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2060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为“景物聚集”主题,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三篇课文。习作4,还有一个练习。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教学重难

2、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感悟文章中心。课时分配:姥姥的剪纸2课时牛郎织女2课时安塞腰鼓2课时习作42课时练习43课时姥姥的剪纸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教学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

3、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构想: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

4、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

5、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3.交流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

6、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4.指导朗读。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心灵手巧技艺高超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学生学习过程:一、学习

7、课文4-6小节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3.自读交流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形象生

8、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

9、浮现在我们眼前了。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

10、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8.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9.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理解: 结合插图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态。10.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11、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二、学习7-12小节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3.讨论交流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5.指名分角色

12、朗读,评价。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三、学习13小节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

13、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四、总结课文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

14、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作业设计: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设计:亲情姥姥的剪纸“我”心灵手巧技艺高超课后反思:牛郎织女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

15、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教学目标: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

16、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构想: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一、课文导入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

17、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二、人物认识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18、地方色彩。四、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做记号。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五、学习前两部分1.再读课文,思考: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六、课文小结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设计:牛郎织女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

19、过写成一篇短文。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4.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汇报。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2.总结:牛郎:勤劳、勇敢、善良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3.师小结: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

20、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作业设计: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板书设计: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散鹊桥相会课后反思:安塞腰鼓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

21、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情美读全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教学构想: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教学准备:电脑、麋鹿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情美读全文。学生学习过程:一、看录像,谈感受1.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

22、,并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教师适当相机引导: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

23、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朗读感知课文二、齐读、正音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三、读出音乐美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2播放

24、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4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四、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3教师示范

25、朗读片断。4自由朗读,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五、读出力量美1讨论: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3学生诵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六、总结寻美分组朗读

26、,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寻美,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浑、激越、壮阔、火烈的特点和

27、洋溢的阳刚之美。作业设计:抄写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板书设计安塞腰鼓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内容赏析,品位语言,体会修辞,拓展训练。学生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二、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1.结构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这一句话。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2、内容赏析出示问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

28、样的主题思想?学生讨论主旨: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3.品味语言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

29、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2)文章中排比用得

30、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从写法上说:(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31、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拓展延伸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作业设计:完成练习板书设计:安塞腰鼓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课后反思:习作4教材分析教材共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提供剪纸作品供学生观察欣赏。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欣赏“这些色彩缤纷、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二是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结合剪纸作品隐含的故事,完成一篇习作。教学目标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32、,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教学构想教学时,引导学生不光能把图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能根据剪纸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剪纸作品。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内容教材共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提供剪纸作品供学生观察欣赏。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欣赏“这些色彩缤纷、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二是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结合剪纸作品隐含的故事,完成一篇习作。学生学习过程: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1还记

33、得我们学过的姥姥的剪纸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看老师带来的几幅剪纸作品。(实物投影)3请分别给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4,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二、看图练说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三、放飞想象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四、展

34、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五、选择学生代表交流“想象”成果。注意:1剪纸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3说联想。六、对照要求,师生集体评议。七、构思布局,酝酿习作。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生誊写作文。通过评议作文,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一、学生誊写作文。二、组织学生评议作文。1教师出示几篇作文。2让各个小组讨论这几篇作文优缺点。3学生交流,再次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知道一篇好的作文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4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作文。三、誊写作文。课后反思练习4教材分析本次练习的内容共有五项,分别是语

35、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目标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教学构想练习的学习还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通过学习、朗读感悟提高理解能力,认真写字,提高写字水平。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

36、局。学生学习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教师:有具体的含义)(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有的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3)听说过的同学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4)教师小结。3.教学第

37、三部分。(1)教师预先准备一部分的教学导入俗语的地域性。(本地也有这样的俗语)(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学生交流、讨论)(3)指明说一说。(师生评议,看是不是当地的,是不是俗语)(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连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2.积累反馈。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 指导。(1

38、)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亮度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枝、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作业设计练习钢笔字。板书设计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会

39、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解释)(2)分组分问题练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一些问题: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4)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3.反馈。(1)评议后,让同学自由上讲台说说自己被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2)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

40、的经验等几个方面谈)(3)评议小结。(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写毛笔字。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即、吹”。4.指导。(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即、吹”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学生练写。5.练习。(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这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作业设计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即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