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1952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起来赵湾镇中心学校 黄玉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后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一味包办代替的讲,学生机械重复的题海之战,固然能提高数学成绩,但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真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难以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

2、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活动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动”起来,畅享数学活动的无限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在教学中适时的为学生创设动手的机会,就可以及其容易的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号。我出示两个数,如:4和5,问:比一比,怎么表示?我数一二三,学生同时用手来表示答案,并口述:4小于5。用手势表示符号,在平时的教学中极少出现,在这里使用,对学生来说却有很大的新鲜感,于是这一动手活动马上驱走了学生的疲惫,唤回了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另外动作(手势)又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所以这一动手活动其实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从外到内又到外的一次飞跃。再如在教

3、学10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创作“拍手歌”,并与同桌进行拍手游戏,也同样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创作的拍手歌是这样的:你拍一,我拍九,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二,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你拍三,我拍七,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四,我拍六,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五,我拍五,两数凑十不马虎。几次轻松的动手游戏后,10的加减法口算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在一次次动起手来的过程中,学生愉悦的参与,乐而不疲,尽情畅享在数学活动的无限乐趣中。二、“动”起来,数学课堂没难题。让一年级小朋友记忆一些数学理论性的知识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如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所要记忆的知识一定是终身难忘的。有一句话这样说:眼过千遍不如

4、亲手做一遍。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我拿了张白纸做的正方形进了教室。先出示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有什么特点?接着将这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我听了非常高兴,板书了学生“看”出的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并请学生齐读了两遍。教学过程顺畅,我的心情也就极其舒畅,然而作业下来,我却再也笑不出来。明明课堂上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还齐声读了两遍呢,但在做一道填空题时填对的竟然只有五分之二的学生,问其原因,学生说:还没记牢。 原本想省点力气,要知道一年级的孩子拿到学具课堂纪律很难控制,可省力的背后给自己的却是当头一棒。在另一个班上这节课

5、时,再也不敢让学生“看”数学,我老老实实的给每位学生发了正方形纸。师:(出示正方形纸)大家猜猜,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生1:(争着发言)四条边长短相等。生2:(马上补充)四条边一样长。师:是吗?你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看法吗?学生迫不及待的在验证着自己的猜测。几分钟后,个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法。生1:我把正方形纸片的四边折在一起,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会重合,这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生2:我用尺子量四条边,发现一样长。生3:(急切的)我有不同的方法,我用线来比正方形的边,结果也发现了它的四条边一样长。 同样的作业,这个班的学生解决起来却不废吹灰之力。是的,学生通过折

6、一折、比一比、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自己“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远比教者多讲几遍和多让他们读几遍要有效得多!“动”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课堂真的没难题。三、“动”起来,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低段有很多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甚至很多知识已经用的很熟练了。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知识没必要再花时间新授了,可以直接让学生做练习。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的,学生是有很多生活经验,但那只是一些凌乱的知识洒落。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凌乱的经验进行整理和

7、提升。但如果对学生如此熟悉的知识教师还是采取一一讲授的话,显然是多此一举,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例如“5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都很熟悉,为了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好的迁移到数学上来,在教学时,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5枚一角的硬币。上课时在每张桌子上画了一个圆。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把这5枚硬币往圆里扔,分别记下圆内外各有几枚,然后根据圆内外的硬币数量列出加减法算式。做的快的可以继续扔。看哪个同学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的算式又对有多。”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很快的罗列出了所有的加减法算式。整个过程看是重复但又不是

8、重复,因为它有着提升,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学有所得,学得非常的踏实。四、“动”起来,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预案,找准动手操作的时机和突破口,是进行有效操作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时:教学前我先复习不退位减法“24-3”,学生很快说出24-3可以直接从个位的4里去掉3得1,1与十位上的2个十合成21。然后把“24-3”改成“24-6”,引到新授的例题中。问:“现在要拿掉6根,你们发现什么?”学生说

9、:“4-6不够减了。” “怎么办?”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演示,允许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通过全班交流,发现都是请十位帮忙:拿出一捆小棒打开,退1作10与4合成14,这样个位有14根小棒就可以减6了。有的学生在打开整捆的小棒后,直接从10根里拿去6根,余4根,再把这4根与个位上原有的4根合并得8根。我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十位的变化,直观的看到计算结果十位少1。这样边操作边思考交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计算退位减法的表象。然后及时的摆脱学具,让学生看算式讲,他们也就会用刚才头脑中建立起来的表象讲清算理,很快掌握计算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