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论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构建
袁捷
内容摘要:乌鲁木齐“7·5事件”给学校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心理危机事件。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内容包括:成立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组建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制订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收集与公共心理危机相关的技术资料、协调与其它干预手段之间的关系、提高专家团队的素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发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工具。
关键词:公共心理危机 干预 快速反应 机制
乌鲁木齐“7·5事件”给学校工作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仅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7·5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一般心理问题的预防,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心理危机事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学校都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具有防范心理危机加深和蔓延的能力。
一、建立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必要性
(一)学生公共心理危机的特点
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由于无法应对而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灾难性事件可能只是对个人造成威胁,如父母下岗失业或离异、本人遭遇车祸、疾病缠身、恋爱受挫、面临处分、重大考试失败等,称为个体心理危机;如果灾难性事件对群体构成威胁,如地震、水灾、疾病流行、暴力恐怖事件等,称为群体心理危机或公共心理危机。公共心理危机具有三个特点:
1、突如其来
2、涉及面广
3、后果严重
所以,当公共心理危机爆发时,学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应激预案,防止危机的蔓延,这就需要建立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
(二)心理问题发展的规律
健康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果在短期内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程度加深是必然的趋势。心理问题所持续的时间是临床心理医学诊断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公共心理危机爆发时,为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一般心理问题向严重心理问题转化,必须依赖于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
(三)“7·5事件”的教训
乌鲁木齐“7·5”严重打、砸、抢、烧非法暴力事件,不仅使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蒙受巨大损失,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事件之后,不少学校立即启动了公共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条不紊地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实施干预,避免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加剧,教育教学秩序保持了总体稳定。相反,有些学校由于没有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束手无策,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干预,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痛定思痛,建立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迫在眉睫。
二、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具体架构
(一)成立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相关领导亲自挂帅,以保证工作的落实和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组建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
心理危机干预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承担。随着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不少学校已经初步拥有了一支心理咨询员队伍,可以他们为基础,再吸纳一些校外优质的兼职人员,组建起本校的学生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
(三)制订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核心。每所学校都应该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本校的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并以流程图的直观形式张贴在墙上。
一般来说,突发公共心理危机处置预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事件信息
学生的心理危机是由重大的灾难性的事件引起的,所以,每当一个重大的灾难性公共事件发生后,出现公共心理危机几乎是必然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的成员有义务对发生在校内外的灾难性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将捕捉到的信息迅速向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
2、紧急会议
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接到成员事件报告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相关事宜。
(1)事件评估
事件评估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该事件能否引发公共心理危机?
如果引发公共心理危机,可能涉及哪些人?
该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危机具有哪些症状?
(2)处置方案
根据对事件的上述评估,提出应对的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
危机干预的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终期目标);
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个别干预还是群体干预?是否借助于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手段?)
(3)任务分配
将干预方案以任务形式分解到专家组成员个人,必要时可按年级或专业分组进行,设立小组负责人。
(4)问题解决
在方案执行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比如,团体干预的学生召集问题、场地及设备问题、交通和安全问题等,那么,遇到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加以协调配合?都必须有所考虑。
3、干预实施
根据紧急会议的部署,具体展开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4、监测指导
要对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加以信息反馈,专家组成员必须将每天的干预情况向专家组负责人汇报。专家组负责人根据成员的汇报应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事先对事件的评估是否准确?
干预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是否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
有无需要向心理医院转介的对象?
5、总结反思
每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结束,都必须对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次工作提供借鉴,不断提高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
(四)收集与公共心理危机相关的技术资料
专家组平时要注意收集与公共心理危机相关的技术资料,分类加以整理,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比如,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对人心理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应激性心理障碍,那么,专家们就要对应激性心理障碍这一心理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达到精通的程度,实施心理干预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五)协调与其它干预手段之间的关系
心理干预对于公共事件的善后固然很重要,但它绝不能代替事件的其它处理手段,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常常受制于其它干预手段的运用和发挥。比如,“7·5事件”发生后,如果党和政府不能迅速控制恐怖事件的扩大和蔓延,单靠心理专家的心理危机干预来消除人们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心理危机干预无用论”是错误的,“心理危机干预万能论”也是荒谬的。正确的态度是,将心理干预作为事件宏观干预的一部分,并积极发挥作用。
(六)提高专家团队的素质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专家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的建设,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1、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尽快落实学校心理咨询员持证上岗制度。
2、选派教师参加公共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
3、专家组成员应多进行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实践,如参加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技能和技巧。
(七)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公共心理危机如同火灾和生理疾病,事先预防胜过事后处置,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比率和降低心理危机的危害程度。
(八)开发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工具
1、准备好用于诊断心理问题测评软件或问卷调查表,以便在公共心理危机发生时快速筛查出有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
2、制作团体心理辅导课件,比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怎样合理地宣泄情绪”?此类的课件可以用于各种突发公共心理危机的团体心理辅导,必须提前有所准备。
总之,建立学校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尽快予以建立,提高学校管理的档次和水平。“危机”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危险”和“机会”两层涵义。学校管理者如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起公共心理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加以实施,学生每经历一次心理危机,心灵就沐浴一次洗礼,抗挫能力就得到一次提高,正所谓“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3]梁宝勇,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首都师大出版社,2007.
[5]李淑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及矫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6]四川省心理学会,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C],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