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消化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牙的构造。腮腺导管开口位置;食管的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及位置;十二指肠的分部。空肠、回肠的区别;大肠的分部;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结构特点;直肠的形态;肛管的结构;肝的形态、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和形态。2.熟悉:消化道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划分;胰的位置和形态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粪便。消化管始自口腔,终于肛门。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临床以十二指肠为界,将十二指肠以上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肝、胰、唾
2、液腺等。第一节 消化管一、口腔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处,借口唇与外界相通,借咽峡与咽相续。口腔以上、下颌牙咬合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一)口唇和颊(一)口唇和颊l口唇u人中u鼻唇沟u口角u上下唇系带l颊(二)颚(二)颚l硬腭l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三)牙(三)牙 牙是最坚硬的器官,嵌于牙槽中 1形态分部:牙按形态可分为牙冠、牙根、牙颈。2构造:牙的构造包括牙质、牙釉质、粘合质。牙质为主体,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粘合质也称牙骨质,包在牙根、牙颈周围。3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解剖方位为准,以“十”记号划分四区表示左、右侧上、下颌的牙位,并以罗马数
3、字-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4牙周组织 位于牙根周围,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牙龈三部分,对牙有支持、保护、固定的作用。牙槽骨属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突。牙周膜是连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致密结缔组织,有固定牙根、缓冲咀嚼时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牙龈是口腔粘膜覆盖在牙颈及牙槽突的部分,富含血管,呈淡红色,与牙槽骨的骨膜紧密相连,故牙龈不能移动。一、口腔一、口腔 (四)舌 舌位于口腔底,以“V”形界沟分为舌前2/3的舌体和舌后1/3的舌根。舌的构造主要包括舌粘膜和舌肌。1.舌的形态 舌背舌根舌尖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腺 舌根 界沟 舌盲孔 2舌粘膜舌粘膜 舌粘膜淡红,表面有许多舌乳头。
4、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主管味觉,丝状乳头接受触觉刺激。舌乳头(菌,叶,丝,轮廓乳头)味蕾(菌,叶,轮廓乳头,会厌)舌扁桃体3舌肌舌肌 (1)舌内肌:构成舌的主体。(2)舌外肌:为一对颏舌肌,一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双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前方。一、口腔一、口腔 (五)唾液腺 唾液腺分大小唾液腺。大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围,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小唾液腺属粘膜腺。1腮腺腮腺 位于耳的前下,腺管横过咬肌前,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2下颌下腺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体深面,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舌下腺 位于舌深面,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二、咽二、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咽位于16颈椎前方,为一漏
5、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二)咽的分部1鼻咽 正对鼻后孔,并借此与鼻腔相通。侧壁有咽鼓管咽口通中耳。2口咽 软腭与会厌平面之间,前借咽峡通口腔,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体。3喉咽 会厌与第六颈椎下缘之间,前对喉,借喉口与喉腔相通,下续食管。三、食管三、食管 (一)食管位置和分部(一)食管位置和分部 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胃的贲门。可分颈、胸、腹三部。(二)食管的(二)食管的狭窄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5cm。四、胃四、胃 (一)胃
6、的形态和分部 1形态 即两壁、两缘、两口。两壁即前、后两壁,两缘即大弯和小弯,两口即上口贲门、下口幽门。胃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点处有一切迹,成为角切迹;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2分部 分四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临床也称胃窦,分幽门窦和幽门管两部。(二二)胃的位置胃的位置 胃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少部位于腹上区(剑突下)。五、小肠五、小肠 (一)形态位置 小肠长57米,位于腹腔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二)分部 小肠全长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一)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 1.上部:起自幽门,指向肝门。起始处称十二指肠球,粘膜平滑,是溃疡好发部位。2.降
7、部:沿脊柱右侧下降,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纵襞,末端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3.水平部:向左横过第二腰椎。4.升部:末端向下弯曲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韧带)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也是临床外科手术识别空肠起端的标志。(二二)空肠空肠和回肠和回肠 1.空肠:腹腔左上部,空回肠前2/5,管径较大,管壁较厚,血供丰富。2.回肠:腹腔右下部,空回肠后3/5,管径略小,管壁较薄,血供稍差。六、大肠六、大肠 (一)形态位置 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特征性的结构,即:结
8、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共三条,交汇于阑尾根部。(一)盲肠和阑尾(一)盲肠和阑尾1.盲肠回盲瓣防治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防止盲肠内容逆流到回肠。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阑尾。阑尾:长68cm,末端位置不定。根部固定,恰是三条结肠带交汇处,是临床手术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其体表投影为麦氏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二)结肠(二)结肠1升结肠升结肠 在右髂窝内起于盲肠,沿右侧腹后壁上升至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为横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右曲结肠右曲,又称肝曲。2横结肠横结肠 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至脾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左曲结肠左曲,又称脾曲。3降结肠降结肠
9、起自结肠左曲,沿左侧腹后壁下行,至左髂嵴处移行为乙状结肠。4乙状结肠乙状结肠 全长呈“乙”字弯曲,在左髂嵴处上接降结肠,沿左髂窝转入盆腔,自第3骶椎平面续直肠。乙状结肠也有系膜,故活动性较大.系膜过长,可造成乙状结肠扭转。(三)直肠(三)直肠 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门,约15cm。全长有两个弯曲,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以盆膈为界分为盆部和肛门部。肛管骶曲会阴曲 直肠壶腹直肠横襞(四)肛管(四)肛管主要结构有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等。齿状线由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围成,线上线下的神经来源、动脉供应、血液回流均不一样,线上是粘膜,线下是皮肤。线上形成痔是内痔,线下形成痔是外痔,内痔不痛外痔痛。第二
10、节第二节 消化腺消化腺 人体的消化腺除口腔腺和胃腺、肠腺等外,还有肝和胰。消化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一、肝一、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我国成年人肝的重量男性约为1300g,女性约为1200g。肝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参与代谢,储存糖原,解毒及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一)形态一)形态 肝是最大的消化腺,呈楔形褐红色。1膈面:以镰状韧带为界分为左、右两叶。2脏面:有两纵一横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1)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2)右纵沟:前为胆囊窝,后有下腔静脉通过。(3)横沟:又称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
11、肝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二)肝的位置(二)肝的位置 和体表投影和体表投影 肝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少部分位于左季肋区。1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2肝下界:右侧与右肋弓基本一致,剑突下可达35cm,平静呼吸时上下共有23cm的移动度。(三(三)肝外胆道)肝外胆道1胆囊(1)位置:胆囊位于右季肋区,肝的下方胆囊窝内。(2)形态分部:似梨形。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四部。(3)主要功能:暂时储存和浓缩胆汁。(4)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稍下方。2输胆管道 是将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肝总管和胆囊管合成胆总管。肝胰壶腹括约肌可调控胆汁排出。二、胰二、胰(一)位置 胰位于胃的后方,是人体第二大腺体,相当于1、2腰椎水平。(二)分部 胰分三部:胰头、胰体、胰尾。胰头被十二指肠环抱。(三)构造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由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