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460816 上传时间:2024-11-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2.-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三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宋新宁 田 野 著 第二章 国际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目标目标1.1.霸权稳定理论霸权稳定理论2.2.世界体系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问题问题3.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1 霸权稳定理论2.1.1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逻辑逻辑基础基础 1 2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作为对国际政治经济的经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理论成果,霸权稳定理论在学术理路上深受经济学中集体行动理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概念1,现实性,现

2、实性1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l公共物品也称集体物品(collective goods),可以定义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 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l严格来讲,公共物品应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2,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l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l奥尔森发现以下三个因素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密切相关:集团成员数目大小;集团成员规模的差异程度;选择性激励2.1 霸权稳定理论2.1.1

3、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2.1 霸权稳定理论2.1.1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率先将奥尔森的逻辑应用到国际经济领域,以此解释国际经济中的稳定与动荡。公共物品的分析也适用于国际经济。私人物品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收益。公共物品就可以理解为保持世界经济。世界遭受公共物品不足之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贪婪的利益和支配或剥削,而在于“搭便车”的原则。正是在这一理论逻辑的运用中,霸权稳定理论提出了关于国际权力结构与国际经济机制相关性的两个重要命题:其一,霸权国的存在将会导致自由贸易这样

4、的稳定国际机制的提供。其二,虽然霸权国从这一局势中受益,但小国将得到更多的收益。尽管小国没有承担成本,却能分享其收益。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中探究了一个令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兴趣的重大题:造成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l金德尔伯格认为,这次大萧条波及这么广、程度这么深、持续时间这么长,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没有意愿担当领导角色在1981年发表的国际经济中的支配和领导一文中,金德尔伯 格 进 一 步 区 分 了“支 配”(dominance)和

5、“领 导”(leadership)的概念。金德尔伯格将国家分成三类来讨论“领导”对于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第一类国家是小国;第二类是中等规模的国家;第三类是足以承担起领导责任的强国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根据金德尔伯格的上述讨论,中小国家只会试图“搭便车”以谋求本国的利益,并期待其他国家为其提供公共物品。只有某个霸权国家才有能力通过它们自身的行为来提供这种公共物品。与“支配”所反映的大国“剥削”小国的情形相反,在对国际经济的“领导”中,霸权国实际上自愿选择了被小国“剥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邓肯斯奈德尔(Duncan Snida

6、l)将金德尔伯格视野中的霸权国角色称为“慈善的领导”(benevolent leadership)。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中探究了一个令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兴趣的重大题:造成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l金德尔伯格认为,这次大萧条波及这么广、程度这么深、持续时间这么长,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没有意愿担当领导角色在1981年发表的国际经济中的支配和领导一文中,金德尔伯 格 进 一 步 区 分 了“支 配”(dominance)和“领 导”(lea

7、dership)的概念。金德尔伯格将国家分成三类来讨论“领导”对于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第一类国家是小国;第二类是中等规模的国家;第三类是足以承担起领导责任的强国2.1.32.1.3霸权稳定理论中的强制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中的强制领导模型 罗伯特罗伯特吉尔平吉尔平 斯蒂芬斯蒂芬克拉斯纳克拉斯纳 强制领强制领导模型导模型 12无论克拉斯纳还是吉尔平,都认为霸权国是否对提供公共物品感兴趣,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成本收益计算。只有当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收益大于其成本时,霸权国才会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进而,霸权国基于利益算计会通过“选择性激励”的方式,要求潜在的“搭便车”者分担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2.1 霸权稳

8、定理论1.价值价值 l 霸权稳定理论将国家间权力分配作为自变量,将国际经济行为特征作为因变量,从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变量关系;l霸权稳定理论通过测定一系列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在世界贸易和世界投资中的比率等,使国家权力这一自变量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关税水平、贸易比率等指标来考察国际经济体系的开放程度,从而使国际经济行为这一因变量具有可操作性 2.2.局限局限l历史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霸权时期产生过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案例太少,不足以支持该理论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理论;l斯奈德尔从公共物品的条件入手揭示了霸权稳定理论的适用范围;l霸权稳定理论对“集体行动不可能”的论断过于独断

9、2.1 霸权稳定理论2.1.42.1.4霸权稳定理论中的价值与局限霸权稳定理论中的价值与局限1,现实性,现实性1 1,世界体系,世界体系l世界体系理论以“世界体系”为基本的分析单位l之所以称为“世界体系”,并非由于它囊括了整个世界,而是由于它大于任何从法律上定义的政治单位2,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2.2世界体系理论2.2.12.2.1世界体系的类型和性质世界体系的类型和性质l沃勒斯坦认为迄今为止,只存在过两种世界体系:一种是世界帝国、一种是世界经济体 l沃勒斯坦用“商品链”来确定这种经济联系的资本主义属性l沃勒斯坦进而提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只能是“世界经济体”l根据沃勒

10、斯坦的上述观点,单一的世界经济体与多个国家并存的国家体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一体两面 西欧在封建经济萎缩后,进行了地理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转化,由此成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地区。东欧和西属美洲卷入欧洲的世界经济体中,不仅为西欧提供了资本,而且解放了西欧的一些劳动力去从事其他非农业的专业化工作,从而使西欧的工作职业门类更趋复杂 除了生产链条的融入,向世界经济体的融入也意味着政治结构嵌入国际体系之中 沃勒斯坦认为,作为“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是个更富有意义的时间段,正是在此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形成于欧洲 2.2世界体系理论2.2.22.2.2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扩展现代世界

11、体系的形成与扩展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范和凝聚力。世界体系的生命力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这些冲突的力量由于压力的作用把世界体系结合在一起。2.2世界体系理论2.2.32.2.3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周期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周期1.价值价值 l世界体系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将政治和经济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揭示了政治和经济的共同逻辑资本积累所具有的社会分析价值l沃勒斯坦对现代世界体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的“责任感”2.2.局限局限l世界体系理论过于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立性。斯考切波就专门针对沃勒斯坦的理论指出,作为一个跨国性军事竞

12、争结构,国家体系最初并不是由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2.2世界体系理论2.2.42.2.4世界体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世界体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12.3.1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基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基础罗罗纳纳德德科科斯斯 (Ronald(Ronald Coase)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两个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困惑:第一,如果市场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那么为什么需要企业?第二,如果内部组织具有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什么不在一个大企业中进行所有的生产?科斯的答案在于不同的交易成本。“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

13、果(指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 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基于科斯定理,基欧汉将国际机制对国家的效用归到产权、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一,产权(法律责任)问题。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机制不可能构造出如同国内社会中那样稳固的法律责任模式;但国际机制有助于国家以相互获益的方式来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交易成本。通过将禁制性的内容提高到原则和规则的层次,国际机制降低了合法谈判的交易成本并增加了非法谈判的交易成本 第三,不

14、确定性和信息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相互有利的合作协议往往无法达成。国际机制有助于国家解决这些问题。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22.3.2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在国家对多边主义的理性选择一文中,莉萨马丁就将国际合作问题区分为四种类型,即协作型(collaboration)、协调型(co ordination)、劝说型(suasion)和保证型(assurance)第一,协作型博弈。人们都熟知的囚徒困境就是协作型博弈 第二,协调型博弈。协调型博弈有两个均衡结果,每一个都是其中一方最希望出现的 第三,劝说型博弈。无论协调型博弈还是协作型

15、博弈都体现了国家间利益的对称性 第四,保证型博弈。“猎鹿”寓言反映了保证型博弈的报酬结构。博弈方相互合作对 双方都是最优的 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32.3.3国际制度的形式与设计理念国际制度的形式与设计理念1.价值价值 l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推理论述,并且借助博弈论的工具将这些论述发展成为理论模型。这些模型所推出的假设可以广泛用于国际政治经济的经验研究。l由于采用了与主流经济学相同的理性假定,新自由制度主义能够从经济学中不断地输入理论和方法 2.2.局限局限l新自由制度主义在揭示国际制度如何导出国际合作时所聚焦的因素中,没有涉及行为体偏好变化的内容l新自由制度主义过于强调国际制度的共赢属性,忽视了国际制度的分配效应 l由于依赖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模型,历史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议程中是无足轻重的 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42.3.4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