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

上传人:pin****uju 文档编号:54449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8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 0 0 8 年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设计 李庆钢张旭罗锐跃齐东成王蕾李万勇郭峰 (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I 1 0 0 0 5 ) 提要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为坐落于大底盘地下室上的2 0 层主楼和4 层辅楼,主、辅楼之间有阳光大厅和连廊 连接。主、辅楼的抗震设防类别分别为乙类和甲类。阳光大厅屋盖和连廊支座采用隔震橡胶支座,避免了主、辅楼与大 厅屋盖之间的相互影响。分别进行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整体计算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对关键 受力构件采取加强措施,实现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简介了地基处理和超长地下室无缝设计施工技术。

2、关键词 弹塑性变形验算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隔震橡胶支座 1 工程概况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大楼,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总建筑面积约8 5 7 0 0 m 2 ,包括主楼 和辅楼及地下一层停车场。主楼地下1 层,地上2 0 层,主要屋面高度8 9 1 0 0 m ,为生产办公用房;辅 楼地下1 层,地上4 层( 局部5 层) ,主要屋面高度2 2 0 0 0 m ,为调度、交易中心;主、辅楼采用钢筋 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辅楼之间为4 层楼高的阳光大厅,屋盖采用两端分别支承于主楼和辅 楼的钢桁架,主楼与辅楼之间在层3 标高处设连廊相连。典型剖面图见图l 。 图l 剖面示意图 辅楼为东

3、北地区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l 】安全等级为一级;主楼的使用功能在地 震时不能中断,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1 1 ,安全等级为二级。沈阳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0 1 9 ) ,1 设 李庆钢,男,1 9 6 6 6 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 1 6 7 严豇执曼矗捌目一 勇0 一o ;一轴&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 2 0 0 8 年 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给出5 0 年超越概率为6 3 、1 0 和2 的地表水 平向峰值加速度分别为4 5 3 c l l l s 2 、1 3 3 4 c I I l s 2 和2 7 9 1 c 州s

4、 2 ,远大于7 度0 1 0 9 的相应指标,略低于7 度 O 1 5 9 的相应指标。辅楼的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 度( 0 1 0 9 ) 的要求【2 】,地震作用取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 1 5 9 ,主楼的地震作用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 度( 0 1 9 ) 的要求。主、辅楼的 抗震措施,符合震设防烈度8 度的要求。建筑的场地类别为I I 类,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 0 年。辅楼基本 风压按5 0 年一遇取值0 5 5 k N m 2 ,主楼基本风压按1 0 0 年一遇取值0 6 0 斟m 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 2 地基基础及地下室 夹层沿南北向贯通整个场地,

5、夹层顶面距主楼筏板基础底面约2 8 0 m ,距辅楼独立柱基础底向约3 8 0 m 。 在纯地下室的基础底面下存在着O 9 n 卜2 0 m 厚的杂填土,面积约5 5 0 0 m 2 。 由于辅楼的基底压力较小,夹层距基础底面的距离较远,经验算采用调整基础面积的方法,使承载 力和相邻基础的沉降差满足要求,同时在基础间设置拉梁,承担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主楼的基底压 力较大,夹层距基础底面的距离较近,为减少对夹层上下圆砾层的扰动,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夹层 内形成直径O 6 m ,高2 2 m 的水泥土桩加固体,使处理后的淤泥质粉土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 量值与圆砾层的相应指标基本一致,该

6、层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对于纯地下室基础底面下的 杂填土,采用换填砂垫层予以置换处理,用基坑内挖出的中砂和砾砂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规 定置换杂填土,要求置换处理后的承载力达到2 0 0 k P a ,压实系数不小于0 9 5 。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均不设永久缝,形成长宽= 1 9 8 8 m 1 4 3 m 的整体地下结构。不仅 超长,而且主楼、辅楼与地面上无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的竖向荷载相差悬殊,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所以, 在主楼与纯地下室之间、辅楼与纯地下室之间设防水沉降后浇带,待主楼和辅楼沉降稳定后再浇注沉降 后浇带混凝土,解决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其余部位采用无缝设计

7、技术【4 J ,即长、宽方向每隔3 0 m 4 0 m 左右设一道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替代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内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带 外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或部分补偿混凝土收缩应力同时做到结构自防水。 3 结构设计 3 1 辅楼 辅楼中有高度1 0 2 m ( 层2 + 层3 ) 、跨度2 7 m 的报告厅和高度9 6 m ( 层4 + 层5 ) 、跨度1 8 m 的电 力调度厅。报告厅屋盖上为室外网球场,活荷载较 大且有振动,报告厅屋盖采用竖向刚度较大的钢桁 架( G H J A ) 上铺设H 型钢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 楼板。为便于节点处理,钢桁架两端与框架柱铰接, 桁架的上下

8、弦杆间可布置设备管道,层3 结构布置 图见图2 。电力调度厅位于轴线7 9 间,轴线8 上 的柱子仅升至层3 顶,1 8 m 跨度的框架梁采用H 型 钢混凝土梁。支承钢桁架和型钢混凝土梁的框架柱 舔 _ 酉i - 女讳吨 “ 蠢 ”润 i i y ”蜇= 夕 , I - 毒- i ;t * - k 赫d l ,f :密i 一。 辞 隆7_ F 十- 巾- - 吨 一名 廖 重i + + 崤 :1 酒I :二j L i :j 武 I 比 一名2 r , a 1 。 k 。d :二一 。, ,5 州l 。I j 。 。 均采用H 型钢混凝土柱,柱截面为7 0 0 7 0 0 。 图2 辅楼层3 结

9、构布置图 辅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抗震设计的性 1 6 8 - 搬髀鞴燃磁姆,。下地筋层 一一一一 赐勒黜肿姗 一一一 既结姒,柱层 肌猢旧呲-黉 一一一一一 心耋;一舢一 ,士鱼自)i E圳眦煳黼狮棚嵫虾剖砒驴臌斛积渤雌硅顺拣捌粒删僦蝴麟螨趾姓砌肭椭觎艉厢 第= 十“垒目高目4 筑结构学术议论文2 0 0 8 年 能H 标见表l 。再结托J 构件的抗震世计均满足表I 的要求。 表1 辅楼抗震设计的性篚目标 地震烈度多m 地# 啦地竿遇地震 等级结构处f 弹性扭侧力构件有m $ 性 日修复损坏 目* EL 兰:;L ! ! ! 墅! ! ;j

10、! ! L ! ! ! ! 二 ! ! 型! 一 l 墙肢 m 口计求,弹性 中震T 目m满足太震f 受剪截而控制条件 连粱按规范发“要求弹性允许裂,避 靼性 部* 连# m * 破坏 32 主楼 主楼东北赢商中部有宽2 7 m 、高3 7 m 的矩形j I 可口( 见阁3 ) ,其平 面位冠为1 6 轴R 轴之问( 见图4 、目5 ) ,高度范隔为层卜层1 5 之间。 存洞口的r 边和下边备设置。榀高度为层高的弧形转换钢桁架,弧绒跨度 为2 96 0 m 。o c ( 见圈6 ) 承担层1 5 ( 位丁下弦) 和层1 6 ( 位于上弦) 的荷载及边柱( G z 1 ) 传采苁啊层的荷载G u

11、 B 承担层5 ( 位于下弦) 和层6 ( 位于上弦) 的荷载及其上层局部缩进会议事的荷载。弦朴和腹杆 均为焊接方铡管,截面为5 0 0 2 5 f 用丁G H Jc 1 和5 0 0 2 0 f 用丁G H J B 1 , 忸点部位用外加钢板加强。转换钢桁架与两侧型钢混凝上柱刚接,既承担 怪向荷载又抵抗水平作用,与转换钢桁架 I 连的楼板,采用 f 捌铡粱压型 制板现浇混凝士组合楼板+ 板厚2 0 0 m m 艘层烈向配筋。 为消除施T 和温度应力对转换钢桁架受力的影响,使其在旌工期问充 与1 6 轴和R 轴相交处设置宽度为lO m 的拖上后浇带,转换钢桁架所在 展及以t 再层该K 域内的而

12、浇带,丰体结构竣工历冉浇法。牛楼堞5 以 上,1 4 轴1 6 轴与R 轴边框架崮成的区域为中厅,仅在层6 、层7 、 层1 5 、层l7 、层l8 有宽24 m 的连廊( 见圈4 和层1 6 、层1 9 育局啬【 楼扳连接朱西两部分楼板( 弛目5 ) 。连廊干局部楼板均采用刚鹰较人的 H 型钢粱乐型制板混凝十组合楼板。使板的振动频率小小于3 p J ,满足舒 适度耍求。由于中厅楼板丌洞,使2 确上的边框架柱成为单H 受力柱, 在层1 0 、层1 3 、层1 6 和层1 9 各谩置一榀水平钢桁集( 见图5 ) ,水平 钢桁架与型钢混凝十柱刚接,抵抗水平作用。 日4 # 目6 “目i 目 为便丁

13、室内分隔,正常柱网内的楼扳不设淡桨, 函 ,I 、I,。1 叶、T 1 刽轮斛燎刮,p ” 蒜 目6 G I u # 目 采用3 0 岫厚现浇空心楼板。部分框架粱棍据受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 0 0 8 年 力需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或钢梁,与型钢混凝土梁、钢梁和钢桁架刚接的框架柱均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钢骨为焊接方钢管,与G H J B 、C 连接的柱钢骨截面为5 0 0 2 5 ,其余柱钢骨截面为4 0 0 2 0 。 主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其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见表2 。 各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均满足表2 的要求。 表2 主楼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14、 地震烈度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 性能等级没有破坏抗侧力构件没有进入塑性高于不倒塌 与转换桁架 按规范设计要求,弹性弹性不屈服 相连框架柱 抗剪承载力弹性,正截面承 构 一般框架柱按规范设计要求,弹性抗剪承载力不屈服 载力不屈服 件 转换桁架按规范设计要求,弹性弹性不屈服 性 能 转换桁架上 按规范设计要求,弹性弹性不屈服 托柱 墙肢按规范设计要求,弹性中震不屈服满足大震下受剪截面控制条件 连梁 允许开裂,进入塑性允许开裂,进入塑性部分连梁允许破坏 3 3 阳光大厅 阳光大厅屋盖布置图见图7 。屋盖的承重构件G H J l G H J 4 为倒三角形空间桁架,下弦支承在层2 和层4 框架柱挑

15、出的牛 腿上。V 轴外为拉索玻璃幕墙,靠索的拉力承担幕墙重量和水 平向风荷载,作用于G H J 5 外边缘处的索拉力为2 7 0 k N 1 5 m , 因此G H J 5 采用刚度和强度足够大的空间钢桁架承担拉索产生 的外拉力,G H J 5 支承在由基础升至桁架底的四根钢筋混凝土 柱上,U 轴上的两根柱受拉,按受拉构件设计。为保证G H J 的平面外稳定在桁架的两端设置纵向水平支撑桁架( z C ) 、在 不同高度处桁架的两端分别设置2 道由刚性系杆( X G ) 和拉 杆组成的横向水平支撑。 为避免主、辅楼之间通过大厅屋盖传递水平作用及尽量减 轻主、辅楼的水平作用对大厅屋盖的影响,G H

16、 J l G H J 4 的支 座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支座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主、辅楼罕 遇地震作用下在支座处的水平位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圆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 1 0 0 ,选用支座的极限水平变 位参数为不小于2 5 0 m m ,其值还应大于支座有效直径的0 5 5 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 O 倍二者的较大值【2 j ,同时支座还应能 承担负风压产生的拉力。本工程选用隔震橡胶支座I 出5 0 0 ,可 满足上述要求。安装完成后的支座见图8 。图7 阳光大厅屋盖布置图 阳光大厅内在s 轴附近层3 标高处设置宽3 2 m 的连廊连接主楼与辅楼,该连廊采用空间张弦梁体系 ( 见图9 )

17、。张弦梁的净跨度为2 5 5 4 m ,由2 根钢梁( H 7 0 0 3 0 0 2 0 x 3 0 ) 、一对位于跨中正下方的撑 杆( D 1 4 0 1 0 ) 、4 根从钢梁的4 个端点交汇于撑杆下端节点的不锈钢拉杆( D 6 0 ) 及1 3 0 I 砌厚的压型 钢板混凝土组合面板组成,张弦梁钢梁的两端通过隔震橡胶支座支承在从主、辅楼柱子挑出的牛腿上。 该张弦梁体系的特点是不须另加平面外支撑即可保证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平面外稳定。施工阶段控制拉杆 的拉力,使拉杆拉力产生的上反力,平衡张弦梁自重,即完成张拉后,梁中点的挠度为0 0 n 珊;使用 1 7 0 第一f “目岛H 建筑结构学术会

18、议文如0 8 阶段跨中挠度不大于1 月0 0 0 ,各构件内力均小于设计强度。张弦粱的张拉过程为几何非线形问题为考 虑施工方法和过稃对张弦粱受力状态的影响。还对张弦粱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提 出施T 冉案和施j 过程控制参数吼 4 结构计算分析 蚪兰些o 掣朗 氲叶茜三# = = E = 三磊乏F 一 量者瑚太 L 盥1 奉工程采用s A T w E j 2 行并种工龇F 的整体分析,来剧E T A B s 进行弹性阶段整体分析验证。根据建 筑抗震设计蛳范规定甲炎建筑应进行大茬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采用M I D A s G e n 对辅楼进行静力 弹塑性分析( P u s H

19、 0 v E R 分析) ”1 。结构嵌固端取为i 00 0 m 。 4l 多遇地震、风荷载作用下弹性分析 多进地震作崩下的弹性分析考虑般向地震作用( 计算位移比时考虑5 偶然偏心影响) 并考虑扭 转藕连和楼板丌洞的影响。怅据安评报肯给出的多遇地震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4 53 c “一,丰楼 地震影响系数犀大值取为Ol O :辅楼地震影响系数盛大值取为01 2 。t 要计算结果见表3 ,均满足规范 兽求。 表3 多遇地震作用下弹睦分析主要结果 项日 j 8 辫叫i M十$数扭g 女月lr 动系教扭转系数前两 26 5 304 8 帅4 20 1 0O7 7 8O 十O9 700 3 十月

20、2 “9O5 3 20 1 60 “8t0 。十00 000 0 崩为 2 】0 6O 0 1 02 707 3 O5 4 j00 6 帅0 4 09 0 f 动 扭# b j z o d 期2 T ,n2 2 1 0 6 ,26 5 30 7 9 09 0 T 月】= o5 4 3 m7 7 8 I o7 0| 09 0 满E 地n 月T 层目“ xl ,1 9 17g I ,1 6 5 2 层5 满足 * 位移 Y】| 1 8 3 5 月1 1 川M 2 层5 1 ,8 0 0 风荷载作月T 目间 x】J 1 6 】7 目l 】7 7 4 8 层5 满H “目1 移 Y 自 “M 位移与、

21、r x H2 等1 ”鲁 2 ”。 均g 目值# Z E Y 满E 楼E 最大位移与f x E ; l2 9 目3 s 均竹移之M Y 满E 42 弹性时程分析 结构弹忖= 时程分析所采用的地震波为安评撤告提供的5 0 年超越概率为6 3 的条人工波 u s E R 3 ,和分析软件内存的两条适合于奉T 程场地土的地震波I A N 62 、T 1 H T G 0 3 5 。由于在c O c 法结 构整体分析中考虑双地震作用t 所以弹性时程分析时也考虑了双向地震波的输入,使两种方法的可比 性更强。主方向峰值加速度取为4 53 c 删s 2 ,取向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输入比为1 :08 5 。弹性时

22、程分析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 0 0 8 年 ( E D A ) 与C Q C 法基底剪力计算结果比较表见表4 。 表4 E D A 与C Q C 法基底剪力计算结果比较表 地震波主楼辅楼 X ( 心DE D C Q CY ( k N )E D p C Q CX ( E D C Q CY ( k N )E D A C Q C U S E R 38 9 2 67 8 3 9 0 8 29 0 8 8 6 4 97 2 3 9 0 8 38 5 1 L A N 6 21 0 1 4 88 9 0 9 8 3 89 8 4 9 6 3 28 0 5 8 8 3 68 2 8 T H

23、 4 T G 0 3 5 8 4 8 47 4 4 9 3 6 59 3 6 1 1 2 8 l9 4 3 1 1 0 9 11 0 4 0 平均值9 1 8 68 0 5 9 4 2 89 4 3 9 8 5 48 2 4 9 6 7 09 0 6 C Q C 1 1 4 0 5| 1 0 0 0 3 1 1 9 6 4 l 1 0 6 6 8 从表4 可知:三条地震波每条计算的结构基底剪力均大于C Q C 法的6 5 ,三条地震波计算的结 构基底剪力平均值大于C Q C 法的8 0 ,满足规范要求。位移曲线光滑,结构竖向刚度基本均匀。 4 3 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及大震不屈服验算 为实现表

24、1 和表2 中规定的辅楼和主楼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需进行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及大震不 屈服验算。我国现行规范对中震和大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和大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 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本工程参考 国内工程界对结构中震和大震分析的一些做法,采用S A l W E 进行中震和大震的分析验算。 中震和大震分析时均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的影响,也不考虑风荷载参加组合。中震弹性 分析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

25、数o c 按规范取值为0 2 3 ,在中震作用下, 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 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 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 中震不屈服分析时,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o c 仍取为O 2 3 ,地震作 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8 】第5 6 节进行,作用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 系数均取1 0 ,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取标准植。 大震不屈服分析时,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大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o c 按规范取值为0 5 0 ,

26、场地特征周期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取为0 4 s ,结构的阻尼比取为O 0 7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为0 3 。 其余参数同中震不屈服分析。 分析验算结果表明,大震作用下个别抗震墙的墙肢承受较大的剪力,不满足O 1 5 厶6 的受剪截面 控制条件,但满足0 2 0 厶6 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表1 和表2 中规定的辅楼和主楼抗震 设计的性能目标。 4 4 静力弹塑性分析 ( 1 ) 分析模型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 I D A S G e n 进行本工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将M I D A S G e n 弹性阶段分析 结果与S A l 慢的进行对比后,证明M I D A S G e

27、 n 的模型是准确的,用该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在框 架梁和连梁的梁端设置了弯矩铰( M ,M :铰) ,在框架柱和抗震墙肢端设置了轴力弯矩铰( P M M 铰) 。结 构所承受的初始竖向荷载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由于结构X 向和Y 向的第一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分别均为 6 0 ,且高振型成分不大,侧向荷载的分布模式采用按各向第一振型模式加载。P U S H O v E R 分析时考 虑了尸一效应;由于本结构刚度较大,周期较短,并且是新建建筑物,结构具有良好的消能能力,因 此不对有效阻尼进行折减,阻尼参数中结构反映类型选为A 类。材料强度取用标准值,罕遇地震作用下 场地特征周期为0 4 s 。分别进

28、行地震烈度7 度、7 5 度和8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P U S H O j R 分析。 ( 2 ) 计算结果分析 P U S H o V E R 分析结果见表5 。表中数值均为需求谱与能力谱相交点,即罕遇地震性能点处对应的 1 7 2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 0 0 8 年 值。 表5 性能点处P U S H 0 v 隙分析结果 基底剪力结构顶点位移 谱加速度等效阻尼 ( k M( m m )( 曲 谱位移( m m )等效周期( D层间位移角 ( ) 7 度x 向 1 7 9 8 03 8 8 90 2 1 0 82 5 9 20 7 0 3 61 1 6 3l 4 8 l

29、7 度Y 向 1 8 4 6 03 1 5 lO 2 1 7 52 1 9 6O 6 3 7 61 3 8 91 4 8 6 7 5 度x 向 2 3 0 1 05 6 4 lO 2 6 9 73 7 6 0O 7 4 9 2 1 4 0 6l 3 3 6 7 5 度Y 向 2 2 9 3 0 4 5 8 6O 2 7 0 03 1 9 6O 6 9 0 31 7 3 31 3 2 4 8 度x 向2 7 6 6 07 9 0 8O 3 2 4 35 2 7 lO 8 0 91 8 1 9l ,2 3 7 8 度Y 向2 7 6 2 06 6 5 50 3 2 5 44 6 3 8O 7 5

30、7 62 1 1 01 2 1 8 表中数值可见,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X 、Y 向顶点位移基本相等,表明结构两方向的刚度差异不大, 结构布置合理。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较大,说明结构耗能能力较强。各种地震烈度下X 、Y 两方向的最大 层间位移角均发生在层3 ,7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两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l 4 8 0 ,略大于框架结构的弹 性层间位移角l 5 5 0 ,说明此时结构主要抗侧力构件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没有屈服。即使在8 度罕遇 地震作用下两方向的层问位移角均小于l 2 0 0 ,也小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l 1 0 0 。在罕 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5

31、 结语 ( 1 ) 对于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既有杂填土,又局部存在软弱下卧夹层的复杂地质条件,采用调 整基础底面积和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 2 ) 通过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无缝设计技术,实现超长地下室无缝施工。 ( 3 ) 主楼和辅楼的体型、刚度相差较大,连接两楼的阳光大厅屋盖和连廊支座采用极限水平变位 大于主、辅楼罕遇地震作用下在支座处的水平位移的隔震橡胶支座,避免主、辅楼之间通过大厅屋盖传 递水平作用及尽量减轻主、辅楼的水平作用对阳光大厅屋盖的影响。 ( 4 ) 对于结构体型复杂、抗震设防类别高的甲类和乙类建筑,分别进行小震、中震

32、和大震作用下 的整体计算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根据分析结果对关键受力构件采取加强措施,实现抗 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 B 5 0 2 2 3 2 0 0 4 )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4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l 2 0 0 1 )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1 【3 】李庆钢等东北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地基处理 C 】2 0 0 8 辽宁省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 0 0 8 【4 】李庆钢等东北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超长地下室结构设计【c 】2 0

33、0 8 辽宁省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沈阳:辽宁科 技出版社,2 0 0 8 【5 】徐培福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6 】郭峰等东北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C 】2 0 0 8 辽宁省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沈 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 0 0 8 【7 】李庆钢等东北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结构计算分析 c 】2 0 0 8 辽宁省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沈阳:辽宁科技出版 社,2 0 0 8 【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 G J 3 2 0 0 2 )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 1 7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