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1767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诗词鉴赏(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2题。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_2、读行路难一诗,回答问题。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_(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_ _3、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 ,后比喻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

2、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_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4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

3、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1)解释诗中加点词:俄顷: 何由彻:_(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_。(3)填空: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

4、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_。 (二)(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描写: 叙事: 抒情: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答: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答: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答: _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

5、志。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6、读下面的词,完成14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 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_(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

6、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7、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

7、呢?答: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1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自家菊园采菊

8、佐酒悠然抬头看见南山美景,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旷达的胸襟。3)、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见”不是有意而望,是无意而见。生动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悠闲,充分表现诗人悠闲恬静的心境。 2李白的行路难:1)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达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反映李白不怕困

9、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是实写吗?谈谈你的看法。(否,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4)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3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2)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3)尾联:中“

10、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下雨屋漏,诗人彻夜难眠的苦况。“自经丧乱”既点明了写作背景,又追述了诗人彻夜难眠的原因,使诗意得到了深化。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意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遮蔽住天下的贫寒之人,使他们都能快乐安心地生活。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5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景物;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

11、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物容纳万物的壮阔景象在丰富的联想中以大海自比表现诗人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6 江城子 密州出猎“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7张养浩的山坡

12、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痛恨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01答案:1、“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2、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2答案: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

13、乐观精神。2、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3答案: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2、 C 3、略答案: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4、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答案:1描写:俄顷风

14、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15、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C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