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54740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潘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 3卷 第 1 6期 2 0 1 2年 8月 人 民 长 江 Ya ng t z e Ri v e r Vo 1 4 3 NO 1 6 Au g , 201 2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1 7 9 ( 2 0 1 2 ) 1 6 0 0 3 1 0 5 潘 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 张 珊 , 管 志 保 , 郭 卫 平 ( 1 中国水 电顾 问集 团 中南勘测设计研 究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1 4 ; 2 三峡大学 水利 与环境学 院,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2 ) 摘要 : 潘 口水 电站原料场 由于料 源不足 以及 石料 质量不理 想

2、, 需要进 行 变更 。介 绍 了料 源变更的理 由和新料 源的选择过 程。根 据 实际情况 , 在 不改变原设计 剖面条件的情况下 , 修 改 了坝体填料分 区, 并对 变更后 的大坝 混凝 土面板 堆石坝进行 了安全监测 。监测结果表 明, 枢纽工程基 本处 于稳 定状 态, 面板堆 石坝的坝体 填筑材 料 分 区 设 计 是 合 理 的 。 关 键 词 : 坝 体 分 区 ;优 化 设 计 ;安 全 监 测 ;潘 口水 电站 中图法分 类号 : T V 6 9 8 文献标志码 : A 1 工程概况 潘 口水 电站 属 I等大 ( 一 ) 型工 程 , 坝 址位 于潘 口 河 口上游 1

3、2 k m峡谷段 内, 河道弯 曲呈 “ s ” 型 , 总体 上 右岸 为凸 岸 。两岸 多 为 基 岩裸 露 , 主要 分 布 为 白云 母石 英 片岩 组 , 岩 性 较 软 , 强 度 较 低 , 左 岸 坡 度 3 5 。 4 O 。 , 右岸 坡 度 4 5 。 6 0 。 。河 床 砂 砾 石 层 厚 度 1 01 6 m, 河 床 基岩 为灰 白色 白云母石 英 片 岩 , 弱 风化 至 微 风 化状 , 片理 较 发育 。坝 址 区主 要有 1 0条 断 层 , 其 中 F F 属顺 层 断 层 , F 规 模 较 大 , 破 碎 带 宽 度 13 m, 其余规模较小且延伸不

4、长 。 拦河 坝 为 面 板 堆 石 坝 , 最 大 坝 高 1 1 4 m, 坝 顶 长 2 9 2 m。坝体堆石料主要为硅质岩 ( 灰岩 ) 、 河床砂砾 石及 溢洪 道开 挖利 用料 。可 研 阶段对 混凝 土面 板堆石 坝进 行过 设计 并对 工程 量进 行 了计算 。施 工详 图设计 阶段 , 由于料场的原 因, 在坝体坝型不变的前 提下 , 对 坝体 剖面 分 区设计 方案 进行 了优 化设 计 。本文 着重 介 绍 面板堆 石 坝坝体 优 化 设 计 的原 因和 设 计 过 程 , 并 给 出 了施 工 中及 完建 后 对 大坝 的安 全 监 测 评价 成 果 , 以 期 总结

5、经 验 , 也 为类 似工 程设 计提 供参 考 。 2 可研阶段大坝料源规划及坝体剖 面设计 2 1 坝体轮廓 潘 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顶 高程 3 6 2 m, 坝顶宽 度 1 0 m, 坝 顶采 用 “ u” 形 防 浪墙 , 墙 高 5 2 m, 墙 顶 高 程 3 6 3 2 m。上 游坝坡 1 : 1 4 , 下 游 坝坡 设 三 级 马 道 , 马道 高程 分 别 为 3 3 3 , 3 0 8 , 2 8 3 m, 马 道宽 度 分别 为 2 , 2 , 5 m, 马 道 间 坝 坡 坡 度 均 为 1 : 1 4 , 下 游 综 合 坝 坡 1 : 1 51 - 4 。 2

6、2大 坝料 源规 划 共 勘查 了 4个 石料 场 , 分 别为 黄茅 观正 片岩料 场 、 白岩寨 灰岩料 场 、 红 花湾 正 副 片 岩料 场 和 坝 址 右岸 正 副 片岩 料场 。 4个料 场 的位 置 、 储 量 、 岩 性 、 开 采 运 输 条 件 等 特 性 指标 见表 1 。 黄 茅观 石料 场运距 相对 较近 , 开采 条件 较好 , 质量 及储 量 均满 足要求 , 故推 荐 为坝体 堆石 料 的主要料 源 。 黄 茅观 石料场 共 分 3个 区 , 招标 阶段 对 3个 开采 方 案 进行 了比较 : 方案 1 , 开采 I、 区; 方案 2 , 单独 开采区; 方案

7、 3 , 开采 I、 区。 由于 区软 弱 的绿 泥 片岩 、 千 枚岩 较发 育 , 无 用料 与有用料互层 , 需专题研究互层料是否可用于坝体填 筑 , 所需 工作周 期 较长 , 不 利 于尽 早启 动 料 场 征 地 、 无 用料 剥 离 以及 备料 开采 等一 系列 工 作 。综 合 比较 ,各 方 案搬 迁户数 相 同 , 考虑 料源 质量 及开采 工作 面 , 为 了 有 利于 料场 开 采 布 置 , 保证 开 采 强 度 , 最 终 选 定 方 案 3 , 即开采 I、 区方 案 。实 际开采 过程 中 , 区也进 行 了小范 围开采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0

8、52 7 作者简介 : 张珊 , 女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 水工结构设计 工作 。Em a i l : 1 0 0 9 0 3 2 9 6 6 q q c o m 3 2 人 民 长 江 2 0 1 2年 黄 茅观 坝 址下 游 左 3 0 0 0 0 3 0 6 8 8 8 0 块状 绿 泥 钠长 正片 岩 饱 和 抗压 强 强 风 化0 岸7 2 k m 5 8 0 0 0 岩( 正 度4 0 7 0 M P a , 软2 6 4 岩) 化系数 0 5 2 0 7 4 , 局部夹片 理 发 育的绿泥片 岩、 自 岩 寨 坝址左岸 6 6 0 0 0 3 0 4 5 2 0 0 0 下

9、寒武 统 硅 质 1 2 0 k ln 7 8 7 0 0 岩 、 灰岩 红 花 湾 坝 址 上 游右 岸5 0 k m 0 0 块 状 绿泥 钠 长 片岩 ( 正 片 岩) 灰 岩 层 分 布 有 较 大的 溶 蚀 裂 隙 强风 化 l 5 0 临 河 岸 坡 一2 5 0 坝 址 右岸 溢 洪道 右 边 2 8 0 0 0 2 5 5 0 8 0 块 状 绿 泥钠 长 正 片 岩 与副 片 岩 互 上 覆 无 用岩 岸 坡 墙右 侧4 0 0 0 0 片岩( 正片 层 结 构 层 及本 身 风 岩) 、 硅 质岩 化 层较 厚 可 沿 黄茅 观 沟 布置 开 采 工作面 , 但 需疏 导

10、冲 沟 水 流 B有 5 7 t m主干公 路, 1 5 k m 简 易 公路 有 布 置 场地 有简 易 公 路 布 置 场 地 较 有 简易 公 路 紧 张 布 置场 地 紧 张 利 用 场内 施 工 道 路 初 期上 坝 需 跨 越 趾 板, 与大坝施 工 有干 扰 料场 开 采与 溢 洪 道 混 凝土 浇 筑 施 工 干 扰较 大 2 3坝体剖面设计 根据 筑 坝料 源材料 的工 程特 性 , 针 对 坝料强 度 、 渗 透 性 、 压 缩性 、 施 工方便 性及 经济 合理性 等要 求进 行 坝 体 分 区 , 从 上游 至下 游 依次 分为 : 盖 重 区 ( 1 B) 、 上游

11、铺 盖 区 ( 1 A) 、 面板 、 垫层 区 ( 2 A) 、 特殊 垫层 区 ( 2 B ) 、 过渡 区 ( 3 A) 、 主 堆 石 区 ( 3 B) 、 下 游 堆 石 区 ( 3 C) 和 护 坡 区 ( P) , 见 图 1 。 图 1 可行性研 究阶段坝体标 准剖面 3 料源变更与坝体分 区调整 3 1 料源变 更理 由 截 至 2 0 0 8年 1 1月 底 , 黄茅 观 石料 场 已剥 离 约 7 0 万 m , 岩石出露情况仍不理想 , 覆盖层较厚 , 无用料与 有用料 互层 结构 , 剥 离量 大 , 可利用 料不 足 。 I区位于黄茅观冲沟右岸岸坡 , 三面临空,

12、沿北西 向展布 , 最高处开 口线高程约 4 3 0 m, 边坡 开挖高度约 1 3 0 11 1 , 目前 边坡 开挖 至 高程 3 8 5 m 左 右 , 根 据 现场 开 挖情 况 , 在高 程 3 8 5 m 以上 正 片岩 出露 宽度 31 5 i n , 平 台岩体 为 强 风 化 下 部 ( 接 近 弱 风 化 ) , 岩 体 较 为 破 碎, 片理发育, 强风化水平深度 81 5 m。由于岩体风 化强 烈 , 原 设计 中 1 m 宽 的 马道 无 法 保 留 , 沿 层 面 ( 倾 角约 6 0 。 ) 形 成 高约 5 0 m 的岩 石 光 面 , 并 在 施 工 中 出

13、现局 部垮 塌现 象 。根 据开 挖 现 状 , 需 在 后 续 开 挖 中将 马道宽度 由 1 1T I 调 整 至 2 5 m, 并 对 高 程 3 8 5 m 以 上 边坡按 1 : 1 进 行 削坡 , 坡 面 布设锚 杆进 行锚 固。 通 过复 核计算 , I区可 利用料 共 约 2 7万 m ( 按 开 挖至 高程 3 0 5 m计 ) 。 、 区位 于黄 茅观沟 左岸 的 1号 冲沟 的两侧 , 区位 于其 西侧 , 区位 于其南 东侧 。 、 区料场 最高 处 开 口线 高程 约 4 4 0 m, 边坡 最 大 开 挖高 度 1 5 5 m( 按 开挖 至高 程 2 8 5 m

14、 计 ) 。 区边坡 目前 已剥 离 至高 程 3 7 0 m, 在此 高程 以上 多为全 强风化 岩体 , 片理 发 育 , 岩体破碎 , 边坡稳定性较差 , 在开挖过程中已出现垮塌 现象 。 1号 冲沟有 一 条 断 层 通 过 , 南 北 走 向 , 倾 向北 东 , 倾 角 6 0 。7 0 。 。断 层 两 侧 岩 性 不 一 , 岩 层 产 状 变 化 大。P D 7平硐以北有滑体分 布, 冲沟底部为黄色黏土 夹碎块石。在 1 号 冲沟部位, 为了进一步查 明岩体风 化特性 , 确定可利用开采量 , 施工单位在该 区段布设 了 4个钻孔进行了补充勘探 , 根椐勘探钻孔资料 , 该

15、区段 可利用料分布高程在 3 1 2 1 3 2 7 0 6 m及 以下。在 1 号 冲 沟以东 , 为第 四系覆盖 层及 1号 冲沟 古河 沟 , 由风 化泥 土夹 碎块 石 、 淤 泥 质 黏 土 等组 成 , 且厚 度 较 大 , 现 已放弃 1号 冲沟东侧 上游 区段 的开采。1号 冲沟 以 辩 臌黻 眦 被割北模 , 长山 =莺 帆 东观岸育的 料的 行运 - 要 距 绕 雅 龇 赃 初 下 上均 一 构 蛳 蛳腑 慨 醋瞄 第 1 6期 张 珊 , 等 : 潘 口水 电站混凝 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化设计 3 3 西 , 岩体 风化 深度 稍 小 , 目前 已基本 剥 离完 毕 。 通

16、 过 复 核 计 算 , 、 区可 利 用 料 共 约 6 0万 m ( 按 开挖 至 高程 2 8 5 m计 ) 。 连 同 I区 , 3个 开 采 区可 利 用 料 共 计 约 8 7万 1 1 1 。 而大 坝 填 筑 总 方 量 2 7 6 1 0万 m , 共 填 筑 l 5 3个 月 , 月平均填筑强度为 I 8 0 5万 m 月。其 中坝体抢筑临 时拦 洪度 汛 断 面期 间 填 筑方 量 1 4 3 8 5万 m 。 , 月 平 均 填 筑 强度 2 7 1 4万 m 月 。 目前 料源 实 际开 挖 量 与设 计 需要 填 筑量 相 差甚远 , 如 果没 有充 足 的料源 ,

17、 将 会滞 后 工 期 , 对大 坝 的拦洪 度汛 及下 闸 蓄水构 成严 重威 胁 。 黄茅 观石 料 场施 工 开 挖 揭 露 表 明 , 该 料 场无 用 层 剥 离 量较 大 , 同时 , 干 湿 、 变 温 循 环 试验 正 片岩 的抗 压 强度下降率较高, 已不适宜用于坝体上游和水下部位 , 因此立 即停 止 了对 黄 茅 观 石 料场 的开 挖 , 并 开 始 寻 找 新 的料 源 。 3 2 料源选择 考 虑 到 白岩寨 石 料 场 运距 较 远 , 红花 湾 石 料 场 及 坝址下游右岸石料场岩性条件 、 储 量及施工布置等不 利 因素 , 确 定对 距 大坝 约 2 k m

18、 的潘 口河 石 料 场 、 坝 址 上 游砂 砾 石料 场进 行补 充勘 探工作 。 经 过 方案 比较 , 大 坝 堆 石 料 料 源最 终 采 用 潘 口河 石 料场 硅 质 岩 ( 灰 岩 )+天 然砂 砾 料 +黄 茅 观 石 料 场 及开挖利用料正片岩。除防渗铺盖、 石渣盖重 、 反滤料 之外 , 大坝堆石体填筑需要石料 2 5 4 8万 m ( 含垫层 料 ) , 其 中硅 质岩 ( 灰 岩 ) 1 2 6 7万 m , 由潘 口河 石 料场 开 采 ; 片岩 5 9 2万 I l l , 由黄 茅观 石 料场 及 溢 洪道 等部 位 开挖 利用 料提 供 ; 砂砾 石料 5 8

19、 9万 m , 由坝址 上游 右 岸犁 湾滩 、 红 花 湾 、 小 河 坪 , 左 岸孙 家 嘴 、 梅溪 , 下游 右岸七里堰及廖家湾等 7个砂砾料场共 同开采。 硅 质 岩 、 灰 岩 为分 布不稳 定 , 硅质 岩 的饱 和抗 压 强 度为 1 1 9 5 MP a ( 平均值 ) , 灰岩饱和抗 压强度 6 8 5 MP a ( 平 均值 ) , 均 为坚 硬致 密岩 石 , 同时具 有抗 风 化 能 力 强 、 压缩 性小 等优 点 , 是 堆 石坝理 想 的填筑 石料 。砂 砾 石成 分 主要 为灰 岩 、 砂 岩 、 硅 质 岩 , 其 比例 占 7 0 以 上 , 其 次 为

20、石英 及其 他正 副 片岩 , 各 料 场石料 级 配普遍 偏 细 , 以 5 2 0 mE、 2 0 4 0 mE两 级居 多 , 适 于作 为混 凝土骨料 , 天然砂含 泥量偏 高的需要加强洗 泥 , 大 于 8 0 m E粒径含量较高的料场 的砂砾石料, 适合于作 为 坝 体 的填筑 材料 。 3 3坝体 分 区调整 筑坝料源变更之后 , 坝体轮廓不变 , 但分 区及各分 区填料设计作相应调整。水下部分 、 主堆石 区由砂砾 石料 、 硅质岩料填筑 , 其 中硅质岩料形成排水通道 , 下 游 干燥 区用 开挖 利 用 片 岩 料 、 硅 质 岩 料互 层 填 筑 。 由 此 确定 的 基

21、 本 剖 面 从 上 游 至 下 游 依 次 分 为 盖 重 区 ( 1 B ) 、 上游 铺盖 区 ( 1 A) 、 面 板 、 垫 层 区 ( 2 A) 、 特殊垫 层 区 ( 2 B) 、 过 渡 区( 3 A)、 主堆石 2区 ( 3 B 2) 、 主堆石 1区 ( 3 B 1 ) 、 下游 堆石 区 ( 3 C ) 及 下游 护坡 ( P ) , 见 图 2 。 区 l轴 一 下游护 坡( P ) 睦 互 ! 兰 : 翌 笙 互垦 : : 主堆石区 ( 3 B 2 )! 主堆石 区( 3 B 2 : =:j竺竺 = = =: : : 一 j 一 一一 一 一 一 图 2 施 工 详

22、图 阶段 坝 体 标 准 剖面 上游 主堆 石 区坝 料 应 具 有 较低 的压 缩 性 , 各 区 坝 料 的透水性 从上 游至 下游 逐渐增 加 。 由于其 承担 的作 用 不 同 , 大 坝 各 区填 筑 材 料 有 其 各 自特 点 , 现 分 述 如 下 。 ( 1 )上游 铺 盖 区 ( 1 A) 。上 游 铺 盖 铺 设 在 趾 板 和 面板之 上 , 为防 渗补强 区 , 其 作用 为 当面板 局部 开裂 或 止 水 系统受 损后 , 防渗 土料 随水 流带进 缝 中 , 经 面板下 垫 层料 的反 滤作 用 , 淤 堵裂 缝恢 复 防渗功 能 , 以起 到辅 助 防渗 作用

23、。防 渗 铺 盖 顶 部 高 程 3 0 2 IT I , 水 平 宽 度 3 m, 上 游坡 比为 1 : 1 8 , 采 用粉 砂质 黏土填 筑 。 ( 2 )盖 重 区 ( 1 B) 。盖 重 区覆 盖在 上 游铺 盖之 上 , 采用 建 筑物 开挖料 填筑 , 用 于保 护防 渗土料 , 防止 防渗 土 料失 稳 , 顶 部 高程 与 铺 盖 一 致 , 水 平 宽 度 5 m, 上 游 坡 比为 1 : 2 5 。 , ( 3 )垫 层 区 ( 2 A) 与 特 殊 垫 层 区 ( 2 B) 。 垫 层 区 ( 2 A) 位 于混凝 土面 板 的底 面 , 为混 凝土 面 板提 供

24、一个 平 整 、 均匀 、 可靠 的支 承 面 , 并 把 面板 承受 的荷 载 均匀 地传递到坝体。垫层料具有低压缩性及半透水性的特 点 , 当 面板开 裂或 接缝 止水局 部破 坏 时 , 可 以起到 很好 的支撑 及 限制 渗漏 的作 用 , 同时还 对 上 游 防 渗材 料 起 到 一定 的反滤 作用 。 垫 层 区( 2 A) 水 平宽 度 3 0 1 1 , 沿 上 游坝 坡 等厚 填 筑 , 在 底部沿 基岩 接触 面 向下游 水平扩 大 至 9 4 m宽 。 垫层 料 采用硅 质 岩 ( 灰岩 ) 轧制 料 、 河 床 细粒 砂 砾料 及 成品砂掺混而成 , 填筑方量 1 0

25、2万 m 。 周边 缝下 游侧 设薄 层碾 压 的特 殊垫 层 ( 2 B ) , 填 筑 方量 0 4万 i n 。 , 采 用 连续 级 配 的硅 质 岩 ( 灰 岩 ) 轧 制 料 。 ( 4 )过 渡 区( 3 A) 。位 于垫 层 区与 主堆 石 区之 间 , 从坝顶到坝基采用水平等宽填筑 , 其宽度为 5 m。根 据各 坝料 之 间 的水 力 过 渡要 求 , 过 渡 层 对 垫层 区材 料 起反滤保护作用 , 同时该 区变形对面板有较大影响, 故 3 4 人 民 长 江 要求压实后具有低压缩性和高抗剪强度, 并具有 自由 排 水功 能 。过渡 区 ( 3 A) 采用 硅质岩 (

26、灰 岩 ) 料 。 ( 5 )主堆石 1区( 3 B 1 ) 。主要填筑在坝体底部的 高程 2 6 6 m 以下部位 , 及高程 2 8 2一 一 3 1 4 m的坝体 中 部 , 采用河 床砂 砾石 填筑 , 有较 低 的压缩 性 。 ( 6 )主 堆石 2区 ( 3 B 2 ) 。主 要填 筑 在 以下 3个 部 位 : 在过渡层下游厚 1 0 6 2 9 6 m范围; 在高程 2 6 4 5 0 2 8 1 m的坝体中部 ; 在高程 3 1 4 m 以上的 坝 体上 部上 游侧 , 采用 潘 口河 料 场开 采 硅质 岩 ( 灰岩 ) 料填 筑 , 有 较 强的透水 性 。 ( 7 )下

27、游 堆 石 区 ( 3 C) 。 主要 填 筑 在 坝 轴 线 下 游 高程 2 8 2 3 4 8 m范围内, 该 区承受水荷载较小 , 其压 缩性 对 面板影 响甚 微 , 该 区用 料 和碾 压 要 求 可适 当放 宽 。材 料 采 用 硅 质 岩 ( 灰 岩 ) 、 正 片 岩 开 挖 利 用 料 互 层 , 填筑两层 正片岩 开挖利用料 后填筑一层 硅质 岩 ( 灰岩 ) 料 。 ( 8 )滤 水 坝 ( 3 E) 。 在 大 坝 坝 趾 设 置 压 脚 滤 水 坝 , 滤水 坝顶部 高 程 2 7 6 m, 顶 宽 1 0 m, 下游 坝坡 1 : 2 。 3 E区填料 与坝 体料

28、 相接 面之 问设 8 0 e m 厚反 滤料 , 反 滤料 采 用砂 石系 统加工 的级配石 料 。反滤 料颗 粒粒 径 从 上游 至 下 游 依 次 为 小 于 5 m m、 5 2 0 m m、 2 04 0 mm, 填料 厚度 依次 为 2 0 , 3 0 e m 和 3 0 e m。 ( 9 )护坡 区( P ) 。为增强坝体抗震能力、 加强下 游坝坡 的稳定 性 、 美化 坝 面 , 在下游 坝 面水 平宽 度 1 m 范 围内作 护坡 处理 。该 区采 用上游 各 区铺填 中剔 除 的 超径块石进行人工砌筑 , 选用粒径大体均一 、 颜色基本 一 致 、 表 面基本 平 整 的石

29、块 干砌 。 4 坝体安全监测初步成果分析与评价 4 1初步成果分析 为 了及时 掌握 坝体性 态变 化 , 及时 发现异 常情 况 , 并采 取补 救措 施 , 防 止事 故 发 生 , 确 保 工 程 安 全运 行 , 需对 混凝 土 面板堆 石坝 进行 安全 监测 。监测 项 目主要 包括 : 外部变形监测 。包括堆石体的水平位移及垂 直位移 、 面板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内部位移监 测 。包括 堆 石体 的 内部 垂 直 位 移 、 内部水 平 位 移 及 面 板 的脱空 。 接缝 位移 监测 。包 括 面板 周边 缝 、 伸 缩 缝 、 面板与防浪墙间的水平缝 。 应力应变监测。包

30、 括混凝土面板应力应 变、 钢筋 应力、 温度应 力等。 渗流渗压监测 。包括渗漏量、 渗透压力、 绕坝渗流等 。 振动 监测 。包 括大 坝坝 顶及 基础 部 位 的强 震 监测 。 环境 量监 测 。包括 水温 、 气 温 、 降雨量 。 通过 监测 , 发 现 大坝 坝 体 向上 游最 大 水 平 位 移量 为 4 7 1 1 mm, 向下 游水 平位 移量 为 5 3 9 1 mm, 其 中大 坝高 程 2 8 5 5 m, 桩 号坝 横 0+1 6 4 0 0 0断 面 引张 线水 平 位移 计位 移 与 时 间变 化 过 程 见 图 3 。 由 图 3可 知 , 该工 程蓄 水后

31、大坝 内部绝 大多 数测 点 的累计水 平位 移 未见 明显 增大趋 势 。 _D - GS I 一 9 - -D- ( S I t O - A - D - G S1 1 1 * _D - G S1 一l 2 十D _ GS 卜 l 3 +D_ GS 卜 l 4 +D - G S卜 L 5 一D _ G S卜 1 6 | 嚣 一 薹一 嘟; 曼 。 。 呈 宝 n l l l i l l 【 0 - 一 0 0 0 0 0 0 i I I I I 1 0 - 一 _ _ - _ -_ 一 0 0 0 0 0 0 0 观测 日期 ( 年一 月一 日) 图 3 高程 2 8 5 5 m 桩 号 坝

32、 横 0+1 6 4 0 m 断 面 水 平 位 移 变 化 过 程 线 截 至 2 0 1 1 年 1 1 月 3 0 E t , 大坝 内部 水管 式 沉 降仪 所测 出 的 最 大 累 计 沉 降量 为 5 0 5 9 ram( 测 点 设 计 编 号 : DY S 11 0 ) ; 最 大累计 沉降速 率为 1 0 3 m m d ( 测 点设计 编 号 : D YS 1 1 0 ) 。然 而 , 该 测 点 的位 置 在坝轴线上游 8 5 m位置处 , 不应为坝体 的最大沉 降位 置 , 属 于异 常监 测值 , 因此 根据 专家 建议 将该 监测 值进 行剔 除处 理 。大 坝 坝

33、 体 的最 大 累 计 沉 降 量 为 2 6 0 9 m m, 最 大累计 沉降 速率 为 0 5 3 m m d , 高 程 2 8 5 5 m、 桩号坝横 0+1 6 4 0 0 0 m断面水管式沉降仪沉降量与 时间变化过程见 图 4, 由图可知该工程蓄水后大坝 内 部的累计沉降未见明显增大趋势 。 卜D _ _ G s 卜 9 +D 一 卜 1 O - 一D G s卜 D s 一 i 2 +- D S卜 1 3 一D _ G S1 一l 4 - 4-D 一 ( , S 卜 l 5 一D _ G S卜 l 6 图 4 高 程 2 8 5 5 m桩 号坝 横 0+1 6 4 0 m 断 面

34、 沉降量变化过程线 下 闸蓄水 后大 坝混 凝土 面板 间垂 直缝 多呈 张开 趋 势 , 但最大只有 6 1 9 mm, 其中测缝计 DJ 1 7温度 、 开 合度随时间变化 过程见 图 5, 目前测缝计主要是受面 板混 凝 土温 度 和 库水 位 升 降 影 响 而 产 生 的 张 开 或 收 缩 。 1 0 8 6 要 貉 : 啦 : 8L 0 图 5面 板 测 缝 计 D J 1 7温 度 、 开 合 度 变 化 过 程 线 0 一 一 一 一 0 卜 一 、_【 一 0 卜 一 一 一 一 0 一 卜 0 , 0 一 卜 0 一 一 0 I 一 0 _I 一 0 0 0 _l I f

35、 1 日 。 。 _l 。 一 _ _( 】上 【 ( 1 年 , l - 。 土 1 【】 期 日 。 _ 0 _ l 0 测 观 一 0 0 : _ 【 _ 1 _【 0 _【 0 0 0l ( 】 00 0 0 竹 0 , 0l ) 卜0 0_E 0 第 1 6期 张 珊 , 等 : 潘 口水 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优 化设 计 3 5 大坝 面板 周边 缝 的最 大剪 切位移 值 为 1 2 9 4 mm。 位 于 大 坝 左 岸 的 3 1 5 i n高 程 处 , 最 大 开 合 度 为 9 1 m m, 位 于大 坝左岸 的高程 3 1 5 I n处 , 相对 沉降 ( 面板

36、相 对 于趾 板 沉 降 ) 最 大值 为 2 2 2 mm, 位 于 大 坝 左 岸 的 2 8 7 in 高程 处 ( 测 点 编 号 DJ 3 0 7 ) , 周 边 缝 相 对 沉 降量较大 , 应加强该部位 的变形及渗流监测 。测点 D J 3 0 7三 向测缝计 位 移 随时 间变化 过程 见 图 6 。 3 0 2 5 2 0 l 5 1 0 5 o 5 1 0 1 5 2 0 霜 罱 。 。 = 曷 图 6周 边 缝 三 向 测 缝 计 DJ 37位 移 变 化 过 程 线 大 坝坝 顶 临时视 准线 在 蓄水前 后 向上 游最 大 累计 水平位移增 幅为 6 8 mm, 最大

37、累计沉降增幅为 1 8 1 m m, 总 体位 移 不大 。大 坝下 游永 久视 准线 蓄 水前 后 的 累计 水 平位 移 和累计 沉 降增 幅很 小 , 向下 游 最 大 累 计 水平 位 移增 幅为 6 3 4 m m, 最 大 累计 沉 降增 幅 为 1 7 1 m m。 4 2监测评价 对潘 口水 电站面板 堆 石坝从 施 工期 到 蓄水后 的变 形 监测 、 渗流监 测 、 应力 应 变监 测 以及其 他方 面 的安全 监测 数据 的分 析表 明 , 坝 体 填 筑 过 程 中受 碾 压 和填 筑 因素 的影 响 , 大坝外 部 的位 移 值 及 内部 沉 降 值 变化 都 较快

38、, 坝体 沉 降期后 各填 筑料 的沉 降量 逐渐趋 于稳 定 。 下 闸蓄水 后 , 在 水压 力 的作用 下 , 大坝 的外部 位移 计 内 部沉降值均无明显的变化 。面板间伸缩缝的张开和收 缩 仅 随面板 的温 度及 水位 变 化而 变化 。 安 全监 测表 明 , 枢纽 工程 基本 处 于稳 定状 态 , 面板 堆 石坝 的坝 体填 筑 材料 及 分 区 的优 化设 计 是 合 理 的 。 考 虑到 个别 点测 量有 异 常 , 还 需 加 强 对 异 常部 位 变 形 及 渗流 的监 测 。 5 结 语 潘 口水 电站混 凝 土 面板 堆石 坝 , 在 原 料 场 进行 变 更后 ,

39、 结 合新料 场筑 坝料 源材 料 的工 程特性 , 针对 坝料 强度 、 渗透 性 、 压 缩 性 、 施 工方 便及 经 济合理 性等要 求 , 对 坝体 分 区进行 了优化 。施 工期 和蓄水 后 的观测 资料 证 明 , 潘 口水 电站大 坝优 化设 计是 成功 的 。 参考 文献 : 1 张雄 潘 1:2 水电站工程 简介 J 中南水 力发 电, 2 0 0 8 , ( 3 ) : 2 3 2 5 2 张雄 潘 口水电站工程 C 中国南方十 三省 ( 市,区)水电学 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 讨会论 文集, 阳江: S n , 2 0 0 6 3 许 东林 , 秦赫 潘 口水电站 面板

40、堆石坝挤 压边墙施 工技术 J 大 坝 与 安 全 , 2 0 1 1 , ( 3 ): 5 35 5 4 管志保 , 张 雄 潘 口水 电站 _Y -程 坝型 比选 J 中 南水 力发 电, 2 0 0 7 , ( 4 ): 1 92 2 5 占学道 , 张雄 加 筋土挡 土墙在 潘 1:2 水 电站工程 的应用 J 湖 北 水 力发 电 , 2 0 0 8 , ( 5 ) : 7 98 1 , 9 6 ( 编 辑 : 李 慧 ) Opt i m i z e d de s i g n o f d a m bo d y o f c o n c r e t e f a c e r o c k f

41、il l da m o f Pa nk o u Hy dr o p o we r St a t i o n ZHANG S h a n 一,GUAN Zh i b a o ,GUO W e i p i n g ( 1 H y d r o c h i n a Z h o n g n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1 4,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H y d r a u l i c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42、 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 T h r e e G o r g e Un i v e r s i t y ,Y i c h a n g 4 4 3 0 0 2,C h i n a ) Abs t r a c t:Th e ma t e r i a l f i e l d o f Pa n k o u Hy d r o p o we r St a t i o n ne e de d t o be c ha n g e d d ue t o i ns u f f i c i e n t ma t e r i a l s o u r c e s a nd p o

43、 o r qu a l i t y Th e r e a s o ns f o r t h e c h a ng e o f m a t e r i a l s o u r c e s a nd t he s e l e c t i o n o f ne w ma t e r i a l s o u r c e s a r e i n t r o d u ce d A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e ng i n ee r i n g pr a c t i c e,t he z o n i n g o f da m b o d y fil l e r wa s mo di

44、f i e d wi t ho u t c ha n g i n g t he o r i g i n a l de s i g ne d p r o f i l e And a fte r t h e c h a n g e s t h e s a f e t y mo n i t o r i n g w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t h e c o n c r e t e f a c e r o c k f i l 1 d a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r o j e c t i s i n s t a

45、 b l e c o n di t i o n,a n d t h e z o ni ng o f da m b o dy fil l e r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Ke y wor ds: z o n i n g o f d a m b o d y;o p t i ma l d e s i g n;s a f e t y mo n i t o r i n g;Pa n ko u Hy dr op o we r S t a t i o n; 0_【 _ E 0 0_【 _ 【 _ 【 0 一 0_【 _【 _ 【 0 0 0 _ 【 _ 【 _ 【 0 0 0_I I 1 0 8 1 0 l 1 0 0 -1 0 【 卜0 【 卜l l 0 【 卜0 0 _I 1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