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574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7.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39557学校代号:10532学 号:S07081008 密 级:普通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 研究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9文化研究摘要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是世界唯一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它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历 程,凝聚着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一件 璀璨夺目的艺术作品。柱础石作为传统木构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建筑构件,既 起到受力承重的结构作用和装饰的作用,又是传递人文思想的载体,有着“历史 起源早、保存数量多、造型形式广、艺术价值高”的特点。本文以柱础石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做文化探源,系统地研究了柱础艺术的 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

2、其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民俗生活和技术水平对于柱 础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然后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柱础石的美学特征,对柱础的造型 和雕饰进行了总结和归类。其造型形式来源于几何形体、日用器具、宗教文化、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常见的柱础有覆盆莲花式、鼓镜式、鼓式、兽式、复合式 等类型,这些类型或者有其文化的诉求、或者有其功能上的考虑、或者表达了独 特的审美爱好。根据建筑的类型、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特点。在现代建筑中,尽管传统的柱础形式已经消亡,但其神韵尤在,几千年的文 化沉淀对国人产生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对于柱础有着强烈的心理诉求,并千方 百计的使其在不同的现代建筑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3、。这深刻说明了传统文化 精神的强大之所在。本文最后结合项目实践,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保护好 祖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以及保护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正确方式和途径。关键词:柱础石;民族文化;造型;雕饰II硕I学位论文Abstrac tChinese traditional wooden construction is the only wood construction system in the world,it passes through five millenniums of civilization,condenses Chinese peoples industry

4、 and wisdom,contains intense national spirit,is a dazzling art work of Chinese nation.As a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ooden construction,the column plinth not only plays the stress load-bearing structure role and the decoration function,but also as a carrier of transmitting the

5、 humanities thought,i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long history,high preserved quantity,broad molding form,high artistic value*.Takes column plin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first step is studying the origin of cultur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volution pro

6、cess of column plinth art,and the influences and impetus from the social culture,folk life and technology level.Then J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umn plinth,summarized and classification the molding and carving ornamentation of it.The decoration derive from geometri

7、c shapes,household appliances,religious culture,folk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There are some types of column plinth:lotus,drum,animal,compound type,etc.,in these types,some have cultural appeal,some have function consideration,others express unique aesthetic interest.They showed different features

8、depend on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 types,regional and cultural.In modern architecture,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column plinth form has disappeared,but its verve still exist,the Chinese culture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has ingrained influences on Chinese people,people has strong psychological demands

9、,and make every attempt to show it in modern architecture.This profoundly illustrate the great pow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In the end,based on the project practice,this paper illustrate it very well that we should set up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protect the precious heritage our ancestors left and

10、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right way of tradition building culture.Key Wo rds:the column plinth;Traditional culture;Modeling;Carve ornamentationin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J文化研究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要.IIAbstract.Ill插图索引.VII附表索引.X第1章绪论.1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2 研究的方式和框架.213柱础的历史价值.31.4 本章小结.3第2章柱础的文化探源.42.1 柱础的起源.42.1.

11、1 文字记载.52.2 柱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52.2.1 夏、商时期.52.2.2 先秦时期.62.2.3 汉代.62.2.4 魏晋南北朝.82.2.5 隋、唐、五代时期.92.2.6 宋、辽、金.102.2.7 元、明、清.1123传统礼制文化对柱础的影响.132.4 佛教艺术对柱础的影响.152.5 宗族文化对柱础的影响.162.6 民间文化对柱础的影响.182.7 技术水平对柱础的影响.192.8 本章小结.21第3章柱础的造型及美学特征.223.1 柱础的造型式样.223.1.1 几何式柱础.223.1.2 器物式柱础.24IV硕I:学位论文3.1.3 动物式柱础.263.1.4

12、 人物式柱础.273.1.5 植物式柱础.283.1.6 复合式柱础.293.1.7 其他形式.303.2 柱础装饰纹样形式.303.2.1 花卉纹.313.2.2 惠草纹.323.2.3 连珠纹.333.2.4 龙纹、风纹.343.2.5 云纹.343.2.6 波浪纹.353.2.7 吉祥图案.353.2.8 民间故事.353.3 柱础的雕刻工艺.363.4 本章小结.37第4章柱础的功能与形制.384.1 柱础的承重功能.384.2 柱础的抗震功能.3843柱础的防潮功能.384.4 柱础的装饰功能.394.5 柱础的规格尺寸.394.6 柱础的结构.404.7 柱础的材质.404.8 柱

13、础石与跋.414.9 石质柱础的制作工序.414.9.1 石料选择.424.9.2 制作粗坯.434.9.3 坯料成型.434.9.4 制品成型.434.9.5 雕刻纹样.434.10 本章小结.44第5章柱础艺术的地域性表达.455.1 南北柱础的区别与特点.455.1.1 气候条件的不同.45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文化研究5.1.2 人文环境的不同.455.1.3 建筑手段的不同.465.2 传统柱础与西方古典柱础的比较.465.2.1 柱式结构的异同.465.2.2 思维方式的差异.475.2.3 使用材料的不同.485.3 本章小结.48第6章柱础在现代设计中的演绎.496.1 柱础

14、对现代建筑中的生存空间.496.2 项目实践(中国梅山柱础博物馆).516.2.1 背景综述.516.2.2 梅山文化的特点.526.23工 程概况.526.2.4 设计宗旨、构思与形式.526.2.5 方案设计效果图展示.5363本章小结.56结论.58参考文献.60致谢.62VI硕上学位论文插图索引图1.1凤阳县明朝中都遗址中荒置的蟠龙石础.1图1.2论文框架.2图2.1半坡遗址原始建筑恢复图.4图2.2云雷纹.5图2.3徐州青山泉雕羊石础.6图2.5河南许昌县张潘鼓城曹魏时期柱础.7图2.4山东(东汉)沂南画象石墓中的石柱础素面覆盆式.7图2.6六朝时期莲花础.8图2.7北魏司马金龙墓出

15、土的石雕柱础.9图2.8唐朝时期莲花础.9图2.9苏州市保圣寺发现的唐代柱础.10图2.10济南神通寺隋代柱础.10图2.11福建南平市出土宋代柱础.11图2.12福建泉州市府衙宋代柱础.11图2.13河南偃师元代柱础.12图2.14山西晋城福胜寺元代柱础.12图2.15南京明故宫覆盆式柱础.12图2.16河南周口关帝庙清代柱础.13图2.17圆明园遗址中西结合风格柱础.13图2.18湖南洞口县杨氏宗祠柱础.16图2.19湖南洞口县杨氏宗祠柱础.17图2.20湖南民间柱础.18图2.21湖南民间雕饰“奔牛望月”.18图3.1方形柱础.23图3.2方形基座式柱础.23图3.3八角形柱础.23图3

16、.4六角形柱础.23图3.5素平的圆柱形柱础.24图3.6带雕饰的圆柱形柱础.24图3.7覆斗式柱础.24图3.8素覆盆式柱础.24VII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图3.9苏州罗汉院大殿素覆盆式柱础.24图3.10饰有连珠纹的明代鼓式柱础.25图3.11明代雕饰精美的鼓式柱础.25图3.12鼓镜式柱础.25图3.13民间众多的宝瓶式柱础.26图3.14宫灯式柱础.26图3.15象形柱础.27图3.16饕餐柱础.27图3.17狮形柱础.27图3.18乌龟形柱础.27图3.19力土柱础.27图3.20人物.27图3.21王家大院瓜形柱础.28图3.22贵州葫芦形柱础.28图3.23覆盆莲花

17、式柱础.29图3.24仰覆莲花式柱础.29图3.25河南周口关帝庙复式柱础.29图3.26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复式柱础.29图3.27妗南式柱础.30图3.28特殊形式的柱础.30图3.29山东曲阜孔庙宝装莲花纹.31图3.30河南登封少林寺碑边宝相华.31图3.31河南登封中狱庙碑边海石榴华.32图3.32苏州罗汉院大殿柱础牡丹华.32图3.33忍冬纹.33图3.34卷草纹.33图3.35复式柱础上的连珠纹.33图3.36洞口杨氏宗祠柱础凤纹.34图3.37云龙纹.34图3.38波浪纹.34图3.39喜鹊登梅、水牛.35图3.40洞口廖氏宗祠柱础卫纹.35图3.41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图案.36图

18、3.42剔地起突.36图3.43压地隐起华.36VIII硕I:学位论文图3.44减地平钱.36图4.1柱子与柱础的连接方式.38图4.2柱础结构图.40图4.3清代木质柱础.40图4.4带铜质的柱础.41图4.5雕刻精美的木厥.41图4.6柱础的制作过程.42图5.1贵州地区的柱础.45图5.2穿斗式与抬梁式的建筑平面.46图5.3古希腊三大柱式.46图5.4古希腊两种爱奥尼柱础做法.47图5.5宋代柱式.47图6.1现代路灯、景观灯础.49图6.2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柱础.50图6.3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柱础.50图6.4有了新功能的柱础.51图6.5梅山柱础博物馆内部廊道空间效果图.53图6.

19、6梅山柱础博物馆外部效果图.53图6.7古井亭的鼓式柱础.53图6.8从各地收集到的柱础.54图6.9梅园石级上的柱础.54图6.10梅园庭院空间的柱础.55图6.11农家小院的柱础.55图6.12碾坊带木距的柱础.56图6.13戏台左右角做装饰的柱础.56IX附表索引表2.1殷商到汉代金属工具机械性能的变化(估算值)【2句.20硕I: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木构建筑 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 较高的地位,并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木构建筑造型丰富,制作精美,有着自 己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凝聚着劳动人民

20、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 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建 筑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在形式上发生了根本的 变革,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形式的建筑出现,传统的木构建筑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 的发展需要,柱础也因此失去了其存在依附的 母体,许多遗留的珍贵柱础由于保护力度不停 而被荒置或流失,这些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的 艺术珍品正在历经着风雨的侵蚀(图1.1)。图1.1凤阳县明朝中都遗址中荒置的蟠龙石础图片来源:www.sina.c o m近代中国,列强入侵,随着商阜的开放和帝强国租界的出现,大量的外国建 筑文化涌入进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建筑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和经济发

21、生了急剧的变迁,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蓬勃发 展的热潮中,全国大兴土木,钢筋混泥土等现代建筑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传 统建筑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只能作为保护建筑和园林建筑而存在。全球经济 一体化,使得各国城市千遍一律的弊端显现出来,如何在建筑中体现本民族的特 色,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热点。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处于肤浅 和断层阶段,只有极少部分专业人士在从事对古建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对建筑细 部做深入细致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得到继承和发 扬?柱础作为建筑的细部构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传统木构建 筑中的一大亮点,它是历代能工巧匠施展技艺的

22、对象,也承载着民俗、宗教、美 术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对其做深入细致的研 究,也是期望能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维承和发扬做出一份贡献。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q文化研究1.2 研究的方式和框架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请教考古专家或当地老者、并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通过调研收集到具有第一手价值的资料,同时查阅各类 文献总结有价值的进行归纳,得到研究的目的。论文的框架:图1.2论文框架来源:作者白绘第一章绪论,总领全文,阐述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标意义。第二章柱础文化背景探源,系统的讲述柱础从最原始的形态随着历史的前进 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演变过程,以及各时期

23、的文化、技术对柱础产生的影响等 内容。第三章柱础造型及美学特征,结合图片介绍各种柱础造型式样、雕刻工艺、装饰纹样的类别及其美学特色。第四章柱础的功能与形制,概括了柱础的各种使用功能及其结构、规格和制 作工序,解释柱础使用功能上的科学性。第五章柱础艺术与地域性表达,阐述了造成柱础南北差异的因素,通过对中 国柱础柱式与西方柱础柱式的联系比较,探讨中西建筑的异同之处。-2-硕上学位论文第六章柱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演绎,通过项目实践,对柱础在现代建筑设 计中的生存空间做了合理的分析。最后是结论,阐述研究意义以及对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1.3 柱础的历史价值柱础,最初仅作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

24、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从 一个纯粹的结构构件演化成一件艺术珍品。初期的柱础仅以满足功能为主,在漫 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历代能工巧匠们不断的创新和雕琢,不仅将本土文化 的奇妙创意运用在柱础的造型艺术设计上,还将异域文化元素渗入柱础的造型艺 术中,从而开辟了中国雕塑史上一块独具特色的绚丽之地。柱础的雕刻手法多样,有线雕、圆雕、平雕、浮雕、镂雕等,体现了极高的 雕刻水平。同时表面的传统纹样设计也精彩纷呈且韵意深刻,采用对称式和二方 连续的设计手法,多以花草、吉祥图案和民间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为题材,表达 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常见的雕饰纹样有:云纹、牡丹花、宝仙花等。云纹 又称如意纹,象征着高升、

25、祥和;牡丹历来被视为富贵荣华、美好幸福的象征;宝仙花喻意“宝贵”和“神助”,象征着财富与顺利。这些精雕细琢的柱础,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近现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和现代新结构形式不 断出现。传统木结构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物所替代,传统的石质柱础渐渐退出了 历史舞台,但是新的柱础形式开始出现,在与新材料、新建筑完美的结合之后,柱础在现代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过程。传统的石质柱础作为建筑构件,它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作 为珍贵的文物,它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证据;作为艺术作品,它为中国艺术留 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1.4 本章小结本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

26、和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并归纳出柱 础的五大价值,即柱础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特色价值和当代价值。简单分析了柱础的兴起与没落的原因,并对其历史价值进行评述,主要说明研究 和保护柱础的重要意义。-3-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第2章柱础的文化探源2.1 柱础的起源柱础的起源,从放置位置上来看,经历了从地下至地上的转变。从功能上来 看,埋于基面以下的,主要在于承受柱传来的荷载以防止柱子下沉,相当与基础 的作用;明露在基面以上的,既可以防止木柱受到雨水的腐蚀,保护柱脚不受到 碰损,同时可以对长短不一的木柱起到承接的作用。关于柱础从地下至地上明露 这一变化的起源,民间还有

27、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一木匠被奴役去修筑宫殿,某日,他将用以做柱子的木材锯成相等的长度时,由于久别家乡思恋妻儿,而精 神恍惚,不知不觉将其中几根木材锯短了一大截,按照当时残暴的律列,造成失 误当斩首,惊恐之下,木匠不知所措,正巧此时,他的妻子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探 望木匠,见此情景,为救夫急中生智,搬起旁边几块雕刻精美的石块垫在了柱子 下面,正好合适,于是干脆将其它柱子全部截短后垫上石块,建筑因此而显得更 加地宏伟、美观。因祸得福,木匠得到了皇帝的特赦,从此回乡与妻儿安居乐业。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后世,柱础都升至地面以上,加工成规整的、美观的形状,具备了防潮、避震、保护、

28、传递荷载的作用。柱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显示,在位于 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村落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图2.1),该遗址柱孔周 围有坚硬而纯细的白土,厚0.05 0.1米,洞底部多为尖圆形,内有木炭,内表 面相当光滑,有层层压锤痕迹,显 示人工夯实技术山。河南陕县庙底 沟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的两座近方 形的半地穴式房址,周围墙壁及居 住面上遗留着许多柱洞,可复原成 木架结构的四角尖锥屋顶。在居住 面上的四个柱洞下面还垫有防止柱 子下沉的扁平砾石,这是目前发现 的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柱础。这 些考古发现,有力地证实了早在距 今约5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 期,原

29、始居民就懂得了为防止支柱 下沉,造成房屋结构歪斜,在柱下图2.1半坡遗址原始建筑恢复图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史-4-硕I.学位论文垫础可大大减轻柱子下沉的危害。2.1.1 文字记载古代最早对柱础有确切明文记载的是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说林训:“山 云蒸、柱础润。”础涧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 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 反潮预示大雨将至。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两,人人知之。”2.2 柱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柱础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化。朝代的更替、文化的交融、技术 的进步,都使得柱础在不同时期会形成比较

30、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发展史可总结为“起源(新石器时期)一初步发展(春秋战国)一突破发展(两汉)一繁荣(魏 晋南北朝)一成熟(隋唐)一鼎盛(宋、辽、金)一补充(元、明、清)一进 化(现代)”一个完整的过程。2.2.1 夏、商时期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 王朝。目前,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根据考古报告 显示,河南二里头文化宫殿基址柱础含有红砂石和青石两种,多不加工,石不规 则大小不一,最大长O.gx宽0.58X厚0.25米,根据柱洞大小铺垫或1块或3 5 块不等网。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160

31、0 年一公元前1046年。在举世闻名的河南安阳 殷墟晚商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不少古柱础,为我们研究商代的柱础形态提供了丰富翔实 的资料。殷商时期的柱础大多数为未经加工雕琢 的天然卵石,也有部分是稍加整理的天然石 块,它们的放置有的是埋在基面以下,有的 是露在基面以上。殷墟出土的柱础,有的上 面还饰有云雷图纹,纹体粗狂简单,可视作 柱础开始具有装饰作用和艺术形式的起始点。同时由于奴隶制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 铸铜技术的进步,商晚期开始出现铜质的柱础。图2.2云雷纹图片来源:www.allart.cob.c n-5-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I j文化研究根据对商代众遗址的考古发现,早中期商代建筑对于柱

32、础的做法基本是采用 地下暗藏的做法,沿袭新石器时代柱础的形式,先挖洞后立柱,并在柱洞的底部 加砾石。而到了商晚期,铜质柱础和饰有云雷图案的柱础出现,说明了柱础开始 由地下暗藏的做法转到地面明露的做法,并且在材质和形式上发生了划时代的转 变。2.2.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指秦代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末与战国时期。目前对于周秦时期的考 古发现还没有系统的、可研究的地面建筑,几乎没发现任何的柱础实例,因此这 一时期柱础的具体形态无从考究。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落后的奴隶制与新兴封建 制度的更替,频繁的战乱破坏;二是因为时代的久远,木构架建筑体系决定了能 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非常之少,目前的考古发现,最为典型且保存

33、较好的建筑实 物当属湖北沂春毛家咀水塘西周木构建筑基址。该遗址地面上至今仍残存粗细不 同、大小不一的木柱残迹,十分难得,为我们研究西周时期建筑形式、建筑尺度 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依据同。战国时期,我国工匠已经懂得了铸造铁器,铁器工具的应用对制作和加工石 质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工程技术书籍一考工 记,该书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制度如城 市的规划、版筑的方法、道路、门墙以及宫室 的标准尺度,记录了一些工程测量技术等等。但战国时期记载有关建筑柱础方面的古文献资 料仍旧十分地匮乏阴。公元前497年,晋国六卿 之一的赵简子派家臣董安溯汾河而上在晋水之 阳建立了晋阳城(即现

34、在的山西太原),战国 策有记载:“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期的记载,由此可见,战国时期中国的传统柱 础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形制。不管怎样,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来 看,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动建筑技术 及建筑工艺的发展进步。2.2.3 汉代图2.3徐州青山泉雕羊石础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汉代在经历文景之治后到汉武帝时国家综合实力大大提升,经济、文化、技 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时的柱础出现了几种固定的形式,有方形、羊形、覆 斗形(又称反斗式)、方座鼓盘螭形、覆盆形、覆盆方座形等等I其中覆盆式 6 硕上学位论文和方形柱础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扬,卧羊形

35、柱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兽形础,覆斗 形柱础和方座鼓盘螭形柱础作为汉代典型的代表作在后世绝迹。河南许昌县张潘 鼓城出土的方座鼓盘螭形柱础,是这一类型柱础的典型代表。方座鼓盘螭形柱础 一般在柱础的上表面做雕刻图案,独具特色。汉代的浅浮雕纹饰线条纹路柔和,图案更加新颖,雕琢更显精巧。常见的石雕 饰纹有云雷纹、绳索纹、螭形纹、连珠纹、齿形纹、连弧纹、如意纹、水浪纹等 等。东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徐州青山泉雕羊石础(图23)出土于江苏省徐州 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画像石墓中的立柱柱头为护斗形状,柱子为八方形,柱子下方雕刻着卧蹲状的绵羊形柱础。此羊础卷角、下巴处有垂须,微微露出牙 齿,形态具象写实,非常生

36、动。西汉的墓室中也发现有羊雕,羊即“祥”,取美好 吉祥之意,与石门楣刻的鹿(谐音“禄相呼应,但只是圆雕而未于柱础结合,雕刻风格粗狂抽象皿。图2.4山东(东汉)沂南画象石墓中的石柱础素面覆盆式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史覆斗式柱础的外形为简单的几何形状,硕大而浑厚,表面素平,不做雕饰。其上下 底面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上部侧面形状为 四个等腰梯形,酷似朝下倒置的护斗。汉代 覆斗式柱础典型的代表有:(西汉时期)山东 肥城孝堂山墓祠出土的覆斗形石柱础。素面 覆盆式的典型代表有:(东汉时期)山东沂南 画象石墓中出土的石柱础(图2.4)。方座鼓 盘螭形础的典型代表有:(曹魏时期)河南许 昌县张潘鼓城出土的石柱础,

37、础上以浅浮雕 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2.5)。春秋时期,人们对恒星的分布情况有了 图2.5河南许昌县张潘鼓城曹魏时期柱础图片来源:古建筑柱础考略-7-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文化研究相当准确的划分。古人以北极为中央,把周围天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配以青、红、白、黑四种颜色,详察各个天区星象的分布形势,按其星象轮廓类 似于某种动物,即以此命名,于是就定出天文上的四象,并作为仰观星象的参照 系。所谓四象(又称四兽、四维、四陆),是指四种动物,分别为东方苍龙,南方 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代表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网。2.2.4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

38、荡和血腥的时代,期间尽管有短暂 的和平和局部的安定(西晋、北魏),但整个社会总的说来是长期处于无休止的战 祸、饥荒、疾疫之中,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皇室宗族之间的反复经常的杀戮和 毁灭弥漫于这一历史时期。在这种残酷的历史现实情况下,民不聊生的平民百姓 只能把对美好、和平、富足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中,将摆脱苦难现实的渴望转化成 迷狂的神灵膜拜,而统治者则更希望借助于神的威力达到统治的目的,企图作为 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 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 入了许多浪漫情调“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莲花

39、已作为装饰纹样用于绘画与雕刻之中,是我国最早 用于装饰的植物纹,但并未盛行。佛教的传入之 后,莲花纹作为佛像和菩萨的基座纹样,被赋予 了宗教的涵义,建筑石刻中开始盛行各种形式的 莲花瓣形柱础,莲纹的使用才达到极盛”3之后,莲花饰纹不断得到发展,并与素覆盆 式柱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莲花覆盆式柱础。在 以后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莲花覆盆式深受人们喜 爱,应用非常之广泛,并在每一朝代中造型又不 尽相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南北朝的莲花础具 有莲瓣长,覆盆高的特点,不同于隋唐时期莲瓣 肥大,覆盆低。到了宋代,莲花覆盆式又发展为 上下仰俯莲花的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人物为主题雕饰的柱础非常流行,譬如力士、

40、罗汉、菩萨、佛祖坐像等造型,极大的丰富了柱础艺术 的内容。兽形础分为立兽头顶柱、卧兽背驮柱两种造型。立兽头顶柱源于印度的 立狮柱础,属于外来文化,后世并不多见;卧兽背驮柱的形式是中国特有的,最 早源于东汉时期的卧羊础,属于本土文化。卧兽背驮式在后世较为多见,尤其以图2.6六朝时期莲花础图片来源:中国建筑艺术 8 硕I:学位论文狮兽础应用最广,影响最大,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由此可见本土文化之强大。佛教同样为石雕纹案注入了大量的主题,常见的有:飞天、天龙、金翅鸟、狮兽、莲花、佛教人物、佛教故事、忍冬纹、缠枝纹、葡萄纹、卷草纹,莲瓣纹、绳络纹、缓络纹、鸟兽纹、火焰纹等。此时的雕刻工艺相比汉代明显细腻

41、精湛许多,造型设计多为二方连续和对称式式结构,显得严谨、有序,表现得 相当成熟,似乎是人们对纷乱无序的 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也是对现实的 一种精神超越【四。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柱础当属北 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柱础“6】(图 2.7),为国家一级文物,于1965年 山西大同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 土,高16.5厘米座边长各32厘米柱 孔直径约7厘米,现藏于山西省大同 市博物馆。图2.7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柱础图片来源:www.c athay.c e.c n石础上部为鼓状覆盆形,下部台座为正方形。上部柱孔周围刻有里外两圈莲瓣纹,好像正在开 放的莲花。莲瓣纹之下绕周雕几条蜿蜓长龙,首 尾相衔,

42、腾越于山云之中。下部方座,四个侧面 用浅浮雕作连续的忍冬纹,纹中相间作舞蹈伎乐 章子。方座上面四角,以圆雕形式各雕一伎乐童 子,分别为击鼓、吹管、舞蹈、弹琵琶,姿态各 异。整个柱础构图饱满,空间层次分明,手法精 细,圆雕、高浮雕与浅浮雕兼用,造型有圆有方,规则的图案纹样与生动的形象刻画相结合,广泛 调动了多种雕刻艺术手段的表现力,具有节奏明 快而变化丰富的律动。图2.8唐朝时期莲花础图片来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2.2.5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柱础艺术在南北朝成就的基础上,建筑与雕刻装饰得到进 一步的完善,其雕刻的技术也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但这一时期的柱础无论从 形制还雅饰方面并无突

43、破和创新,只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稳定的发展阶段。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各柱下施素平的青石柱础。佛光寺 正殿比南禅寺正殿晚75年,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此殿前檐石柱下有宝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q文化研究装莲花柱础石,其余都是素平的石柱础【。可以看出,隋唐柱础石的雕饰题材任然以莲花多见,多体现莲花丰盛、情趣 交融的风采。其造型和六朝相比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无论是简单的覆盆柱础石,还是雕琢莲瓣的柱础石,整个形体都平矮了许多。莲瓣也比起六朝时肥短了一些,0,o这或许与这一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有关。在其他的雕饰纹样上,传统的卷草纹与鸟兽人物结合,演化成卷草凤纹、佛 像迦陵

44、卷草纹、狮鹿卷草纹等花样,此外还有连珠纹、回纹、海石榴凤纹、宝相 花纹、流苏纹等等】。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柱础追求在平衡和对称的布局中承得安定谐和。远视 清晰,近观耐看,使整体与局部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图2.10济南神通寺隋代柱础图片来源:http:/www.dzwww.c o m图2.9苏州市保圣寺发现的唐代柱础图片来源:http:/suzho u.c o n2.2.6 宋、辽、金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繁盛的朝代。受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建筑领域在石结构技术方 面,具有高度的工艺水平。北宋李诫著营造法式是集前代建筑科学艺术经验 之大成之作

45、。著中石作制度规定柱础石的做法就是四种形式。第一、素平柱础一 平面方石;第二、覆盆柱础一方石上雕凸起如覆盆;第三、铺地莲花一雕莲瓣向 下的覆盆;第四、仰覆莲花一铺地莲花上加一层仰莲”!其造柱础之制,还规定:“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 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华,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 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铁、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钺及压地隐起于莲 华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并且对前代柱础的雕刻手法做了总结:“其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日压地隐起华;

46、三日减地平锁;四 曰素平J(第三章三小节做详细介绍)以及十一品雕饰纹样:“其所造华文制度有 十一品:一日海石榴华;二曰宝相华;三曰牡丹华:四曰蕙草;五曰云文;六日-10-硕I:学位论文水浪;七日宝山;八日宝阶;九日铺地莲华;十日仰覆莲华;十一日宝装莲华。或于华文之内,间以龙凤狮兽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传统柱础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发挥到了极致,基本发展完备。无论形制还是纹 饰花样,无论从雕刻工艺还是所用材料,宋代已经基本上穷尽所有变化,花样繁 多,有在柱础上雕刻人物狮兽的,有做多重叠涩的,有诸如瓶形的、雕刻越发庞 杂无度,装饰越发繁复琐碎,后世仅作细节性补充性的发展。加上总结性建筑科 学著

47、作的营造法式的出现,宋代可以称作柱础艺术发展的成熟定型时期。与宋并列存在的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柱础艺术也具有相当高的工艺 水平。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代皇统三年(1143年),殿身内外柱底皆设石料 柱础。檐柱和殿内后槽、两山金柱之下以料石作柱础石,柱础表面素平无饰,并与 地面齐平,无覆盆与柱质之设,此殿料石柱础平面尺度多数不足柱径的1倍,唯 有不同的是前槽金柱之下设雕花覆盆础石,础盘方形,边长100cm,恰是柱径的 1倍,础盘上.覆盆高凸,雕剔地缠枝丹纹,是典型的金代作品图2.11福建南平市出土宋代柱础 图2.12福建泉州市府街宋代柱础图片来源:www.greatwuyi.c o m 图

48、片来源:www.news.qzwb.cod由于宋代已经开始采用坚硬、不易风华腐蚀的花岗岩作为柱础材料口叫因此,宋代出土的柱础实物较多。“北方柱础(包括辽、金),多数都是平础不出覆盆;但佛光寺文殊殿内柱,也用莲瓣覆盆,可见不是绝对不用。长清灵岩寺大殿柱础 则覆盆雕山水龙纹。江南柱础几乎都用覆盆,上边还要加质(质的说明见第四章 八小节部分),如苏州双塔寺大殿址柱础,覆盆髓卷草花纹,其上并横同雕出。保 圣寺大殿遗址柱础多枚,雕饰精美,是宋代柱础出色的作品切2.2.7 元、明、清元代是个少数民族朝代,存在的时间较短。在装饰风格上,元代柱础石可总 结为两种特点,一种特点是结构繁复,雕刻精细,结合多种多样

49、的动物造型,有 典型的民族纹样,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这种雕刻特点,表达了当时的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9文化研究治阶级的爱好和思想。另一种特点是粗放朴实,多为素平的覆盆式,不求过多的 形式,雕饰非常简练,代表了民间的风格。图2.13河南偃师元代柱础图2.14山西晋城福胜寺元代柱础图片来源:www.iyd.c o m图片来源:www.jc o nline.c n在河南偃师保存有元代的柱础石,造型繁复精美,柱础高度约1米,结构上 自上而下分为5层,最上面的是石鼓造型,雕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第二 层雕刻有4只栩栩如生的狮子,相邻头尾皆成一体;第三层共有8个立面,上面 刻着典型的民族纹样

50、;第四层的柱础石脚上雕刻四个狮子的头像,与第二层的狮 子造型不同;第五层则是素平的青石方台。这对柱础石系元代维氏村一个大户人 家房屋的柱础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元代柱础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明初战乱初靖,民生凋敝,明太祖朱元璋又出身贫寒,提倡节俭,因此柱础 没有了以往繁复的造型和精美雕饰,“它们只不过被当作生活上的实际需要而已”,123如同明朝的建筑、家具一样简单 朴实,讲究实用为主。鼓镜式和鼓 式两种柱础应用最为广泛。明初京城主要官式建筑多用鼓 镜式柱础。鼓镜式柱础为素覆盆柱 础变形而来,属于等级较低的柱础,一般不加以雕饰,较为豪华的做法 是在古镜柱顶边缘做一圈二方连续 的浅浮雕。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