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的主要内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贯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强调了实验在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地位,强调了课程与实验、生活、社会的联系,强调了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强调了多种学习方式和多元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倡导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追求并实现全面的课程价值面对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树立学生终生发展的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与时俱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时代性,即课程能反映时代特征,能反映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方向。这种“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2、“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理念,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观念和手段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诸环节。让学生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把学生置于世界发展的背景下,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课程应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把学生放在文化的创造者与改造者的地位,从学生
3、与世界、社会、文化、自身的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区别以往七次改革不同的课程观和学生观。2、强调建构新的课程结构,倡导以课程为核心的一系列的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把课程仅仅理解为制度化的“文本”,课程改革也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删减”等一系列把课程简单化的倾向,强调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强调一种整合的课程观。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四个部分组成。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地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化学课程由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并做到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规范。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地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因此,“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次,强调一种实践的课程观。转变学科本位思想,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5、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把综合实践课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3、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种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学习在新课程中据有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科学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
6、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科学的探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定义:重要的实践活动、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要的内容。科学探究是一种实践活动,意味着让学生直接接触科学,积极动手和动脑;重要的学习方式意味着知识不是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与学习对象直接接触,通过独立的探索发现过程才能获得;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学习内容,意味着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等都是学习内容,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也转变成了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三个目标之一:过程和方法,对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
7、探究的方式是多样的,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在化学课程中要实施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方式,体现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特点。从科学的探究的8个环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来看,实验只是多种探究方式之中的一种,因此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也不排除其它的学习方式。4、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倡导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关键点。评价改革从改变评价的功能着手,改变过去评价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把评价变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改进教学实践的方法。实
8、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课程改革的重点以评价功能的转变为突破口,促使评价在其他方面的变革。第一,评价的功能发展化。评价功能发展化是指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淡化分数和评比。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变弱了,使教育的功能由单一性向多重性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性的建议。第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智商,而且注重其它心理元素;不仅注重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注
9、重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注重标准化测验,而且注重“另类评价”4。更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重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在评价体系中的反映。第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智能是不同的,这种特征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社会的多样性。发展性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评价也应是多元的,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来反映学生的发展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出上有所提高这也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 第四,评价主体学生化。强调学生由评价中的被动地位,成为评价的主体,
10、强调“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基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从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与过去、他人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比较,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同样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有助于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化学课程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活动是探究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特征,而活动的过程是复杂的,涉及观察、提问、查阅资料、调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因此发性评价强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多方面的表现情况,为评价提供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信息。化学评价不仅
11、仅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还要综合使用“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理念的更新,倡导以全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评价原则,使评价向学生自评和质性评价回归,“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5、“让每一学校成功,第一位学生成功”,倡导教育的民主,促进每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的发展,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2003日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学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并在“课程实施与评价”第3点中进一步阐释了
12、“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社区资源由学校开发的以校为本的课程,是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补充,因此也体现出课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
13、强调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一个没有个性,有没专长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只能以学生的发展为已任,时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其中的优劣得失,从而使自已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前提。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的必然趋势是独特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促进每一所学校成功的过程。有人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看一所学校是否成功,关键看一所学校是否有课程创生能力,是否具有课程的管理能力,是否具有完善的课程评价能力这充分说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独特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的发展都要依托于学校。学校的环境、制度、文化都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制约着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速度。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生、教师的特色,学生、教师的特色也体现出学校的特色,从这个层面上说,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