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规律教学设计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课题:苏教版四上数学找规律教材简解: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上第五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本单元的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教材例题从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想一想”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
2、有类似数学规律的例子,使认识更加清晰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规律,深化认识。其中第4题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现象的复杂多样,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教材内容利于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理解感知数学规律。目标预设:1、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认识“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的规律,并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帮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3、学生在学习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两
3、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这一规律。 2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理念: 第一,孩子的世界充满童话色彩。本课设计中,首先让学生在游戏和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第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本课的设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体验规律,积累
4、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第三,生活中处处可见规律。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手创造生活,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验规律之美,体会数学之魅力。设计思路: 一、游戏导入,利用身边资源“男女生间隔排列”,让学生初步直观形象地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一一间隔”这一概念。二、创设小兔乐园这一有趣的童话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间隔排列中隐藏的规律。四、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进一步感受规律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规律的应用中通过变一变,想一想、比一比
5、、男女生排列游戏以及课外设计拓展等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指名男生女生上前排队,初步感知规律: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师:同学们,看看他们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有规律,一男一女一男一女)如果像这样继续排下去,下一位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位呢?像这样的排列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又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 “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有点困难,教师利用身边资源“男女生间隔排列”,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直观形象地建立起了“一一
6、间隔”这一概念。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起学习新知的欲望。二、合作学习,探索规律。、师:同学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兔乐园去看看。(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兔乐园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哪些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来吗? (同桌先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再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夹子与手帕一一间隔排列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木桩和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大树和绳子也是间隔排列(如果学生讲到这一组排列,老师也应该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同桌互相说一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迅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指名交流,老师充分肯
7、定学生的想法,进一步理解一一间隔的概念。2、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这些都属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咱们先来看第一组(课件出示:夹子与手帕图)大家看,这最前面与最后面的物体是什么?(夹子),我们把这一头一尾的物体称作“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这里两端物体都是什么?(夹子),也就是说“两端相同”(板书:两端相同)。谁在夹子的中间?(手帕),我们把它称作:“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那你能说说其它几组物体中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吗?(指名说)3、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发现规律。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填好后观察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课件出示下
8、面表格】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夹子( )个手帕( )块兔子( )只蘑菇( ) 个木桩( )根篱笆( )块4、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夹子( 10 )个手帕( 9 )块兔子( 8 )只蘑菇( 7 ) 个木桩(13 )根篱笆( 12 )块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板书表格内容。A、夹子10个,手帕9块,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B、兔子8只,蘑菇7个,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C、木桩13根,篱笆12块,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
9、块数多1。 师:手指板书,引-夹子、兔子和木桩都是什么物体?手帕、蘑菇和篱笆都是什么物体?那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师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个数就比中间物体多1个,反之中间物体的个数就比两端物体少1。(强调规律的三要素:A、间隔排列;B、两端相同;C、两端比中间多1。)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间隔排列中隐藏的规律。进一步积
10、累和提升了数学活动经验。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1、师:“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间隔排列,都具备这样规律呢?2、动手操作。师:(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任意拿出几根小棒,在桌子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记录,完成下面的表格小棒的根数圆的个数3、学生展示表格,汇报交流:发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师引导推想:(1)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根,圆片应摆几个?摆50根小棒呢? (2)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个圆片,应摆多少根小棒?摆60个圆片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虽然用的小棒根数和圆片个数各
11、不相同,但每人用的小棒都是代表两端物体,圆片都是代表中间物体,得到的规律都是: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设计意图: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学会操作既是教学活动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因此在学生"找"到规律后,让他们动手去摆一摆,验证规律,进一步理解规律,从而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四、联系实际,列举规律。1、师:其实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说说生活中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由说,要求学生说出有什么规律?)如:手有五个手指和四个空档;5排桌子有4个空档;窗户和墙面;窗户的栏杆和空挡2、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引
12、导学生欣赏并说说图片中蕴含的规律。设计意图:知识源于生活。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你能用笔把这一规律画出来吗?生可以画图形表示: 如生也可以画图、写字母、数字等。五、解决问题,应用规律。1、谈话:生活中这种规律性还真不少,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题图)a.马路一边共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b.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电线杆是两端物体,广告牌是中间物体,中间物体比两端物
13、体少1。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c.改题:马路一边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30块广告牌。想一想: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呢?指名回答,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通过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之间的关系。2、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锯木头问题,看看里面又藏着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a.学生先联系实际思考,再指名回答。b.验证答案:师:同学们请看,锯1次,可以锯成几段?(老师可指名学生上来演示折断粉笔或小棒,来帮助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2次呢?3次呢?4次?
14、你发现什么规律?锯的次数和锯成的段数有什么关系? (段数比锯的次数多。)板书: 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c.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 锯10次?100次?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10段呢?20段呢?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设计意图:锯木头问题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老师让学生上讲台折断粉笔或小棒来体验,或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来分析,可以更形象地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 对比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
15、树,栽桃树多少棵?(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a.第一个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完成。b.第二个实际问题,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困难。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c.学生答案可能有74棵和75棵两种,引导学生争论。d.游戏验证想法:请三男三女上前手拉手围成圈,使学生体会和了解沿圆周(首尾相接)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有趣而富有思考的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提高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折粉笔体验和排队游戏等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形式,加深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同时拓展认
16、识“两种物件首尾相接间隔排列时,两种物件的个数相等”的规律,前后呼应,趣味性强。六、总结评价,延伸规律。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随处可见,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显得更加有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规律也是一种美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课外作业(课件出示)“我是小小设计师”运用本节找到的规律,结合实际,搞个小小设计,美化我们教室环境,给大家创造更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既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17、联系,并再次体会数学的价值。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两端相同) 中间物体夹子 10个 手帕9块兔子8只 蘑菇7个 木桩13根 篱笆12块 多 1 少1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