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六章 思思 维维 第一节第一节 思维概述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思维(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二)思维的特征 1 1、间接性间接性使人的认识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和人类感觉使人的认识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和人类感觉器官的局限。器官的局限。2 2、概括性概括性促使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使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三)思维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根本区别感觉知觉思 维反映的内容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特征,内在规律反映的形式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密切联系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一步深化。(一)根据思维的内容不同(一)根据思维的内容不同 1 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 凭借个体的直接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凭借个体的直接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思维。2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以语词为基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以语词为基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 否具有清晰意识否具有清晰意识 1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 人脑对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人脑对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 是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是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四)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四)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 1 1、常规性思维、常规性思维 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的思维方式。2 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如图所示,有如图所示,有9个点子,请画四个点子,请画四条直线穿过每一个点,可从任意处画起,条直线穿过每一个点,可从任意处画起,但要求一次画过,中途不能提起笔。但要求一次画过,中途不能提起笔。画法如下:画法如下:(一)(一)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基本环节基本环节 1 1、分析、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的思维过程。方面或特征的思维过程。2 2、综合、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 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二)比较与归类(二)比较与归类 1 1、比较、比较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 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2 2、归类、归类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 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四、思维过程四、思维过程(三)抽象与概括(三)抽象与概括 1 1、抽象、抽象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2 2、概括、概括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四)体系化与具体化(四)体系化与具体化1 1、体系化、体系化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 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2 2、具体化、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 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 维过程维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概念和推理概念和推理一、概念的含义、种类及功能一、概念的含义、种类及功能(一)什么是概念一)什么是概念 -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二)概念的种类(二)概念的种类 1 1、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1 1)具体概念)具体概念 (2 2)抽象概念)抽象概念 2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 关系分:关系分:(1 1)合取概念)合取概念 (2 2)析取概念)析取概念 (3 3)关系概念)关系概念 3 3、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分:、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分:(1 1)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 (2 2)科学概念)科学概念(三)概念的功能(三)概念的功能 1 1、分类功能、分类功能 2 2、推理功能、推理功能 3 3、联结功能、联结功能 4 4、系统功能、系统功能(一一)什么是概念形成什么是概念形成 -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属性,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v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 1 1、抽象化、抽象化 2 2、类化、类化 3 3、辨别、辨别(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 1、学习材料、学习材料 2 2、学习者自身、学习者自身 3 3、下定义、下定义 二、概念形成二、概念形成(三)科学概念的掌握(三)科学概念的掌握1 1、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如:直观教具的应用如:直观教具的应用2 2、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3 3、要充分利用变式、要充分利用变式4 4、要用正确语言表述、要用正确语言表述 5 5、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三、推理及其种类三、推理及其种类(一)什么是推理(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v 推理具有两个条件:推理具有两个条件:1 1、前提真实、前提真实 2 2、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律。式要符合逻辑规律。(二)推理的种类(二)推理的种类 1 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 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v 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1 1)线性系列推理)线性系列推理 (2 2)主题推理)主题推理 (3 3)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1 1)线性系列推理:)线性系列推理:是一种传递性推理。是一种传递性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系。如:ABAB,BCBC,所以,所以ACAC。(2 2)主题推理)主题推理 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定关系的推理,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定关系的推理,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理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理。沃森的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作业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实验:给被试看四张卡片,给被试看四张卡片,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另一面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另一面写有数字,见右图。同时,主写有数字,见右图。同时,主试给被试提出一个规则试给被试提出一个规则“若卡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面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要求被试说出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看哪些卡片。看哪些卡片。格瑞格的实验:给被试呈现了一面写有下列内容的卡片,格瑞格的实验:给被试呈现了一面写有下列内容的卡片,要证实的规则是:要证实的规则是:“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的年龄必超过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的年龄必超过1919岁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与被试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有。结果表明,采用这种与被试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有高达高达74.1%74.1%的被试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的被试作出了正确的选择。(3 3)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 是从前提中引出必然结论的推理。是从前提中引出必然结论的推理。v例:例: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铝是金属。铝是金属。所以铝能导电。所以铝能导电。2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 -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3 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关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关系v区别:区别:(1 1)演绎推理:一般)演绎推理:一般 特殊特殊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特殊特殊 一般一般 (2)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必然联系;而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提与结论之间是必然联系;而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了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或了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或然性。然性。v联系:联系:(1 1)没有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没有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前提必须借助归纳推理从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前提必须借助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2 2)没有演绎推理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归纳。)没有演绎推理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归纳。在归纳推理中,常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来对某些归在归纳推理中,常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来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结论加以论证。纳的前提或结论加以论证。第三节第三节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一)什么是问题(一)什么是问题 蕴含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习惯蕴含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习惯反映,是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反映,是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三要素:起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三要素:起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二)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程。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运算序列、认知运算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运算序列、认知运算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2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3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 4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手段目的分析(一)手段目的分析 -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v 基本步骤基本步骤 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实现子目标。实现子目标。提出新的子目标。提出新的子目标。以河内塔问题为例:以河内塔问题为例:v河内塔问题河内塔问题 在一块板上有在一块板上有3 3根柱子,在柱根柱子,在柱A A上有自上而下大小渐增上有自上而下大小渐增的三个圆盘的三个圆盘1 1、2 2、3 3。要求被试将圆盘移到柱。要求被试将圆盘移到柱C C上,且仍保上,且仍保持原来放置的大小顺序。移动的条件是每次只能移动一个持原来放置的大小顺序。移动的条件是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在移动时可利用柱圆盘,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在移动时可利用柱B B。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目标状态ABC123ABC 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但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有利于最终达到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有利于最终达到目标。目标。(二)逆推法(二)逆推法 -是在解决问题时,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向问是在解决问题时,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向问题的初始状态逆向推理的过程,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题的初始状态逆向推理的过程,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选择性搜索(三)选择性搜索 -是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是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中获得更多信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知道解决问题。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知道解决问题。(四)爬山法(四)爬山法 -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知识表征的方式(一)知识表征的方式 知识的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表征方式能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已知下面两个图中圆的半径都是例:已知下面两个图中圆的半径都是2cm2cm,求图中正方形,求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的面积。2cm2cm a a图与图与b b图比较,图比较,a a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解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解决难于决难于b b图表征方式下问题的解决。图表征方式下问题的解决。2cma图2cmb图(二)迁移作用(二)迁移作用 指已有知识与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指已有知识与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三)原型启发(三)原型启发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中客观事物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中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四)定势的影响(四)定势的影响 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卢钦斯量水实验卢钦斯量水实验v下表是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下表是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消极作用,会,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五)功能固着(五)功能固着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问题:问题:利用如图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所示的材料,将蜡料,将蜡烛象壁灯烛象壁灯一样立在一样立在墙上。墙上。问问题题答答案案课堂活动:如图,屋顶上挂着2根绳子,如何在不把绳子扯下来的情况下把2根绳子栓在一起?(只能用房间里现有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六)动机和情绪状态(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的效率成正比。(七)个性特征(七)个性特征 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此外,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着密切关系。此外,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式。第四节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一)概念(一)概念 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 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 1、新颖性、新颖性 2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3 3、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 4 4、灵感状态、灵感状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思维策略之逆向思维法顾名思义,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典案例:司马光砸缸经典案例: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想,只要把人和水分离开,人就不会被淹死,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样使人和水分离开呢?一种方法是人从缸里爬出来,这是常规的思维方法,然而当时没有条件做到;另一种方法是反过来进行思考,既然人不能从缸里爬出去,那么就让水从缸里流出去,同样可以达到人和水分离的目的,人就不会被淹死了。孙膑智胜魏惠王孙膑是战国时著名兵家,至魏国求职,魏惠王心胸狭窄,忌其才华,故意刁难,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若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皇帝拉下马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利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怎样利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去”。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己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孙膑为将军。卫生酒精是怎样发明的?有一名医生发现一些酒鬼嗜酒如命,危害健康,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把酒鬼都召集在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虫子放进盛满凉白开水的杯子中,虫子翻滚了几下,浮出水面,从杯壁上爬出来。医生悦,“看来虫子会游泳,水不会淹死它”。于是,他就把这只“会游泳的虫子”,放进盛有白酒的杯子中,虫子挣扎了几下,不一会儿,就直挺挺地漂在酒面上死了。医生说:“酒不会淹死虫子,是酒把虫子杀死了。”并对酒鬼说“你们再喝酒,就和这条虫子一样,早晚会被酒杀死!”卫生酒精是怎样发明的?酒鬼们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酒鬼嚷道:“我还要喝酒!”医生惊异地问他:“难道你不怕被酒杀死?”酒鬼说:“可以杀死肚子里的蛔虫”。虽然这是酒鬼的逻辑为他喝酒寻找藉口,却启发了医生:既然它能杀死蛔虫,那么能不能杀死细菌?且终导致发明了卫生酒精.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英国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家约瑟夫约瑟夫华莱士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研究了各种类型的人人的创造经验,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创造经验,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观点。的观点。(一)准备阶段(一)准备阶段(二)酝酿阶段(二)酝酿阶段(三)豁朗阶段(三)豁朗阶段(四)验证阶段(四)验证阶段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二)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二)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三)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三)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四)陶冶创造型的人格(四)陶冶创造型的人格 (二)解题策略的训练(二)解题策略的训练 1 1、解题的过程、解题的过程审题审题题目归类题目归类 重视有关指示重视有关指示找出问题的答案找出问题的答案2 2、解题的策略、解题的策略(1 1)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解答)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解答(2 2)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3 3)在理解题目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在理解题目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4 4)善于进行双向推理,既能进行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善于进行双向推理,既能进行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向向 推理,又能进行由未知到已知的逆向推理推理,又能进行由未知到已知的逆向推理(5 5)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6 6)善于评价不同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解题)善于评价不同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解题(7 7)解题后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解题后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三)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三)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 1 1、流畅性训练、流畅性训练 (1 1)用词流畅性训练)用词流畅性训练 (2 2)联想流畅性训练)联想流畅性训练 (3 3)观念流畅性训练)观念流畅性训练 (4 4)表达流畅性训练)表达流畅性训练 2 2、变通性训练、变通性训练 (1 1)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 (2 2)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 (3 3)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 3 3、独立性训练、独立性训练 (1 1)命题独特性训练)命题独特性训练 (2 2)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 (3 3)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 (4 4)问题解决独特性训练)问题解决独特性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