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458098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亦乐乎”。-论语论语第五章:第五章:教学目的要求n1.1.识记识记知识表征、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变知识表征、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变式、问题解决等基本概念;式、问题解决等基本概念;n2.2.理解掌握理解掌握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懂得懂得如何有效的如何有效的进行概念教学;进行概念教学;n3.3.理解掌握理解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决的因素。n4 4、理解理解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掌握促进陈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述性知识学习

2、的条件;n5 5、理解理解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了解了解促进程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n一、知识与知识学习n二、知识学习的传统观点n 1.概念学习n 2.原理学习n 3.问题解决n三、现代认知派的知识学习观点n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n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知识与知识学习一、知识与知识学习“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知识与知识学习一、知识与知识学习n(一一)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含义n(二二)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分类n(三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一一)

3、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含义n1、从、从哲学认识论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的角度来看:n 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人对事物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主要以表象、概念、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主要以表象、概念、观念、规则等心理形式存在着。观念、规则等心理形式存在着。n 感性知识: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n 理性知识:理性知识: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最新的观点:最新的观点:陈述性知识 智力技能知识(广义)程序性知识 动作技能 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值得注意的两点:值得注意的两点:n1、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已不简

4、单是对各种事物的了解,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运用知识的技能。n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而是对人的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的分类,同样是学习一个知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关于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形成关于它的程序性知识。1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n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关于于“是什么是什么”的知识的知识。n也就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也就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又叫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n通常经过一次学习就能把有关信息储存

5、通常经过一次学习就能把有关信息储存起来。起来。2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n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n即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即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程的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也称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也称操操作性知识。作性知识。n往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把有关技能性 知识存储在人脑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做相对静态相对静态

6、动态的操作动态的操作一次学习、言传一次学习、言传多次练习和实践多次练习和实践提取速度较慢提取速度较慢速度较快,自动执行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3 3、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n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的知识。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n 一般的程序性知识主要调节个体外部活动,而策略性知识则是调节个体内部的认识活动。n 程序性知识涉及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策略性知识处理的是学习者自身的认识活动。(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n1 1、知

7、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领会领会):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懂懂”。n教材的领会包括教材的教材的领会包括教材的直观直观与教材的与教材的概括概括两个环节。两个环节。n直观的类型:直观的类型:n(1 1)实物直观:以实际事物作为直观对象。)实物直观:以实际事物作为直观对象。n(2 2)模象直观:以事物的模拟性的形象(模象)作为直观)模象直观:以事物的模拟性的形象(模象)作为直观对象

8、。对象。n(3 3)言语直观:通过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唤起学生已有)言语直观:通过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唤起学生已有的表像并加以改组,使学生获得有关教材的感性认识。的表像并加以改组,使学生获得有关教材的感性认识。(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n2、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巩固:指将所理解的知识保持指将所理解的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长久的记忆。n 即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即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持久的记忆。的持久的记忆。n包括:教材的识记包括:教材的识记教材的保持教材的保持(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n3、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

9、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关问题。n 即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基础上,依据所习得即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基础上,依据所习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体化的过程。n审题审题n知识应用联想知识应用联想n的环节:解析的环节:解析n类化类化二、知识学习的传统观点二、知识学习的传统观点(一一)概念学习概念学习(二二)原理学习原理学习(三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一一)概念学习概念学习n1.1.概念及其分类概念及其分类n2.2.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n3.3.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1.概念及其分

10、类概念及其分类n(1)(1)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n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n概念的构成要素概念的构成要素:n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名称: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n概念的例子概念的例子:正例和反例:正例和反例n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属性:一切正例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一切正例所共有的本质特征。n概念的定义: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的定义: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 概念的特征 n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n概念通常是用词来表示的。概念通常是用

11、词来表示的。概念概念词词n概念具有层次性。概念具有层次性。n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2)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n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斯基维果斯基)n日常概念日常概念:它是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而在:它是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的概念。n 如:如:“蜜蜂是鸟,鸡不是鸟;树不是活的,月蜜蜂是鸟,鸡不是鸟;树不是活的,月亮是活的亮是活的”n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内涵而形成的概念。如:如:“鸟是卵生、身上

12、长羽毛的脊椎动物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脊椎动物”。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奥苏伯尔(奥苏伯尔)n初级概念:初级概念:经过经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子,通过分析概括揭示出来的概念。n二级概念:二级概念:不不经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子,直接用定义的方式揭示出来的概念。n 如:“四边形”是初级概念n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加涅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加涅)n具体概念:能够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如:“上下”概念n定义概念: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赫尔斯赫尔斯S.H.HulseS.H.Hulse

13、)n难下定义概念:难下定义概念:是关键特征不明显,不易用某是关键特征不明显,不易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念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念n易下定义概念:易下定义概念:是关键特征明显,易用某种规是关键特征明显,易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念则揭示出来的概念 2.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n概念学习过程包括概念学习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概念的获得和和概念的运用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两个环节。n(1)(1)概念的获得概念的获得n概念的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概念的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共同的关键特征。n概念获得的概念获得的方式:方式:n 概念形成概念形成n 概念同化概念同化n概念形成:

14、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n概念形成是概念形成是年幼儿童年幼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典型)方式。获得概念的主要(典型)方式。n概念形成属于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n概念形成的条件概念形成的条件:n(1)1)学习者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学习者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n(2)(2)对学习者的反应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习者的反应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概念形成概念形成 例证:概念形成的一般模式概念形成的一般模式n A A (要形成的概念:如要形成的概念:如“碗碗”

15、)n (外界肯定外界肯定n的反馈信息的反馈信息)n n a1 a2 a3(具体的例证具体的例证)n (大碗(大碗 小碗小碗 瓷碗等)瓷碗等)概念同化概念同化n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学习者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学习者由此获得概念的过程。由此获得概念的过程。n概念同化是概念同化是学生学生获得概念的基本(典型)方式。获得概念的基本(典型)方式。n概念同化属于概念同化属于接受学习接受学习。n概念同化的模式:概念同化的模式:上位学习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

16、习并列结合学习 概念同化的模式之一、二概念同化的模式之一、二n A (已有的概念)“哺乳动物”n n a4 a1 a2 a3(具体的例证具体的例证)n (鲸(鲸 马马 牛牛 羊羊 )n (a4为新学习的概念)为新学习的概念)上位学习:n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上位观念。下位学习:n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下位学习。下位学习。n两种情况:两种情况:派生下位学习派生下位学习 相关下位学习相关下位学习 派生下位学习:n新学习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

17、的一个新学习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原先学习过程的命题的一个例证。特例,或原先学习过程的命题的一个例证。n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旧知识中,原有的概念或命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旧知识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只是得到证实,本质未变。题只是得到证实,本质未变。相关下位学习n新新学学习习的的内内容容是是原原先先学学习习过过的的概概念念的的深深入入、精精确化、修饰或限定。确化、修饰或限定。n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或命题中,使原有概念不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或命题中,使原有概念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断得到扩展和深化。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n 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新观念

18、新观念 原有观念原有观念 2.2.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n(2)(2)概念的运用概念的运用n 知觉水平上的运用知觉水平上的运用 指运用已获得的概念,帮助识别具体指运用已获得的概念,帮助识别具体的同类事物并将其归入这一类型。的同类事物并将其归入这一类型。n 思维水平上的运用思维水平上的运用n 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的需要。3、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n(1)(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正例与反例正例与反例n(2)(2)正确运用变式和比较正确

19、运用变式和比较n(3)(3)给概念下定义给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本质特征。n(4)(4)形成概念体系形成概念体系n(5)(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正例和反例正例和反例:n现有现有E E、K K、4 4、7 7四张卡片,只准翻四张卡片,只准翻看两张卡片,问能否检验看两张卡片,问能否检验“元音背元音背面必是偶数面必是偶数”这句话的真假?如何这句话的真假?如何检验?检验?EK47 (三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n1.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n2.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n3.3.影

20、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1.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性质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性质v 问问题题:个个人人不不能能用用已已有有的的知知识识经经验验直直接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v问题的构成成分问题的构成成分:v 给定成分给定成分 (起始状态起始状态)v 目标成分目标成分 (目标状态目标状态)v 障碍成分(中间状态)障碍成分(中间状态)问题表征的三种状态:问题表征的三种状态:起始状态起始状态目标状态目标状态中间状态中间状态问题的类型问题的类型(据问题表征的状态)(据问题表征的状态)n状态状态 1 2 3 4 5 6 1 2 3 4 5 6n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已知已

21、知 已知已知 已知已知 已知已知 未知未知 未知未知n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已知已知 未知未知 已知已知 未知未知 已知已知 未知未知n目标状态:目标状态:已知已知 已知已知 未知未知 未知未知 已知已知 已知已知n问题的属性问题的属性 不属不属 典型典型 定义不良的问题定义不良的问题 问题问题 问题问题河内塔问题空间河内塔问题空间 起始状态起始状态目标状态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v问问题题解解决决:由由一一定定的的问问题题情情境境引引起起,按按照照一一定定目目标标,运运用用一一定定的的认认知知操操作作,使使问问题题得得以以解解决决的过程。的过程。1 1、问题情境性、问题情境性 2 2、目的指

22、向性、目的指向性 3 3、操作序列性、操作序列性 4 4、认知操作性、认知操作性 2.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n传统的观点:传统的观点:n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段:n(1)(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n(2)(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n(3)(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 n(4)(4)验证假设验证假设 案例:案例:A A说:说:“B“B、C C 都说假话都说假话”。B B说:说:“我不说假话我不说假话”。C C说:说:“B“B说假话说假话”。问:有几个人说了真话问:有几个人说了真话?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n认知心理学家从信息加工的

23、角度出发,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认知心理学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阶段:程进行分析,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阶段:n(1 1)理解和表征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n(2 2)选择策略(关键)选择策略(关键)n 算法式算法式策略策略-费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费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n 启发式启发式策略策略-可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但不能确保问题的解决。可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但不能确保问题的解决。n(3 3)执行策略)执行策略n(4 4)评价解法:包括对问题解决的结果和过程的分析评价)评价解法:包括对问题解决的结果和过程的分

24、析评价n 对对结果结果的分析的分析-指反省最终的结果是不是最佳的选择等。指反省最终的结果是不是最佳的选择等。n 对对过程过程的分析的分析-就是要反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做的如何,是好是就是要反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做的如何,是好是坏,如何进一步改进。坏,如何进一步改进。问题解决的案例:问题解决的案例:n利用利用0到到9十个数字,来分别替代下列问十个数字,来分别替代下列问题中的十个字母。题中的十个字母。n DONALDn +GERALDn ROBERTn 其中:D=5 3.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n(1)知觉情境n(2)习惯定势n(3)功能固着n(4)问题表征n(5)酝酿效应n(6)

25、个性特征n(7)动机水平n(8)知识经验 (1)1)知觉情境知觉情境 知觉情境就是被直接感知到的问题的空间组织形式。一般而言,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复杂、隐匿或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觉情境都将妨碍问题解决。案例:案例:如:如:“已知圆的半径已知圆的半径R的长度是的长度是3厘米,求与圆形外切的正厘米,求与圆形外切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点连起来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点连起来:(2)(2)定势作用定势作用n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 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n 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于1889年提出 n定势的主要类型有:n

26、 知觉定式:n 思维定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了 特定加工方式的准备。定势的作用定势的作用n定式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定式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题的解决。n“下面是由几根火柴杆排成下面是由几根火柴杆排成 的等式。请你在的等式。请你在一个等式中仅移动一根火柴杆,以此改变该一个等式中仅移动一根火柴杆,以此改变该等式,使仪之成为如等式,使仪之成为如=这样真正的等式。这样真正的等式。”n 陆钦斯“量杯取水”实验(1942)陆钦斯(Luchins)量杯取水实验(1942)问题问题 A B C要求的量要求的量方方 法法121 127 3100BA2C214 46 522BA

27、2C3 18 43 105BA2C4 7 42 623BA2C5 20 57 429BA2C6 23 49 320BA2C,AC7 15 39 318BA2C,AC8 28 76 325AC 陆钦斯实验陆钦斯实验7、8题成绩题成绩被试被试人数人数BA 2CA C或或A+C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或失败或失败实验组实验组7981%17%2%控制组控制组570%100%0%定势对大中学生问题解决影响的结果比较定势对大中学生问题解决影响的结果比较 (任亮等,(任亮等,20012001)初中生初中生 高中生高中生 大学生大学生 总体总体定势率 62.2 75.8 78.5 72.1男生 64 75.4 76.

28、9 72.5定势率女生 60.4 76.7 80.5 71.4定势率 (3)功能固着功能固着n功能固着: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的常有用途时,就看不到它其他的用途。n功能固着是定势的一种特殊形式。n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改变事物的固有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固着实验:邓克尔功能固着实验:邓克尔(K.Duncker 德国心理学家,1945)n材料材料功能固着实验功能固着实验(Duncker,1945)(4)4)问题表征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残缺棋盘问题:n在国际象棋棋盘的对角的两个方块

29、被切在国际象棋棋盘的对角的两个方块被切掉了,棋盘中还剩掉了,棋盘中还剩62个方块,假设手中个方块,假设手中有有31张卡片,每张能盖住两个方块,那张卡片,每张能盖住两个方块,那么能否用手中的这些卡片,把么能否用手中的这些卡片,把62个方块个方块都盖住呢?都盖住呢?残缺棋盘问题不适当的表征不适当的表征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两个方格两个方格想象把长方块放在想象把长方块放在棋盘中的各个位置棋盘中的各个位置正确的表征正确的表征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一个黑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一个黑方格和一个白方格方格和一个白方格计算切除后剩余计算切除后剩余的黑白方格数目的黑白方格数目七桥问题:七桥问题:德国哥尼斯堡有一条

30、布勒尔河,该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想一次走过7座桥,而每座桥只准走一次,可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写信给数学家欧拉,请他解决这个问题。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把4处地点缩小为4点,并把7座桥简化为7条线。经过如此这般的抽象,欧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化为“1笔画问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只一次通过每个点。简而言之就是,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该图。七桥问题:七桥问题:.错误或不完整的问题表征来自于:错误或不完整的问题表征来自于:n信息遗漏信息遗漏n信息误解信息误解n隐喻干扰隐喻干扰n暗示效应暗示效应 (

31、5)(5)酝酿效应酝酿效应n当人们对某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当人们对某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暂时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研暂时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研究,这时问题就能较快得到解决究,这时问题就能较快得到解决-这就是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n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n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质类型等也

32、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率和方式 (6)6)个性特征个性特征n一个人的动机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的影响作用n动机水平与解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间的关系呈倒“U”“U”字曲线字曲线 (7)7)动机水平动机水平 (8)(8)知识经验知识经验n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问题解决。n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量,即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活的知识经验,即专家知识,也影响问题的快速解决。n专家的知识是按层次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当专家遇到新问题时,他能组织知

33、识经验,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齐(齐(M.T.chiM.T.chi)的研究()的研究(19851985):):n齐要求专家(物理学博士)和非专家对24个著名物理教科书上的问题进行分类。n结果发现:非专家常按问题的表面特点进行分类,而专家则按问题的内在结构进行分类。艾伦(艾伦(B.Eylon)B.Eylon)的研究(的研究(19841984)n有人研究认为:有人研究认为:按专家的知识经验编写的教材,有按专家的知识经验编写的教材,有利于学习和问题解决利于学习和问题解决。n他给学生两种关于浮力的学习材料:第一种材料是他给学生两种关于浮力的学习材料:第一种材料是来自传统的物理教科

34、书,第二种材料是来自根据专来自传统的物理教科书,第二种材料是来自根据专家对浮力知识的分析,按层次分门别类地组织的。家对浮力知识的分析,按层次分门别类地组织的。结果发现:结果发现:n在回忆成绩上:学习第二种材料的学生比学习第一在回忆成绩上:学习第二种材料的学生比学习第一种材料的学生提高种材料的学生提高40%40%;n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上,学习第二种材料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上,学习第二种材料的学生比学习第一种材料的学生提高比学习第一种材料的学生提高25%25%。三三.现代认知派的知识学习观点现代认知派的知识学习观点n(一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n(二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

35、识的学习(一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n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n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n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储存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储存n (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n (3)(3)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n3.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n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是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n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n(1)命题表征:知识以命题的方式表征。n

36、命题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组合而构成的事实,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相当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相当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n 如:“王红个子矮”.n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n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有时是介词)和形容词表达;论题一般是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n 如:小明给小华一本有趣的书。n可分解成两个简单句子:n 小明给小华一本书。(命题)n 这本书是有趣的。(命题)命题表征的特性(安德森)命题表征的特性(安德森)n(1)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本身。)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本身。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个命

37、题可以用不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述,一个句子也可以表达几个命题。同的句子表述,一个句子也可以表达几个命题。n(2)命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和组织的。每一个)命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和组织的。每一个命题都有其形式化的结构。命题结构中一般包括执命题都有其形式化的结构。命题结构中一般包括执行行为的人、直接对象和接受者。行行为的人、直接对象和接受者。n(3)命题是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命题是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联系。n 如:小明看电视。(如:小明看电视。(“看看”是关系项)是关系项)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n(2)命题网络表征: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如:“高个子的王红打了

38、矮个子的李香”。高个子高个子 王红王红 李香李香 矮个子矮个子 n 打了123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n(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陈述性知识的获得:n定义: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也是奥苏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将新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n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n 一般包括联结、精加工、组织三个环节。n 联结:是指新信息激活长时记忆中的若干命题,并与之形成联系。(1)(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陈述性知识的获得n 精加工:是指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络。n 组

39、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如:鲍尔的实验)鲍尔(鲍尔(G.H.Bower,1969)G.H.Bower,1969)的实验的实验:n鲍尔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范畴组织对记忆效果的影响。n让实验组被试学习范畴组织图所列的有让实验组被试学习范畴组织图所列的有组织的全部名词共组织的全部名词共112个。对比组的被个。对比组的被试也学习范畴组织图所列的同样的名词,试也学习范畴组织图所列的同样的名词,但所有的名词的位置全部打乱,随意安但所有的名词的位置全部打乱,随意安放。放。n结果如下表结果如下表:n 鲍尔的实验材

40、料:n n 白金 铝 青铜 蓝宝石 石灰石n 银 铜 钢 绿宝石 花岗石n 黄金 铅 黄铜 金刚石 大理石 n 铁 红宝石 板岩 矿物矿物金属非金属稀有类普通类合金类宝石建筑用石鲍尔的实验结果:4次试验中次试验中能回能回忆出的单词数与组织的关系忆出的单词数与组织的关系n 情境 回 忆 次 数(条件)1 2 3 4 有组织的 73.0 106.1 112.0 112.0 随机的 20.6 38.9 52.8 70.1可见,经过组织的知识最易进入长时记忆并在可见,经过组织的知识最易进入长时记忆并在其中建构命题网络,也便于回忆信息。其中建构命题网络,也便于回忆信息。(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陈述性知识的

41、巩固记忆及其种类记忆及其种类:注意注意 复述复述 编码编码 提取提取 消失消失 遗忘遗忘 遗忘遗忘瞬时记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图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图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界刺激 (2)(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n陈述性知识获得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命题网络之后,如果长时间不再被激活和运用,则有可能遗忘。n 遗忘及其原因遗忘及其原因n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n 思考:遗忘总是坏事吗?(2)(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n积极的遗忘:是指当新的知识或上位的命题习得后,一些下位的命题和具体的事例或细节的遗忘不会导致知识的实质性损伤,反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n消极的遗忘:是指新的

42、知识或上位命题发生了遗忘,或与同化它们的原有观念发生了混淆,从而使知识产生了实质性的损伤。n陈述性知识的巩固过程实际上就是同消极遗忘做斗争的过程.遗忘的原因:n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抑制)造成的。之间的相互干扰(抑制)造成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n衰退说: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会逐渐消退,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的程度下发生的。n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

43、成的。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研究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无意义音无意义音节,是由两个辅音节,是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和一个元音组成,如如TAJTAJ、YICYIC、HUZHUZ、CEXCEX、CAWCAW等等实验采用实验采用重学法重学法(又(又称节省法)检查识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记效果 次序间隔时间 (小时)保持的百分数(%)遗忘的百分数(%)10.33(20分分钟钟)58.241.82144.255.838.835.864.2424 (1天)33.766.3548 (2天)27.872.261

44、44 (6天)25.474.67744 (31天)21.178.9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从曲线中可以看到,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遗忘量较大,以后随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思考:怎样根据遗忘规律记忆外语单词?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n 学习材料的性质;n 学习材料的数量;n 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n 学习的程度;n 加工的程度:维持性复述 精制性复述

45、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一: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一:-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n一般而言,形象生动的、运动的、有意义的、可理解的材料比较容易记住;而抽象的、无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n如:有人教6岁半的儿童读诗:一是“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教6遍即能成诵。二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教14遍才能背诵。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二: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二:-学习材料的数量学习材料的数量n一般而言,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所需时间或诵读的次数越多,单位时间内识记的效果越差。n如有人实验:n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每个音节花14秒;识记24个无意义音

46、节,平均每个音节花29秒;识记36个无意义音节,平均每个音节花49秒;李昂的研究:识记不同字数的散文李昂的研究:识记不同字数的散文 识记的散文识记的散文 字数字数 需要的总时间需要的总时间 (分钟)(分钟)100100字平均时间字平均时间 (分钟)(分钟)100 9 9 200 24 12 500 65 (1小时5分)13 1000 165 (2小时45分)16.5 2000 350 (5小时50分)17.5 5000 1625 (27小时5分)32.5 10000 4200 (70小时)42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三: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三:-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n一般而言,系列性材料的

47、首尾易记住,而处于中间位置的材料容易遗忘。n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指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n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 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最少。n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后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最少。影响遗忘的因素之四:影响遗忘的因素之四:-学习的程度学习的程度n一般而言,过度学习能提高学习的效果。n过度学习(over learning):是指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后的继续学习。n 克鲁格(W.C.F.Krueger)实验:n材料为12个名词,被试分为三组,学习程度分别为100%、150%、200%,在学习后的28

48、天内的几个时段分别要他们重新学习,测得的保持量如下:克鲁格(克鲁格(W.C.F.Krueger)实验:实验:n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较好。n过度学习有利于学习材料的保持。但保持量不会随着过度学习量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增长。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时间(次数)越多,保持量的增加则越少。-这就是过度学习报酬递减的规律。n较为合适的过度学习量为50%左右。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五: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五:-加工的程度加工的程度n维持性复述:是指原封不动地简单重复要记忆的信息。n 主要作用:一是将信息暂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二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储存。但易

49、遗忘。n适用于:意义性不强的材料。n 如:3861125236538611252365n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n如:38-“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61-“六一”国际儿童节 12-12个月个月 52-52周周 365-365天天经过这样的精制后,这些数字会记得更牢、更持久。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五: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五:-加工的程度加工的程度 如何防止遗忘?如何防止遗忘?-有效的复习有效的复习n 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n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实验)n 部分复习与整体复习结合;(实验)n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实验)n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n

50、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沙尔达科夫的实验:沙尔达科夫的实验:复习复习 方式方式 测测 试试 成成 绩绩 劣劣 及格及格 良良 优优 集中复习集中复习(甲)(甲)6.4%6.4%47.4%47.4%36.6%36.6%9.6%9.6%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乙)(乙)31.6%31.6%36.8%36.8%31.6%31.6%对象:对象:5年级学生;材料:自然课教材。年级学生;材料:自然课教材。伊万诺娃的实验:伊万诺娃的实验:复习方式复习方式(同一段课文)复习后隔不同时间的记忆成绩复习后隔不同时间的记忆成绩 1小时 1天 10天 单纯阅读单纯阅读 (甲组)52%30%25%阅读与尝试回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