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寒颤发生机制及处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麻醉科 杜秋磊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页目录1.发生机制及概念2.寒颤危害性3.麻醉原因及不良反应4.预防及治疗5.麻醉之应用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2页寒颤发生机制1.当前寒颤确实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系统共同调整寒颤发生、发展过程。2.寒颤,经过骨骼肌快速节律性收缩而产热,是机体对低体温代偿反应。3.体热再分布是造成寒颤主要原因。4.5-HT,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多巴胺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3页解剖-它在哪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4页发大图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5页寒颤产热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6页影响体温调定点1963年,Feldberg 和Myers首次发觉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在下丘脑视前区平衡状态决定体温调定点水平高低。研究证实往猫脑室注射肾上腺素和其它胺类神经介质可产生对应体温调整效用。如注入5-HT可造成寒颤发生,血管收缩同时升高机体深部温度;相反,如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则可降低体温并拮抗5-HT所致体温升高效应;用相同于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多巴胺注入清醒猴下丘脑可产生相同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但降温程度相对较轻。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7页寒颤危害性1)机体代谢率显著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氧耗为通常25倍,同时二氧化碳和乳酸生成增多,机体经过加强呼吸和心脏作功取得代偿,心肺负荷所以增加,对危重病人可造成心肺功效衰竭。伤口破裂。2)动态心电图证实,体温低于35病人,心肌缺血百分比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病人。3)低温下寒颤,血小板功效可遭损害,凝血级联反应抑制,失血量显著增加,输血量增多。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8页1椎管内阻滞后寒颤发生原因椎管内阻滞后寒颤发生率高达60。剖宫产更高。其可能机制为:1.机体对严寒反应被消弱,2.因为运动神经阻滞可降低肌肉运动和张力而降低产热3.阻滞后外周冷感觉传入信号被阻断,因而中枢不指令增加外周温度等原因致使机体产热降低,中央室温度深入下降,引发寒颤反应。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9页2全麻所致寒颤原因 低温患者从全麻中清醒时,也常发生寒颤,其机理可能是麻醉剂抑制体温调整系统,使寒颤阈值降低,麻醉作用消失过程中,寒颤阈值恢复正常使正常体温阈值之间出现差值,故造成寒颤发生。但值得深入研究现象是:在严重低温状态下,经常不出现寒颤,而体温靠近正常患者经常发生寒颤。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0页3.其它 诱因研究发觉50%患者深部体温为38.4,故认为手术刺激可造成体温调定点上移,造成寒颤发生及体温升高。另外,感染,肺不张(缺氧性寒颤),创面释放致热物质,体表消毒,手术野暴露,散热超出代谢产热及术中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室温过低,病人本身原因等均可造成寒颤发生。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1页预防及治疗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2页预防办法1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1 d,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必要解释,包含硬膜外麻醉可靠性、方式等。2调整手术间温度湿度,降低机体散热在秋冬及初春季节,气温偏低,术前术中保持体温很主要。所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宜提前将室温提升至25左右,麻醉前要给患者盖好被子,提醒医生尽可能缩短皮肤消毒时间。需要注意是,如有条件,应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降低患者术中蒸发散热。另外,不应以自我感觉来判定患者是否舒适,因为患者术中无太多覆盖,且体腔暴露,散热要比普通人大得多。3输入预热液体术中所输入液体及冲洗体腔所使用液体应提前预热,以免无须要热交换所引发体热散失。我们做法是,将液体提前放入40水浴锅内加热,然后用于患者。术中所输库血,可组织台下人员进行适当预热。4术前及术中用药术前应依据患者详细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术中配合麻醉医师给予冬眠、镇痛联适用药,如哌替啶、安定等。5及时处理输血或输液引发致热源反应这类反应除有寒颤外,还有皮疹等临床表现,所以应认真细致观察并加以区分,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6吸氧假如因室温低或其它原因使患者体温降低至3430,机体则经过增加产热和降低散热来保持体温,从而出现寒颤。此时,血糖升高,心率、心律也出现对应改变,氧利用降低,假如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轻易出现低氧血症。为防止此反应发生,术中应连续面罩给氧。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3页寒颤常见手术治疗药品(1)研究证实单胺类物质、抗胆碱,阳离子,内源性肽类物质和NMDA(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兴奋剂等均可作用于体温调整系统,参加体温调整,这些物质现均已应用于临床寒颤治疗,并取得不一样程度疗效。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4页寒颤常见手术治疗药品(2)1.单胺类物质 止痛剂-曲马多(促进5-羟色胺释放)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神经冲动传道减慢)抗高血压药 Ketanserin主要拮抗5-HT、1肾上腺素能受体 5-HT3型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抗呕吐药。2.抗胆碱毒扁豆碱、度冷丁及可乐亭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5页3.内源性肽类物质:在大脑尤其是下丘脑中存在大量肽类物质。依据这些肽类物质对神经冲动影响不一样可将其分为三类:局部应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降低视前区/下丘脑热敏神经兴奋,并激活冷敏神经,故造成高热;应用血管担心素II及吗啡可分别抑制热敏神经及冷敏神经;胃泌素和神经加压素对两类神经纤维冲动传导均含有抑制效应。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可产生剂量依赖性体温降低及寒颤发生。4.阴阳离子:Ca2+可造成体温降低,Na+则可造成体温升高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6页寒颤常见手术治疗药品(3).5 NMDA受体拮抗剂 硫酸镁是NMDA受体拮抗剂,最近发觉其也可拮抗寒颤发生。苯海拉明兼有M及NMDA受体拮抗效应,可用于围术期止痛并可有效防治寒颤发生。氯胺酮是竞争性NMDA拮抗剂,也可用于治疗术后寒颤,但鉴于其还含有麻醉,阻止氨摄取、受体兴奋等效应,故应慎用。.6 兴奋剂 利他林是另一个有效抗寒颤药品。它兴奋效应作用机理是作用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神经纤维突触前部位,阻止这些神经递质再摄取。吗吡啉酮是一个弱效兴奋剂,它主要是兴奋呼吸中枢。另外,氟烷麻醉后,应用吗吡啉酮还含有催醒效应。7 其它(1)全麻催醒药 多沙普仑为一个新型全麻催醒药,研究证实0.5mgkg1多沙普仑迟缓静注可有效治疗全麻术后寒颤发生,且对血压、心率无显著影响。(2)地塞米松,氨基酸也可不一样程度减轻寒颤发生率。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7页试验资料1.Nishimura等表明,全麻术后寒颤与外周体表温度减低相关且年轻病人麻醉后寒颤发病率高于老年病人。2.Crossley观察2595例观察室病人,发觉男性病人寒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青壮年病人高于小儿和老年病人。寒颤发生与病人身高、体重无显著关系。3.Goold报道,术前应用止痛药,寒颤发生率高于不用止痛药者。4.Sessler等对硬膜外麻醉病人,采取【皮肤加热】或不加热办法,结果不加热组寒颤发生率高,鼓膜温度显著降低。5.Sharkey观察30例寒颤病人使用【辐射热治疗】,22例寒颤消失,4例寒颤减轻。6.Joris等选择40例寒颤病人,生理盐水组或可乐定37.5g组寒颤控制效果无差异性,而可乐定75g组在给药后4分钟,寒颤消失率为100;可乐定150g组给药后2分钟内,寒颤全部消失。表明应用可乐定治疗寒颤,疗效显著,并与药量呈正相关。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8页第一次给你们了。!围手术期寒战发生机制及处理第19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