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457740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2)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掌握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更新和近代以来邮电通信设施完善的表现2理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是交通更新的重要条件,认识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_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在城市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有“_”之称。城镇城镇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王国(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_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出租汽车出租汽车2交通运输(1)轮

2、船第一艘轮船:在_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最早的航运企业: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_。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轮轮船招商局船招商局(2)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而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以来:2006年_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青藏铁路青藏铁路(3)城市交通有轨电车:1906年,第一个_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_的历史。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_专线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城市地铁城市地铁磁悬

3、浮列车磁悬浮列车(4)民航事业开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展: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_;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3特点: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航空网航空网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精讲:(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大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开始近代化。(3)交通工具(运输业)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展快。(4)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1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

4、新。”思考:铁路如何使闭塞的地区、古老的城镇活跃和面目一新?答案:铁路的修筑可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有助于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有利于打破落后地区的封闭状态。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_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2)历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_”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驿站驿站大清邮政局大清邮政局2电信事业(1)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_架设电报线。发展: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

5、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2)无线电报创设:1906年。发展: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台湾台湾(3)电话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发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成立,邮政和电信合一。地位: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_,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邮电部邮电部思想观念思想观念1中国近代电信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作用?精讲: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军事、政治的需要作用(1)加速了信息传

6、播,有利于航运、防汛等(2)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情传递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4)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学习思考(教材P70)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提示:普通信件、电子邮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2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思考:(1)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2)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答案:(1)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2)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

7、社会发展。知识点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一、近代中国交通、通讯的发展1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出行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是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了传统的轿子、马车,随后机械动力牵引的汽车、火车、飞机等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2近代以来中国的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先是近代邮政,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信事业也从19世纪后期迅速发展,并于20世纪上半期实现了由有线电报到无线电报的飞跃,而电话用户到21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位。3传统的交通、通信方式,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8、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2011徐州市统考)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吨位12.424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这表明()A日本垄断了中国的长江水域的航运业B中国的航运业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中国的航运业受到了列强的压制D中国完全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局面全解全析:答案:C方法技巧:用分析排除法解答选择题。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确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问题,与题意要求明显有错误,或者选项的表述与题目无关,通过阅读

9、分析可以直接排除。1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B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那时候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交通。故可排除。答案:A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

10、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人们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材料二火车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毕竟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你可得到什么认识?解析:第(1)问

11、根据材料一即可回答。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铁路优越性等方面回答。第(3)问,铁路由兴起,遭遇挫折到不断更新,说明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从反面说明落后观念阻碍科技发展。总之,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解决煤炭运输的问题。(2)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作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铁路交通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但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不可阻挡;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加大自主创新。(2011泰安高一检测)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

12、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电话是一种能远距离传输语音的便捷的通讯工具,依材料中的描述可判断是电话。答案:B迁移发散: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大量引入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借以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一个重要特色,也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科技给

13、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解析:由材料的后一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答案:C4“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国文教科书的课文已有电话的内容,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答案:C519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新事物,曰

14、:“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德律风”应该是指()A电灯 B电话C电报 D电车解析:“几如面话一堂中”可见相隔较远,但仿佛就在面前,因此应是指电话。答案:B一、自我测评(教材P70)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答案:(1)发展过程: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2)影响: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这方

15、面的具体表现。答案:(1)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在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2)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71)以上材料介绍的是1865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

16、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阅读后请思考: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答案: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沈葆桢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