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境障碍与自杀心境障碍一、概念心境障碍也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以心境紊乱(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被描述为躁狂症或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或情感处于强烈的、持久的正向或负向的状态,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从而造成不良适应。躁狂症的患者以其活动过多,说话过多和对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夸大观念为特征;抑郁症则表现为自感无价值,反应迟钝,动作费力,过度悲观和不快乐。二、心境障碍的分类双相心境障碍双相心境障碍的两个关键状态是:躁狂和抑郁单相心境障碍三、几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一)躁狂抑郁症(情感性精神病)1、概念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疾病。临床特征: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现,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2、案例某男,50 岁,小学教师,间歇性欢乐与愁闷少语交替发作。患者母亲有精神病史,弟弟自杀身亡。25 年前患者因小学校长被撤职开始表现出精神失常,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到处境艰难,度日如年,晨起情绪特别坏,入睡难,早醒。一年后,患者一改以往表现,无原因欢乐,爱说话,见人就打招呼,吹嘘自己,成天忙碌,走东串西,晚上仅睡34 小时,半年后症状消失。一切如常。7 年后,患者无明显原因又开始发病,先抑郁年余,又躁狂半年,多次自杀未遂,数次被送进精神病院作为躁狂病人接受治疗。近年来欢乐与忧愁交替发作,各维持8 天左右,3 个月内交替各6 次。3、表现 躁狂状态的表现躁狂状态的表现1 1)情绪高涨:)情绪高涨:表现为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经常表现得欢欣喜悦,得意洋洋;说话时总是语音高昂,喜笑颜开,病人对一切都感到非常乐观,平时积极多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兴趣,而且骄傲自负,有夸大色彩。但病人的这种状态不是很稳定的,有时也很容易受刺激,稍遇不遂便勃然大怒,不过这种变化往往转瞬即逝。病人常常伴有良好的自身感觉,似乎总是心情开朗、舒畅和幸福。由于病人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统由于病人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仍然保持完好,所以上述表现能为一般人所理解。一性仍然保持完好,所以上述表现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病人的乐观、愉快情绪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4、特点情感性精神病的显著特点是:大部分病人会复发。另一个特点是:不治自愈率很高。几乎所有抑郁症的病人甚至某些躁狂症病人,都有发生自杀的可能。5、发病原因情感性精神病是许多病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合体。每一种病都有可能是(个体易感性)、(外界压力)和(环境因素)以不同比例相结合的结果。医学解释:医学解释:遗传因素,即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解释:(1)高度的成就感需要。据报告,智力水平和社会抱负高的人较容易发生情感障碍。(2)母子分离。6、诊断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和(言语动作增多)。躁狂症可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轻躁狂,是一种轻的、非精神病的躁狂。重度的躁狂兴奋称为(谵妄性燥狂)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各类型抑郁症,都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不易认出的心理障碍,城市人口重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某些抑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抑郁症的症状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情绪消沉以早晨最重。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睡眠障碍中以早醒最具特征性,亦可出现入睡困难。躁郁性精神病既有情绪高涨,又有情绪低沉,可以表现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7、治疗医学技术:单相抑郁症可以用包括(丙咪嗪、阿密替林)在内的三环药物有效的治疗。(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能较快地控制(急性躁狂)的症状。(碳酸锂)对(躁狂和轻躁狂)都有效,在较少范围内也适用于(抑郁症)。对严重急性躁狂及严重的、有强烈自杀企图的抑郁患者,抗抑郁躁狂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合并使用(电抽搐疗法)。(二)更年期抑郁症1、更年期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在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历时多久,总可分成绝经前期、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1年以后),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标志。是妇女从性成熟期(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他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一般妇女从45岁开始到55岁左右。我国有人对929名退休工人调查表明,她们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85岁。更年期女性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46,大部分的患者为轻度。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妇女体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有关,卵巢功能的衰退也是原因之一。妇女在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出现潮热、出汗、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男性也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男子在一定年龄内,骤然发生的各种反常心理状态,并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男生更年期多发于5565岁的男性,程度的轻重也很不相同,轻者可没有感觉,重者反应较明显。2、临床表现焦虑忧郁和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恐惧紧张,自责自罪观念,疑病,非真实感。片中吕丽萍饰演的郭工程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女士虽然“年轻时走在大街上是一道光芒”,但是中年后却变得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年轻时活泼快乐,可现如今却忧郁而神经质。不仅如此,她还疑神疑鬼地大找特找结婚证,找不到就怀疑是丈夫有了外遇而故意将结婚证弄丢了,最终歇斯底里地要同丈夫离婚。一个有着很高文化素质的女性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的女儿小文一语道破天机:“妈妈到了更年期了。”原来,郭工得了更年期抑郁症。3、发病原因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减退心理社会因素:妇女面临退休,难以适应从单位的工作人员转化为家庭妇女的角色,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再加上子女也长大成人,离开家庭,所以整日闷闷不乐,对日常生活毫无兴趣。4、治疗方法对更年期抑郁症状较轻的妇女,经过心理治疗及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雌激素可减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改善大脑功能,防止泌尿生殖道萎缩,有利于和谐的性生活,长期使用可预防骨质疏松。对较严重的患者,单用雌激素补充治疗还不够,应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加服抗抑郁的药物。伴有焦虑的病人还需加服抗焦虑药物,如佳静安定、舒平等,但要注意药物成瘾。此外,得了更年期抑郁症,女性主动求医固然重要,做丈夫的也应给予妻子一定的理解和宽容,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三)反应性抑郁症1、什么是反应性抑郁是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焦虑、自责自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2、临床表现多愁善感,情绪极端消沉,沮丧,忧郁,焦虑,紧张,缺乏兴趣,消极悲观,自责自罪以及厌世,躯体不适,睡眠障碍。3、发病原因1)强烈的或长期的持续性挫折或其他心理冲突。2)躯体素质,神经类型,性格特点。华南农业大学廓大的校园显得很宁静。沿着学校正门直走进去不远,就看到高挂的红色标语:“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报效祖国”、“人生旅途悲与喜,风风雨雨会过去”,这样的标语断断续续挂了一路。2006年,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这起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感到震惊。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当大一的同学们还都沉浸在年后的余味和刚刚开学的新鲜感中,东区实验楼里第一节公共英语课没什么不寻常之处。但上完英语课后,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在校方给出的结论中,这一事件被用100字左右简单描述为:男,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把自己的学费供两个弟弟读书),但是家长不允。日记中有自杀倾向的记录,并且还写到绝对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自杀倾向。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是自杀。两天后,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名约30岁的女性在学校第三教学楼跳楼,当场死亡。根据校方调查,这是一名未婚的农场工人,对学校分配的工作不满意,精神有问题。死前已立下遗嘱、遗书。据了解,这名女工在获知第一名同学跳楼的消息后,曾跟同伴说起“自己也想跳楼”之类的话。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月27日,凌晨。悲剧第三次重演。深夜,一名资源环境学院三年级龙姓研究生先是割腕,然后从研究生宿舍4号楼的楼顶9楼坠下,当场殒命。在校方的描述中,这位江西姑娘“家境好、条件好。论文写作、研究任务压力以及相恋6年的男人不受家庭认可,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同样遗憾的是,“附近同学对其倾向有一定了解,但是没有通报学校,以致造成无可挽回的结局。”3月1日,凌晨4时半左右,研究生宿舍4号楼。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当天,以猫扑网上出现一副悼文上联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为: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横批:空前绝后。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已位居第5位,而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自杀者多数有情绪抑郁症或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富士康有台企的大部分缺陷,这里员工地位低下,缺乏人情味“员工被教育成只会做事的工具,即使有员工跳楼,他们也会认为事不关己。”不管你个性多明显,进入富士康就必须掩藏自己的个性,于是,大家都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碰到不合理的事情,就选择忍心吞气。富士康各个寝室的员工都是随便凑合的,即使大家同住在一个空间里,大部分也互不相识。只有房间某个床铺空了,才知道有人走了,但用不了几天,另一个陌生人会迅速填补他离去的空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他们甚至叫不出姓名。无边寂寞来袭时,有些人学会了抽烟,以此排解寂寞。不合理的制度与环境,大大限制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工作技术含量低、机械性重复工作强度大,以及半军事化管理风格,容易把人异化为简单劳作的机器。在富士康,甚至没有老乡会和同学会,几十万人并未形成凝聚力,而是独自的个体,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无法找到宣泄对象。富士康工会在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时,曾做过一个实验,有工人能说室友的名字,便奖励现金,但绝大部分人答不出来。(一)自杀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法国社会学家Emile Durkheim):a.利他型:为了某种信仰、信念、正义事业或社会道德而自杀,如:印度妇女自焚、日本的剖腹自杀等。b.利己型:为了表白自己,惩罚别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内疚或终生遗憾而自杀。c.社会动乱型: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社会不能控制和调节个人行为,人们信念削弱、迷茫、不知所措,加之各方面的冲击,易导致自杀。如:有资料表明,文革期间,大专院校的自杀死亡率剧增,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冲击。第二种分类(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1974):a.自杀死亡:是指已造成致死性后果的自杀行为。b.自杀未遂:是指非致死性蓄意自我损害,一般认为,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之比为1:1020左右。c.自杀意念:是指轻生念头,但无自杀行为。(二)自杀的阶段第一阶段:情绪障碍 第二阶段:产生自杀意念。“生”与“死”的思想继续激烈地斗争,会向周围发出一些求救的信息,有人自语:“活着有啥意思!”有人发问:“人为什么要活着?”周围的人往往忽视这些信息,甚至错误地认为,“想死的不说,说了的并非真想死。”当求救得不到反应时,就可能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拟定自杀计划。决心已定,反而安静,退出所有冲突,态度异常和善。私下里却立下遗嘱,处理后事,选择自杀的方式、时间、地点,一旦时机到来,就会进入第四阶段。第四阶段:实施自杀计划 有的自杀遇救而未遂,有的由于其他原因而未遂,有的自杀成功。具有自杀意念的人,大约有5%的人付诸行为。在自杀行为者中,10%的自杀致死。(三)哪些人容易自杀约1/4的抑郁症病人企图自杀,几乎全部病人打算自杀。严重的抑郁症病人病情突然缓解时最容易出现自杀问题。病情缓解只是表面上的,常常是病人因为暗自找到了“出路”而感到宽慰的结果,他们感到满意而不再沮丧,因为他们已决定杀死自己。除抑郁症以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以导致触发自杀。许多精神分裂症病人(尤其是偏执妄想型病人),对酒或药物有依赖的病人有较大的自杀危险,尤其在自动或被迫戒掉的时期。有的人对其自身的同性恋冲动感到害怕,体验到了一种所谓同性恋惊恐,他们有时可能突然出现自毁行为。(四)自杀原因外因(诱发因素)浅层原因内因(决定因素)深层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1、性别与种族、性别与种族 女性自杀率多于男性。发达工业国中,日本的自杀率最高,这里除了社会原因,还有文化因素。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一种谢罪的形式。墨西哥的自杀率最低,为2/10万,匈牙利的自杀率最高。美国比墨西哥高出6倍在美国,白人的自杀死亡率几乎是黑人的2倍,但黑人的自杀未遂却高于白人。2、家庭、婚姻关系、家庭、婚姻关系 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在已婚者中,无子女者的自杀率又高于有女子者。这表明正常的婚育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3、职业、职业 按职业分,蓝领工人的自杀率最低。而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经理阶层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杀率较高。4、信仰、信仰 伊斯兰教有保护作用,因为它把自杀列为禁忌。而信奉邪教致自杀者则可能有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原因。5、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高。失业者的自杀率高于工作者。(2)人生目标的丧失(3)安全感、社会归属感的缺乏(4)环境参照(5)特定的人格(6)特定的动机(7)精神疾病(五)自杀的预兆1、近期内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未遂行为,其再发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2、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3、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4、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5、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刀具等,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另外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6、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病人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人交待家庭今后计划的安排和打算时。7、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关于自杀关于自杀的一些讨论的一些讨论一旦一个人想要自杀,他(她)就永远会一旦一个人想要自杀,他(她)就永远会想要自杀。想要自杀。解释:想自杀的人只是在某一段有限的时间里“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么克服这种想法,要么寻求帮助,要么死亡。如果自杀过一次但没有成功,他们很少会如果自杀过一次但没有成功,他们很少会再自杀。再自杀。许多自杀成功的案例是在前一次尝试未果的情况下發生的。想要自杀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去死想要自杀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去死正确!心理矛盾是一个想要自杀的人的显著特征。很多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无法忍受的境遇。问别人是不是想自杀是一个坏主意,这样问别人是不是想自杀是一个坏主意,这样问会让他们感觉他们应当自杀。问会让他们感觉他们应当自杀。错误!大家可能认为不與要想自杀的人谈论自杀会更安全一些。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互相交谈能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缓解他们的压力。主动自发地去倾听表示你很关心他们,并且愿意提供帮助。如果一个抑郁的人或是想自杀的人感觉好如果一个抑郁的人或是想自杀的人感觉好些了,那通常意味着问题已成过去了。些了,那通常意味着问题已成过去了。错误!如果一个抑郁的人或想自杀的人突然变得快乐一些,不要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了。一个下了决心要选择死亡的人会因为他已经做出这个决定感觉“好一些”或是感到一种解脱。同时,一个严重抑郁的人有可能欠缺精力来将他们的自杀想法变为实际行动,但是一旦他们恢复精力,他们很可能会完成他们的想法。年轻人是最容易自杀的年轻人是最容易自杀的在很多国家里,自杀的人中报道最多是 18 到 24 岁的男子。但实际上,统计数字表明,老年人自杀率最高。只是年轻人的自杀带给人的冲击性更强,故更经常被人所提及。那些说要自杀的人永远都不会那样做。那些说要自杀的人永远都不会那样做。那是一种发泄方式。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那是一种发泄方式。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会谈及自杀的,他们会直接了当去做。会谈及自杀的,他们会直接了当去做。错误!大多数人會说出他们想要自杀或是會暗示出他们想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