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热现象中考物理中考物理(广东专用)第1页考点一温度考点一温度A组-山东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广东深圳,19,1.5分)以下说法错误是()A.一个中学生重力约为500NB.人步行速度约为10m/sC.人正常体温约为37D.人体密度大约为1.0g/cm3答案B人步行速度大约1.1m/s,B错误。第2页2.广东,16(2),2分试验室里惯用液体温度计是依据规律制成。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是图。答案液体热胀冷缩丁解析试验室惯用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使用时玻璃泡应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及容器壁,故操作正确是图丁。第3页3.(广东,8,3分)惯用
2、温度计是依据液体原理制成。如图1所表示是温度计一段截面图,读数是,如图2所表示是某物质熔化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页答案热胀冷缩-3晶体解析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经过液体体积微小改变反应出温度改变。题图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面在0以下,应为-3。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分是: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停升高。由题图可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8。解题关键温度计读数应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液面所处刻度下面数字大是零下。易错警示“热胀冷缩”中“胀”易错写为“涨”。第5页考点二物态改变考点二物态改变1.(广东广州,9,3分)物
3、质M经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一样物态,如图所表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答案C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丙物态为液态。选C。第6页2.(广东深圳,16,1.5分)夏天天气酷热,为了预防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
4、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答案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轻易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A错;水汽化为水蒸气,此过程吸热,故C错;冷凝剂在冰箱里是汽化吸热,故D错。答案选B。知识归纳物态改变有六种,除了要记清物态改变名称外,还需要了解对应吸、放热条件。固变液、液变气、固变气都需要吸热,反之则需要放热。审题技巧判断物态改变,首先要搞清楚过程初态和末态。第7页3.(广东河源,3,2分)对以下现象成因解释正确是()A.早春,河中冰逐步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雪人逐步变小升华答案D冰消融是固态冰熔化成液态水,A错误;冰棒冒“白气”
5、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B错误;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C错误;雪人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D正确。故选D。解题关键要明确物态改变前后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即初态和末态。知识拓展冰棒包装纸上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第8页4.(广东广州,8,3分,)将杯中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停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停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答案C由题意可知,即使液态氮在“沸腾”,但沸点只有-196,而且沸腾过程中液态氮温度保持不变并继续吸热,使杯温度
6、降低,故A、B错误,C正确;白霜是固体,而液化过程是气体变为液体过程,故D错误。审题技巧抓准关键词“沸腾”、“沸点”。解题关键全部液体沸腾时,都是不停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第9页5.(广东,3,3分)如图所表示,以下说法正确是()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改变曲线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改变曲线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改变曲线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改变曲线答案C从图像能够看出是晶体熔化图像,四个选项中海波、萘是晶体,故选C。审题技巧阅读温度-时间图像,是否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线段,假如有,则该物质是晶体;温度随时间升高是熔化图像,随时间降低是凝固图像。解题关键明确海波和萘是晶体,松香、沥青是
7、非晶体。第10页6.(广东广州,8,3分)经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以下说法正确是()A.这是非晶体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答案D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称为熔化,所以B项错。该物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存在固液共存状态,所认为晶体,A项错。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内能都不可能为零,所以C项错。熔化过程中物体要不停吸热,所以0t1时间内物体要吸热,D项对。第11页7.(广东,8,3分)炎炎夏日,小东从开着空调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镜片变含糊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因为身上
8、水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因为冰棒吸热所致。(均填物态改变名称)答案液化汽化熔化解析空气中温度较高水蒸气碰到温度比它低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使镜片含糊;人上岸后,体表水开始汽化,汽化从皮肤表面吸收热量,所以人会感觉冷;冰棒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快。第12页8.(广东,13,3分)将装有水试管放入装有水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表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水沸腾,而试管中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而成(填物态改变名称)。答案不会到达
9、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液化解析烧杯中水沸腾后,尽管不停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试管中水吸热,温度到达沸点后,因为试管内外水温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试管中水即使到达了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白气”是烧杯中水蒸气在杯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解题关键沸腾条件是到达沸点,不停吸热;热传递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第13页9.(广东,9,3分)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以为凉快是因为酒精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改变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沸点随减小而降低。答案汽化水蒸气气压解析酒精蒸发吸热,
10、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白气”本质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小水珠。沸点受大气压影响,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才是100,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水沸点也随之降低。第14页10.(广东佛山,13,3分)如图所表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改变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熔点是,其物质熔化过程需要min。第15页答案乙7010解析从图中看出甲物质温度伴随时间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熔点,所以其为非晶体;乙物质加热10min后温度到达70时,开始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是70;深入分析图线可知,乙物质20min后温度才继续上升,说明此时其已熔化结束,故其熔化过程用时:20min-1
11、0min=10min。解题关键晶体在熔化阶段,温度不变。易错警示熔化所需时间不是20min,应把水平线段前后两个时间点相减得出。第16页11.(广东茂名,20,3分,)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快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步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改变名称)答案升华凝华熔化解析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体,此过程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因为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步变大而下降,碰到暖气流会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解题关键知
12、道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知识拓展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腾云驾雾效果,原理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量,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第17页12.(广东广州,19)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管子里发生物态改变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答案汽化吸热解析制冷剂在冷冻室管子里不停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第18页13.(广东广州,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资料若1m3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液泡直接暴露在空
13、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示数及下表可得当初相对湿度。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示数()12314897969169080711891817220918274第19页(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2)依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温度关系。”(3)简单解释为何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日子,湿衣服极难晾干?第20页答案(1)14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水蒸发,依据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
14、慢,所以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日子,水分蒸发得慢,湿衣服极难晾干。解析(1)读出图中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4,由表得相对湿度为80%。(2)由表中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数据,可知相对湿度随干球温度计示数增大而增大。(3)从题目中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衣服就极难晾干了。审题技巧题目经过文字、图表提供了足够信息,经过审题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处理问题。第21页考点一温度考点一温度B组-全国中考题组1.(甘肃兰州,1,3分)对于水银体温计认识,以下说法正确是()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原理C.读数时能够离开人体D.能够不采取任何办法进行连
15、续测量答案C水银体温计分度值是0.1,A错误;它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原理,B错误;体温计上有一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遇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液柱不能下降,所以,读数时能够离开人体,C正确;体温计中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测量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柱退回至较低位置再去测量,D错误。故选C。第22页2.(广西梧州,2,3分)如图所表示是试验室惯用温度计,关于它说法正确是()A.该温度计示数为39B.该温度计分度值是0.1C.惯用温度计是依据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答案A观察图示中温度计知:温度计分度值是1,温度计液柱液面在0以上,示数为39,故A
16、正确,B错误;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故C错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故D错误。第23页1.(福建A,3,2分)图中四个物态改变实例,属于吸热是()考点二物态改变考点二物态改变答案A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熔化要吸热,A正确;草叶上形成露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B错误;枫叶上形成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是放热过程,C错误;水结成冰属于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D错误。故选A。第24页2.(黑龙江齐齐哈尔,3,2分)齐齐哈尔四季分明,以下常见四个物态改变中,与其它三个不一样一个是()答案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
17、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项与其它三个不一样,故选B。第25页3.(湖北黄冈,5,3分)在冬季,某地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表示“冰花”。即使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觉“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水凝固而形成C.“冰花”形成时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第26页答案B从水管喷出水遇冷凝固成“冰花”,说明当初气温低于水凝固点0;“冰花”在0以下也能变小,说明不是“冰花”熔化成水,而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这个过程要吸收热量。综合分析只有B说法正确。审题关键解答本题主要有两个关键点:(1)水管中水喷
18、出后变成“冰花”,说明是液态变为固态;(2)气温没有回升,说明气温还在零摄氏度以下。规律总结液体凝固成晶体条件是: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此时外界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晶体熔化条件是:到达熔点,继续吸热,此时外界温度高于它熔点。第27页4.(河北,17,2分)以下与物态改变相关说法正确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白气”和露珠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答案C出汗时吹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加紧了汗液蒸发,蒸发吸热,故A错误;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连续升高,故B错误;呼出“白气”和露珠都是
19、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雪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第28页5.(辽宁沈阳,3,2分)如图所表示,将冰块放于单层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小塑料杯放在盆中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以下说法正确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水蒸气放热形成D.吃冰棍感觉清凉,因为冰棍含有热量少答案C西瓜汁变成了冰棍,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A项错误;西瓜汁变成冰棍过程中,西瓜汁放出热量,内能降低,B项错误;盆外壁白霜是由盆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20、而形成,凝华放热,C项正确;吃冰棍感觉清凉,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故D项错误。选C。第29页6.(福建,13,2分)在沙漠中,能够利用如图所表示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物态改变有()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答案C坑里面沙中水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碰到冷塑料薄膜液化成小水滴,落到杯子里面。综合分析可知,取水过程发生两种物态改变,即汽化和液化。第30页7.(河南,10,2分)以下对生活中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是()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惯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留
21、蔬菜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答案C游泳后,皮肤上沾水会在空气中发生蒸发觉象,蒸发过程中吸收人体热量,所以感觉较冷,A项正确;冬天,室内水蒸气碰到严寒窗玻璃会直接变成固态冰花,发生是凝华现象,B项正确;固态干冰碰到高温食物吸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发生是升华现象,C项错;冬天,放在菜窖里水凝固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起到保护蔬菜作用,D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第31页8.(江苏南京,4,2分)如图所表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描述正确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
22、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答案C水蒸气是看不到,我们看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冷形成,壶嘴处温度较高,所以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C正确。第32页9.(北京,27,2分)试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表面积相同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表示,观察两板变干快慢。小明探究问题是:水蒸发快慢与是否相关。答案水温度解析试验中两滴水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温度不一样,所以,探究问题是:水蒸发快慢与水温度是否相关。第33页10.(安徽,3,2分)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愈加猛烈,分子间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分子能较自
23、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选填物态改变名称)。答案熔化解析当晶体被加热时,分子运动愈加猛烈,呈流动性,即宏观表现为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第34页11.(湖南郴州,25,8分)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改变特点,试验数据统计如下。(1)分析试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特点是;(2)分析试验数据可知水沸点为,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图(填“乙”或“丙”)能反应水沸腾前产生气泡情形。时间/min00.511.522.533.5温度/9092.494.495.696.8989898第35页答案(1)温度不变
24、(2)98低于(3)乙解析(1)水沸腾时温度叫沸点,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2)水沸点跟气压大小相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现象区分: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步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步增大。第36页考点一温度考点一温度C组 教师专用题组1.(广西百色,4,3分)以下说法正确是()A.0冰比0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沸点都是100答案B0冰和0水温度相同,A错误;-6读作“零下6摄氏度或负6摄氏度”,B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温约为37,C错误;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才为10
25、0,D错误。第37页2.(江西南昌,1,3分)以下是小明预计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是()A.中考考场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腋下体温约为37答案D中考考场室温约为30,A错误;冰箱保鲜室温度约为5,则其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B错误;洗澡水温度约为40,C错误;健康成年人腋下体温约为37,故D正确。第38页3.(内蒙古呼和浩特,12,3分)小明同学设计一个温度计,如图所表示。瓶中装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依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温度降低时
26、,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下列图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示数图,此时患者体温为。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解析(1)瓶中装是气体,所以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规律;(2)当周围温度降低时,瓶中气体收缩,液柱向左移动;(3)由液柱所对刻度可知,患者体温是39。第39页4.(新疆乌鲁木齐,11,8分)走进气象站,能够看到如图所表示百叶箱,箱内主要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统计一天中最高气温温度计和最低气温温度计)。(1)百叶箱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防止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7、”)对箱内温度影响,而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选填“北”或“西”)。(2)百叶箱中温度计是利用液体规律制成。温度计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量相同时,测温物质改变量相同。(3)测量最低气温温度计应采取凝固点较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温度计和(选填“体温计”或“试验室温度计”)结构是相同。绝对湿度计测量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质量来衡量,则绝对湿度单位是。第40页答案(1)反射红外线北(2)热胀冷缩体积(3)低体温计g/cm3(其它密度单位也可)解析(1)白色物体能反射全部光(包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百叶箱表面涂成白色大大减小太阳光辐射对箱内温度影响,红外线
28、热效应最强,门朝北可防止阳光向箱内辐射。(2)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由刻度是均匀说明每升高相同温度,测温液体体积增量是相同。(3)体温计玻璃泡和玻璃管连接处有一个极细弯曲部分缩口,当离开人体温度下降后还能够反应人体温度,测最高气温温度计应与体温计结构相同;湿度是反应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水蒸气质量,故单位应与密度单位相同。第41页1.(内蒙古包头,2,3分)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A.雾是飘浮在空气中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小冰晶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D.加油时闻到刺鼻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考点二物态改变考点二物态改变答案C雾是大量小水滴飘浮在
29、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错误;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B错误;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C正确;加油时闻到刺鼻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情况下,汽油为液体,变成气体应为汽化现象,而不是升华,D错误。故选C。第42页2.(重庆A,2,3分)描述二十四节气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是()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形成需要吸热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形成是凝固现象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增加是太阳经过做功方式实现答案C霜是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A项错误;雨
30、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B项错误;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C项正确;大地内能增加是太阳经过热传递方式实现,D项错误。第43页3.(安徽,11,3分)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觉浴室墙壁上镜子很快含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楚。这个过程中发生物态改变情况是()A.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镜面上水滴汽化B.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凝华,冰晶熔化和水滴汽化C.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凝华,镜面上冰晶升华D.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凝华,镜面上冰晶熔化和水滴汽化答案A热水蒸发后水蒸气碰到较冷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使镜面含糊,一段时间后,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镜面又变
31、得清楚起来,故A正确,B、C、D错误。第44页4.(四川成都,B3,2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连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是()A.甲物质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连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第45页答案C不能确定甲、乙两物质开始加热时本身状态,故无法确定温度不变时对应温度是熔点还是沸点。甲物质在46min连续吸热。不知道610min是否为乙物质熔化过程,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故选C。第46页5.(湖北鄂州,18,2分)如图甲所表示为某物质熔化图像,依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
32、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试管放入正在熔化该物质中(如图乙所表示),则试管内冰质量会逐步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内能会逐步增加第47页答案C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A错误;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B错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该物质熔化时温度是-2,故将装有冰水混合物试管放入正在熔化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水符合凝固结冰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冰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第48页6.(福建三明,16,2分)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
33、觉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取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含有()A.较小密度B.较小比热容C.较低熔点D.较低沸点答案D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温度不会升高,防止因为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有效成份,D正确。第49页7.(重庆B,3,3分)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表示。以下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是()A.煮元宵时冒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沸点高C.蒸元宵是经过做功方式增加了元宵内能D.露出馅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
34、间有力作用答案BA选项中“热气”是液化现象;C选项中“蒸”是经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D选项中“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热运动;B选项中“炸得金黄”说明油温度高,油沸点高。第50页8.(湖北武汉,23,4分)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试验装置,图乙是依据试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1)安装图甲所表示器材时,应先确定(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位置。试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并统计温度和加热时间。(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凝固点为;该物质第40min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内能。第51页答案(1)铁圈C状态(2)80小于解析(1)为了确保加热时利用酒精灯
35、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次序,故应先确定“铁圈C”位置。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试验中,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状态会发生改变,所以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状态。(2)由图乙知,该物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凝固点为80;因第20min,该物质完全熔化,而在第4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固液共存,所以,该物质第40min内能小于第20min内能。第52页9.(黑龙江齐齐哈尔,24,6分)李悦和小组同学利用试验室开放日,合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改变规律”试验,试验装置如图甲所表示。时间/min 0510152535455565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第53
36、页(1)冰熔化图像如图乙所表示,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喜欢探究李悦和同学们,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并倒掉一部分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改变特点”,如图丙,他们发觉在沸腾过程中,水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需继续(选填“吸热”或“放热”)。(3)同学们又深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改变情况,统计数据如上表。请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改变曲线。依据图像,你发觉规律是:。假如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A.先将滚烫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结合此次探究,你认为方案冷却效
37、果很好。第54页答案第(3)小题1分,其它每空1分,共计6分(1)晶体(2)不变吸热(3)如图温度越低,下降得越慢(或伴随时间推移,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与室温温差越大,下降得越快;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A解析(1)由图乙可知,冰熔化过程有固定熔点,所以冰是晶体。(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描点作图,用平滑曲线将点连接。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滚烫热茶先冷却5min再加一匙冷牛奶与先加入冷牛奶再冷却5min相比,温度下降得较多。故A方案好。第55页10.(辽宁辽阳30,6分)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改变特点”试验。丙(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玻
38、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连续几分钟为止,依据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表示水温与时间关系图像,试验中,是经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第56页(3)a为小晴依据试验数据绘制温度与时间图像,分析可知她是选取图中装置做试验,由小雨所绘b图像可知,此时周围环境大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像重合能够判断她们试验所用水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
39、)A处向上(2)热传递水蒸气(3)乙低于相同解析(1)甲图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B位置适当,需要调整A处,使温度计向上移动,使温度计玻璃泡浸在被测液体中;(2)本试验是经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3)由图知,a图线说明水沸点高于100,水面上方气压高于一标准大气压,可能是因为加盖引发,她是选取乙图中装置做试验;由小雨所绘制b图像可知,水沸点低于100,此时周围环境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像重合,水吸收相同热量,温度改变相同,能够判断她们试验所用水质量相同。第57页11.(辽宁沈阳,21,5分)在“探
40、究固体熔化时温度改变规律”试验中,试验装置如图甲所表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2)图乙是依据试验统计绘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含有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内能。(3)试管中冰完全熔化后,若连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水(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第58页答案(1)试管底或试管壁(2)固液共存态小于(3)不能试管中水不能继续吸热解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碎冰温度时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41、以防所测温度不准确。(2)BC段为冰熔化过程,其处于固液共存态。由图像知,物体到b点时吸收热量大于到a点时吸收热量,所以物体在a点时含有内能小于在b点内能。(3)见答案。第59页12.(江西,19,5分)在观察碘升华试验时,小源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加热使用了两种不一样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屡次试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合理之处。答案(1)用热水加热,不能到达碘熔点和沸点;(2)碘依然维持原来固体颗粒状态;(3)观察到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第60页解析
42、升华是物质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不能让碘发生熔化变为液体。通常情况下,热水温度不超出100,碘熔点为113.7,所以用热水加热符合要求。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碘有可能会先发生熔化成为液体,所以用酒精灯加热研究升华现象不科学。解题思绪题中给出了两种热源让选择,依据升华定义: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所以应该从碘熔点考虑,不能选择高于熔点和沸点热源。第61页考点一温度考点一温度三年模拟A组模拟基础题组1.(广东汕头龙湖模拟,1)以下对校园生活中物理量预计,数据最靠近实际情况是()A.夏天教室内温度约为45B.书桌上中性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10sC.书桌高度约为80cmD.教室内每盏日光灯功
43、率约为100W答案C普通情况下夏天教室内温度约为30,A错误;书桌高度约为80cm,中性笔从书桌落到地上用时不到1s,B错误,C正确;教室内每盏日光灯功率约为40W,D错误。第62页2.(2018广东佛山顺德质检,11)20初春,寒流攻击广东,家住韶关小明早上起床发觉室外打霜了,霜形成是一个(填一个物态改变名称)现象。家中温度计如图,室温为,温度计内液体可能是表格中。物质标准大气压下相关温度值沸点/凝固点/酒精78-117水银357-39答案凝华-2酒精解析霜是水蒸气凝华现象;图中温度计量程为-4050,水银凝固点比-40高,故温度计内液体不可能是水银,可能是酒精;液面在0下方,故读数为-2。
44、第63页3.广东广州增城一模,22(1)如图温度计示数是。答案-5解析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故示数为-5。第64页1.(广东佛山顺德质检,4)如图所表示,烧瓶内水沸腾后停顿加热,水停顿沸腾,快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水会发生现象和解释正确是()A.不再沸腾,因为水温下降低于沸点B.重新沸腾,因为瓶内气压减小造成水沸点降低C.不再沸腾,因为水无法从外界吸热D.重新沸腾,因为瓶内气压增大造成水沸点升高考点二物态改变考点二物态改变答案B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温度突然降低,高温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气压减小,因为水沸点会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第65页2.(广
45、东深圳南山二模,1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以下对古诗文中包括热现象解释正确是()A.“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形成是液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形成是汽化现象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雾、露形成均是液化现象,A正确,C错误;雪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是凝华现象,B错误;云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和直接凝华成小冰晶组成,D错误。第66页3.(广东深圳福田质检,17)以下一些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46、,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轻易被煮热,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白气”是原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D.衣柜里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答案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白气”是从壶中冒出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C错误。第67页4.(2016广东广州海珠一模,5)小罗有幸在广州看到了20第一场雪,雪花落在干燥地面上很快就不见了,地面也变得湿滑。以下观点错误是()A.雪花是固态B.地面温度可能是2C.雪花落在地面时,能量从地面向雪花传递D.依据地面上观察到现象,小明判断:发生物态改变是升华答案D由题目描述可以知道雪花不见了是因为发生了熔化,故
47、D错。第68页5.(广东广州花都一模,5)如图所表示为“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装置。它经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将水珠搜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物态改变是()A.先汽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升华,后液化答案B海水在太阳照射下产生大量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是液化过程。第69页6.(广东汕头龙湖模拟,9)如图所表示是3D打印机喷头利用电流,将固态树脂等材料(填物态改变名称),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选填“吸热”或“放热”)快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材料粘结,层层叠加成立体实物。答案
48、热效应熔化放热解析3D打印机喷头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固态树脂等材料温度升高;材料吸热熔化为液态,然后放热凝固,并与周围材料粘结,层层叠加成立体实物。第70页7.(广东汕头潮阳模拟,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1)煮鸡蛋用水,而炸油条等用油,这么能够对不一样食物提供不一样温度,这么选择原因是油和水不一样。(2)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那根是(填“冷”或“热”)水管。(3)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经过方法使气体液化。答案(1)沸点(2)热(3)压缩
49、体积解析(1)煮鸡蛋用水,是因为需要温度低,选择沸点低液体即可;炸油条、麻花等用油,是因为需要温度高,故应选择沸点高液体。(2)在充满大量水蒸气浴室内,水蒸气碰到冷水管而液化放热,变为水滴附着在冷水管上,而热水管温度较高不能使水蒸气在其上面发生液化。(3)降温和压缩体积均可使气体液化,液化石油气是经过压缩体积方法使气体液化。第71页8.(广东普宁模拟,23)美国研制人类首架太空战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升空。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以下问题:(1)火箭中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它是经过既又加压方法使气体液化;(2)火箭点燃后,尾部火焰假如直接喷到发射台上
50、,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物态改变来调整环境温度例子。答案(1)降温(2)吸热夏天洒一些水在地板上,会感觉到清凉解析(1)气体液化有两种路径:降温和加压。(2)高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水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从而到达保护发射台目标。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白气”是因为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第72页9.(广东清远清城一模,10)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个“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炭粉直接(填物态改变名称)为高温炭蒸气,字迹消失;在这个过程中,炭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