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有效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0490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有效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有效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反思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我们会发现诸多遗憾之处。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实际上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早就形成了共识,但真正去实施的教师并不多,它只是一个口号,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只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囊袋而已。二是教学方式单一。也许我们还沉于老习惯中。教师就算设计问题,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尽人意,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阅读题失分也就多了。 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方式的改变。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自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应当让学生发表意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挖掘其闪光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这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是学生以文本为中介的阅读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过程。“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阅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是教师或其他人所无法代替的。如果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动机,没有探究的激情,阅读处于静水状态,很难想象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反之,学生在阅读时投入激情由浅入深读出文本的情感意蕴、形象、包括作者的构思等等,阅读不是静水状态的死读,动感的阅读是步步深入,文本意境如动画一般跳跃前进,每读一次都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境界,这种动感式的阅读教学能弥补传统的阅读教学缺陷,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一.粗读,感知文本 粗读,整体感知文本、认识作者是阅读的起始层面,此层面的阅读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文中写什么,要告诉人什么。粗读、整体感知与抓细节、抓局部、丢整体的阅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此层面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诱导到文本上来。只有恰当地创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去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为下一步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打基础。如教学《长城万里行》时,我首先展示了长城的图片,学生获得了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讲一讲长城的故事,说说长城文化,自然就能引发学生对课文探究的兴趣了。 二.细读,走进文本 细读是在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的阅读层面。“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化。只读不悟,就会陷入为读书而读书,无疑是读书的误区。在细读领悟阶段,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理解文本的内容,走进文本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提高对文句的理解和感悟。 传统课文《社戏》一文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难以进入情境中。学生在粗读感悟文中的“我们”这个词时,不同的含义会随阅读的渐进得到了升华,①“阿,阿,阿发,……,我们偷哪一边的呢?”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③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说道:“……我今天也要送一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显然①中的“我们”指代的是我平桥村儿时的朋友,包括我在内,浅白,在粗读时都能理解。②中的“我们”表面指的是阿发一家。深层的含义是阿发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我们是一家人,阿发无私坦荡、心地纯净、豪爽和率真。这就需读者用心去悟。③中的“我们”指代的是平桥村所有的人,六一公公用我们相称,足见我已是平桥村公有的亲人。同是一个“我们”,由于说话人的不同,场合的不同,其含义也随之而变。《社戏》也因“我们”而精彩。后两者需在细读中领悟。 细读领悟,走进文本是在粗读整体感知阅读层面上的提高,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导向。在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不损伤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前提下要作出明确的表态,对理解正确的要肯定、赞扬,对理解有偏、甚至错误的,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建议,促使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入。与作者尽可能的产生情感的碰撞,心灵的交流。 这一层面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好激趣和导向的作用。学生的整体感知往往停留在极浅的层面,没有深入,细读层面的教学,教师要把学生引进阅读的殿堂,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碰撞。 三.研读,融入文本 阅读的目的是吸取前人丰富的经验,是接受文本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及语言表达技巧。宋代大学者朱熹提出“熟读、精思、体验”三层面的阅读主张,研读,融入文本,与作者情感沟通,做到心的交流,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体验吸收的层面。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学生所读的每一篇课文都应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研读就是要把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的交流,领会到文本中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文本中的奇瑰丽宝。没有收获,难见兴奋;没有成功,何见喜悦?产生了兴趣,这是阅读的不竭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此层面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是鼓励和分享,鼓励学生钻进文本吃透作者写作意图,畅谈自己在阅读文本中的收获,和同学一道分享阅读文本收获的喜悦。 四.品读,跳出文本 品就是反复的读。文章是作者感情流泻在笔端的聚结,学生是一个有情人,学生不应装腔作势地读,木木然然地读,有口无心地读,而应该在阅读文本时,随作者的情感跳动而涌动情感,在涌动的情感中点燃自己的情感,在点燃的情感中喷发自己的情感,流淌自己的情感,放纵自己的情感。激动处可仰天大笑,悲哀处可掩面哭泣,悲愤处可圆睁双眼,意会时可颔首微笑。读是走进文本与作者心的交流,品是跳出文本,用自己之情换作者之情。读到忘情时我就是作者,作者就是我。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粗读感受到的是北园雪景壮观,中国历代帝王的功业;细读感受到的不仅是奇丽的雪景,更多的是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研读,读到的是伟人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颂;品读读到是作者抱负的抒发,雄才的展示,豪情的吐露。一个学生在品读时说:“这首词看似毛泽东对当代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赞颂,实际是主席自己感情的抒发,看今朝,看谁?看我毛泽东,我才是一代英明的帝王!”学生的见解虽有偏激,但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此文中展示了他宽阔的心胸,抒发了他远大的志向,寄托了他伟大的抱负。 品读,学生不再停留在对文本情感的领会上,更主要的是他们成了文本的主人,与作者情感达成了一致,做到相依相融,此时的情感已分不出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还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流露。品读是阅读中的最高境界,只有教师既钻进了文本,又跳出了文本,才有能力来指导学生的品读。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吕叔湘老人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要深化语文教改,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把他人模式中的科学教育思想活化成自己所特有的“模式”。而且,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单一地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即使是创建模式的改革者也并未一成不变地使用自己的模式,而是区别情况,灵活对待,常教常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更新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语文课教“活”。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反思通常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全过程。 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和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等。 只有把握了阅读过程,反思教学得失,语文阅读教学才有可能取得点滴成效,从而使师生阅读互动有声有色,阅读结果锦上有花。 标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反思 武汉市八十一中 (江岸区) 九年级 叶娟 1399558372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