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0162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一、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才美不外见 同“现 ” 显露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3)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受屈辱 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B ) A故虽有名马

2、虽有千里之能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翻译下列句子。(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想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

3、“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淹没人才的人。 表达作者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 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方面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 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好。2解释下列加点词。(1)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3)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4)惟吾德馨

4、 品德高尚 3课文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交往人物不俗的角度写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 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主题,通常陋室不陋,结尾以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 5仿写开头填空的一段话。略 三、短文两篇(一)活版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

5、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1 解释下列加点字。(1) 火烧令坚 使 (2)一板已自布字另外(3)

6、更互用之接替(4)殊不粘污一点儿也不2同字异义 (1)又为活版 发明 不以木为之者 刻 (2)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 (3)则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 标签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活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工作程序 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4翻译: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弊字,立即刻它,用火烧,一会儿就完成了 5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 如打比方:“薄如钱唇” 列数字:“ 若印数十百千本” (二)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

7、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将文中内容填好。2解释加点字。(1)高可二黍许 左右 (2)雕栏相望焉 相对(3)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4)诎右臂支船 同“屈

8、”弯曲3翻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来暗示的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如有所语 矫首昂视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9、,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篌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 将文中内容填好。2 解释下列加点字。(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惊醒 (2)两股战战 大腿 (3)几欲先走 跑 (4)妇抚儿乳 喂奶 3 选文按 时间设想 顺序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惊醒 , 入睡

10、 , 起火 其中正面描写了表演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 宾客的反应 ,(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作用是 从侧面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4翻译: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妇人抚摸小儿给他喂奶,小儿含着乳头啼哭,妇人拍他轻声哼唱哄呀入睡 5试分析这三个场面中声音的特点。 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五、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11、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

12、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本文是一篇 赠序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 勉励 称许 之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手自笔录 用笔 (2)先达德隆望尊 学术界的前辈 (3)不敢出一言以复 辩解 (4)卒获有所闻 终于 (5)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 3翻译(1)寓逆旅,主人

13、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的享受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朝庭每天有米粮供应。父母每年给予冬夏的衣服 v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嗜学”和“家贫”是一对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的?(用文中原话回答)选文第一段作者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他为什么“略无慕艳意”?(用原文回答)。“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5课文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作者自己求学的艰难? 一是幼时求学艰难,二是成年后求师艰难,三是学习条件艰苦 6作者说“故余虽

14、愚,卒获有所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者是格言、俗语来概括这种情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从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学习条件等方面来写的,请结合第二段谈谈在学习条件方面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与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行深山巨谷中 ”与“坐大厦之下而诵 ” “未尝稍降辞色”与 “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8第二段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诗径 和 尚书 9第三段说写这篇序的目的,这就是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从行文上看,作者之所以写这篇序赠给马

15、生不是轻率的,这当中有别人对他的称赞,即“_流辈甚称其贤_”;有“乡人子”这一层关系,还有自己对他的好印象,一是“_辞甚畅达 ”,二是“_言和而色夷”(摘用文中字词填空,后两空不超过6字)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1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2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学的故事,并演变出很多成语,试举出两个成语,并说出主人公。如祖狄“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

16、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

17、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1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1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

18、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1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2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

19、家万里。2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2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6、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7、论诗

20、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8、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系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1、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2、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3、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

21、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3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5、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 1、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秋”字点

22、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家,文风刚健,辞情慷慨,语言质朴,内容充实,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是诗人李白自比之辞。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

23、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6、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7、 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渔家傲范仲淹(八下P64) 1、“塞下秋来风

24、景异用“异”字并概括总的感受,统领下文写出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边的将士,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雁去”、“边声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是词的 2、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由写景转为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写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体现出将士们寒夜戊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句抒发了他们的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 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

25、慨叹功业未产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和复杂心情。 4、 名词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 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的特点。 5、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答: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 7、“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

26、思? 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八下P67) 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黯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枯藤老树

27、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

28、。“断肠人在天涯”一个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伤心欲绝的游子,游荡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此句渲染天涯游子思乡的悲凉之情。 主题思想: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异乡人的悲哀思乡之情。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愤慨不平的心情。 2、理解诗词: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颈联:以“沉舟”“

29、病树”相比,虽然有忧伤之感,但又相当达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尾联: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同时点明了诗人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3、全诗赏析:诗中诗人巧用典故,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4、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这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

30、表现诗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惆。暗示贬谪时长太久,表现了世态变迁的怅惆心情。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愤怒),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开成鲜明对比。 8、说说“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及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及作者的人生态度。 答:意思: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

31、: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人生态度: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句表达了作者困境中的心态,表现了作者面对困苦决定不意志消沉,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健康心态。 9、饱含诗人无限艰辛,流露出内心的愤怒不平的一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用 巴山楚水 概括作者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10、 “闻笛赋”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烂柯人”用的是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11、“沉舟侧畔

32、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用自然景物的变迁暗示社会的发展。表明的哲理是: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总是要取代旧事物,未来比现在好,面对困难,不必忧伤。相信未来,积极进取。 .无题 李商隐(八下P208) 理解诗句: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诗人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极为精彩感人。后人也用此句表达对工作(事业)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6.夜雨寄北

33、 李商隐(八下P249) 大致内容: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归期难料,诗人秋夜听雨,想象秋雨绵绵密密,已涨满了秋色,不由自主倍感孤寂凄凉,遥望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秉烛夜谈,来重谈巴山夜雨的情景。 主题思想: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 .论诗赵翼(八下P251) 译文: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

34、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鹇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主题思想: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内容简析:前两句以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入手。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是说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 “江山”指祖国山河,。古人常说人杰地灵,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地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理解性填空: A、诗人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体现这一主题的诗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表现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诗人的诗句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