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64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2 月第 38 卷第 1 期纺织服装教育Textile and Apparel EducationFeb.,2023Vol.38 No.1收稿日期:2022-07-16基金项目:2021 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002);2020 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20GJ07);2023 年第二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SZG2023110);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作者简介:任燕(1983),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绿色环保染色新技术、新材料。E-mail:ry901 引用格式:任燕,陆少锋,王立,

2、等.“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1):16-19.“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任 燕,陆少锋,王 立,徐成书,王雪燕(西安工程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以西安工程大学“毛织物染整”课程教学为例,按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持价值引领、创新课堂教学和反馈育人成效的思路进行探索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毛织物染整”;轻化工程;非遗传承中图分类号:G64

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860(2023)01-0016-04 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建设纺织强国的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纺织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已不能满足要求1。我校(西安工程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高校,肩负为西北地区毛纺行业输送德才兼备、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我校纺织专业特色课程“毛织物染整”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结合新时代学生的特征,将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毛织物染整

4、”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目标 随着消费者对毛纺产品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印染行业急需掌握毛织物染整加工技术,能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进行毛纺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毛织物染整”课程是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毛纺方向和轻化工程的专业必修课,是毛纺产品生产加工、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课程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饰文化特色,紧跟毛纺行业发展趋势,密切联系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旨在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毛产地的毛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1.建设思路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团队按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持课程价值引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反馈育人成效评价”的建设思路,总结凝练出“前沿科技、非遗传

5、承、质疑存辩、工匠精神、学术诚信、家国情怀”等六大思政模块(图 1),灵活采用互动讨论、启发引导、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毛织物染整加工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润物无声2。2.建设目标让学生们在掌握常见毛纺原料的种类、特点及性能、毛织物染色和整理加工方法、原理、质量控制及设备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热爱专业,主动投身印染行业,坚定行业发展信心;强化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最终形成“毛织物染整”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三阶目标。第 1 期任 燕,等:“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图 1“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建

6、设思路图二、“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建设路径1.深挖思政元素,突出价值引领首先,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梳理出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知识点。由羊毛的缩绒性既给消费者带来多种风格特点的粗纺面料,又会引起毛织物尺寸的不稳定性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由毛纺加工时,和毛油的加入对纺织工序和印染工序分别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要辩证分析,培养其审慎思维能力;再由现代印染领域不断涌现的新助剂、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等,展示印染行业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投身专业建设的信心3。其次,将专业特色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从毛纺织产品的起源发展到“一带

7、一路”沿线国家服饰文化,挖掘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维吾尔族花毡等具有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高支轻薄拉细羊毛、环保节能低温染色等前沿技术,挖掘出蕴含其中的大国工匠精神4。再次,实验操作中亦包含思政元素。由印染废水的排放、不可消除的色差、实验操作规范等,挖掘科学素养、学术思维、质疑存辩等思政元素。最终,整理归纳思政要点,梳理为“前沿科技、非遗传承、质疑存辩、工匠精神、学术诚信、家国情怀”等六大思政模块,并贯穿于“毛织物染整”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思政育人作用。2.重构教学内容,创新“原位讲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精纺面料、粗纺面料和纺织类非遗毛

8、纺产品三大模块,选取了其中八种经典、时尚、流行的面料代表(防水斜纹华达呢、格纹夏装派力司、轻薄抗皱凡立丁、英式复古粗花呢、大衣专属双面呢、雍容华贵双面呢、加牙藏族织毯、维吾尔族花毡)。而后,将原有课程内容拆分、提炼为 31 个知识点,并将其嵌入上述八种面料的工艺流程中,以启发、案例式教学为主,在实际生产的当前工序位置进行“原位”讲解。(1)案例一。毛纺非遗 维吾尔族花毡加工中的缩呢工艺。先将花毡加工中的羊毛缩绒性与日常生活中羊毛衫机洗收缩形成类比,让学生分析讨论羊毛衫缩水原因;再选取花毡面料分析其特点及加工原理;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羊毛缩绒性既是缩水成因,也是形成花毡优良特性和多变风格的主因。

9、融入思政元素:羊毛缩绒性具有两面性,利用得当可生产出新型毛纺面料,利用不当则会对穿着产生不利影响。引导学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维吾尔族花毡的弹、擀、搓、绣等技艺中,感受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图案纹样既展现了维吾尔族文化的异域风情,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宏大与宽厚。(2)案例二。从印染废水导致环境污染的新闻报道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印染废水。融入思政元素:介绍笔者所在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原位矿化”染色新技术,它满足了印染行业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发展理念。重构后的教学内容紧

10、贴生产实际,丰富生71纺织服装教育2023 年动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热爱专业,主动投身印染行业,坚定行业发展信心。3.线上线下混合,信息技术助力“毛织物染整”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思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辅以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并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线上的自学情况,将线下教学划分为教师讲授、学生串讲、小组讨论三个环节。教师讲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偏重讲解重点和难点;学生串讲和小组讨论偏重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思辨分析自主获取内容。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分享与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为思政教育奠定

11、基础。4.课内延伸至课外,实践协同育人将对学生辩证思维、工匠精神等的“德性塑造”,由课堂、课内实验延伸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团队科研项目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感悟生产实践、学术科研、团队合作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延续下去,实现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5。5.优化课程评价,分析育人效果为全面衡量课程的育人效果,将思政元素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期末考试试题中增设主观分析题型,引导学生思考并反思。通过课程评价环节,使学生的学习从“收获知识”提升至“升华品德”,使教师的教学从“教书”到“育人”,使课程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提高至“价值引领”。三、“毛织物染整”课

12、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1.非遗传承,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工艺(加牙藏族织毯、维吾尔族花毡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互动基本做到全员参与,成绩优秀率达 50%,课程目标达成度近三年保持在 0.76 以上。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形成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手工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自发地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去,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三级联动,构建全方位思政闭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为课程思政提供学时保障,且通过线上的“思政

13、讨论”、线下的“课堂思政”、实验操作的“行为思政”,合力打造了“线上线下实验”三级联动式全方位思政闭环6。经过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多名学生设计开发新型毛纺产品,参加“鲁泰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并获奖。3.强化育人,将思政纳入课程考核将思政教育知识点纳入课程考核范围,鼓励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将哲学思维运用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中,让课程实现真正的“价值引领”7。就业学生得到行业一致好评。作为开设“毛织物染整”特色课程的纺织类高校,每年为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知名

14、毛纺企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企业反馈效果好。四、结论 “毛织物染整”作为我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其建设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专业课程教师需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持续关注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技术,及时将节能减排、绿色染整、低温染色等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只有通过价值引领、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团队建设、知识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信息化技术创新、考核方式创新等多种途径,并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参考文献:1 万明,任燕,刘静,等.纺织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与实践:以“纺织服装概论”

15、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1(21):40-42.81第 1 期任 燕,等:“毛织物染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 任燕,王立,尚玉栋,等.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轻化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1):50-52.3 王雪燕,任燕,尚玉栋,等.“特种印花”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2,37(3):241-243.4 李梅,雷宏杰,徐怀德.“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2021(1):91-92.5 李侃侃,王磊,弋顺超.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析:以“雨水花园”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3):8

16、6-87.6 任燕,刁智华,邢建伟,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纺织品染色与印花实验”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2):174-177.7 冯亚青,陈立功,张宝,等.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9):48-51.(上接第 6 页)6 刘志会.新时代大学生创造观培育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0(7):276-280.7 郁崇文,李成龙,许福军.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5):422-425.8 韩喜平,王晓阳.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68-71.9 冯刚,张发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引领时代新人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1(5):4-6.10 曹文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和创新:对高校“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6(12):8-1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