧
5、。方法:调换语序,朗读比较,体会真情;结合实际,由此及彼,感受母爱。4、小结学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过渡:小蛇能和小青蛙做朋友吗?我们同样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在第5自然段中寻找答案。5、自由读第5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想一想:小蛇能和小青蛙做朋友吗?在勾画的词句旁能写上点滴体会就更好了。6、交流时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奇怪”体会蛇妈妈的惊奇,通过“张大嘴巴、露出毒牙、大声”体会蛇妈妈的惊讶、生气和蛇的本性,通过三个“?”、“却”、蛇妈妈的语言和反问句体会蛇妈妈的惊讶、意外、生气、难以置信,及其本性(应证了
6、青蛙妈妈的话)。方法:借助语境、关注标点,体验情绪;变换句式,着眼表情、体会本性。6、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过渡:青蛙妈妈和蛇妈妈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这可怎么办呢?三、引发思辩,晓实明理。1、指名读六、七自然段。2、交流:为什么小蛇等了一天,小青蛙都没有来?3、讨论: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这个愿望能实现吗?4、CAI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录像。使同学们对自然法则有直观的感受。学生结合看到的,思辨明理:虽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为朋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师:是啊,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板书:(不能)四、表演延伸,课堂拓展。1、对小青蛙或小蛇说说彼此不能在一起的原因。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呢?同学们交流自己查找的天敌资料,CAI相机播放。师:自然界中不能成为朋友的不仅仅是小青蛙和小蛇,还有好多动物呢!这是自然界的法则。(红字板书:自然法则)同学们,还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则等着你们去探索呢!1【板书设计】18青蛙和蛇(不能)成为朋友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