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生物第一学期集体备课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鸟 1、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2、探究: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 点 昆虫 其他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
2、,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3、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讨论: 1体形与飞翔 2翅膀与飞翔 3体重与飞翔 4动力的产生与飞翔 5探究的内容: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各小组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选择一种鸟类作为观察的对象,制定探究的计划,交流补充。 实施计划:(课上分组探究) 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1、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2、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体表
3、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 3、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播放录像片翅膀下的故事,展示鸟类的飞翔情景。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标本。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交流。 3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1、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2、出示蝗虫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 3、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过程设计 师:在录像中,你
4、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昆虫在花丛和树林间飞舞.;我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 生:鸟类有翅膀,是飞翔器官。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象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 生:不能,不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标本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体表(被覆羽毛、裸露)。体形呈(细长形、流线形)。家鸽的躯干呈形。家鸽的前肢变为,生有几排大型,是器官。后肢有趾,趾向前,趾向后。尾部生有大型,飞翔中起作用。 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会飞不起来的。 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生: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的正羽是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它们在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