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对“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岗集中心学校 陶海荣首先:我认为“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本质发生改变。大家都知道2011年课程标准修订版把原来的“两基”拓展成现在的“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数学课程的核心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和学习意义的改变。“先学后教”是对“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从字面上看是相反的授课模式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先教后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他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定位为“二传手”,是教学成果的决定者,是学生的牵引者;学生就是教师的听众,是教师的跟随者;学
2、习就是被动的接受,就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只要教师没有教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即使教师教过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肯定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好在教育它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事物,随之社会的进步而日新月异,派生出许许多多的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都体现一个特点“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 “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一种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数学本身“客观性知识”的同时,对从属于自身的“主观性知识”也能得到发展。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在解读新课标准时曾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
3、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所以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过程型的、探究型的、思考型的、积累总结型的活动场所。如何实施这些过程性目标和获得这些经验的积累,那只有让学习者“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估一估、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等方式来积累经验,来丰富经历,来提升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内容时,让学生动手“做”: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撕拼、折一折。学生猜是120度、170度等不同答案;接着在“前经验”的迁移下采取“量一量”,结果出现三角形内角和有182度、180
4、度、179度等等情况;教师机智的引导学生再探究,三角形是一样的量的度数不一样的两个学生再“比一比”;学生带着“?”再次发现“前经验”不是准确的方法。接着又生成一种方法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平角,但是还有疑虑,边边相拼存在缝隙;教师最后借用多媒体采用“折一折”,把三个角翻折在一起拼成平角。本节课教师没有“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用几秒钟时间,用只言片语告诉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真理,而采取了如此等等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猜测、去实验、去验证、去推理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这一连串的直观的或抽象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丰富的、有个性的数学情感体验。同时,
5、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甚至有的学生体悟到“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的道理。思想的影响是教育的精髓,所以我们应有长远的眼光,立足使学生终生受益。二、辩证的看待“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有效搭配。大家都为一线教师,都深入课堂,所以了解,不管什么样内容的课堂,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往往是并存的,往往都是那么重要。当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一系列的活动,出现“眼里有,心里有,而口里没有”的时候这时教师的“讲”就显得非常有实效。比如:循环小数的意义“从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简洁而又准确的概述孩子是没办法总结出来的。还比如:三角形三个边的关系,学生能探究发现出来三条边存在一定的关联,就是不能准确表述,这时“讲”就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如此等等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还要辩证的看待这两中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有效搭配。个人学识浅薄,理解不够深刻,好在我们是在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有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