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381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8 卷第3 期2023年6 月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Bimonthly)Vol.18No.3Jun.2023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戴亮(贵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 5 0 0 0 5)摘要: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需要明确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要建立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

2、学体系,加强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多方合力,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关键词: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52On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eaching Ability of Student Teachers in(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550005,Guizhou,China)Abstract:Lying at the core of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3、professions i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teachers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need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in the cultivation.At present,various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such as insufficiental

4、lo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and improper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In the context of the certification of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s,it is necessary for these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and progress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o as to strengthen the faculty constructi

5、on for this profession,and integrate various parties to coop-erate and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Key words: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cultivation自2 0 17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论证实施办法(暂行)至今,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目前,我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已经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认证体系和认证标准,并呈现出如

6、下特点:一是认证标准逐渐完善。教育部定期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不断优化和完善认证标准,提高认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认证数量逐年增加。全国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数量逐年增加,已有10 0 0 多所高校的师范类专业通过了认证,认证覆盖面逐渐扩大。三是认证水平逐步提高。随着高校的积极响应,在认证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认证水平也在逐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3-6 13 3(2 0 2 3)0 3-0 10 8-0 5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DAI Liang步提高,专业认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四是课程设置更加丰富。高校师范类专业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

7、践能力,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样,既注重理论教学,也强调实践教学。五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鲜明。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不仅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学实践能力是教育部明确的师范生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根本标志,是培养未来优秀教师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收稿日期 2 0 2 2-11-2 4【基金项目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省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作者简介 戴亮,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硕士。主

8、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一 10 8 一3期中,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一)实践教学课程目标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将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付诸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种行动能力,是衡量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1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是达成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能够掌握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同时,学生也被培养出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升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师范生的学习过程,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开始

9、。通过实践教学,让师范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难点,并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3.培养职业素养。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向教师过渡的重要阶段。实践教学让师范生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形象,为他们今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4.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能力得以持续上升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教师基本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让师范生懂得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师范生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能力包括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而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教

10、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中非常关键。师范生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能让师范类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登上讲台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2.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实践技能养成的有效锻炼,也是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必备途径。教育教学实践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师范生通过认真的教学实践,掌握教学实践的戴亮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检验教学设计的有效

11、性和可行性,为正式登上讲台作好充分准备。二是师范生通过见习、班主任课程和相关情景模拟实践等方式,学习和掌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尝试作为教师去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应对教师职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作好规划和准备。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的学习,师范生能够知道如何回顾自己已教学的整个过程,对自己已教学过程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以此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下一次的教学作好准备。二、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一)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多

12、为由师专升格的本科院校,学校在升为本科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属性的师范专科学校逐渐演变成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学校综合型多科性发展的过程中,师范特征已经不再是这些高校的唯一标志,师范类专业和师范生的比例往往不断下降,获得的资源投入也相应地非常有限。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所在的地域本身经济不发达,学校获得的外部资源较为有限、办学经费紧张、办学场地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导致了学校资源配置不能满足师范生实践教学需求的问题。一些学校只是具备基本的教学条件,实验室不足,教学仪器设备不足,教育实习场所不足,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滞后于现代师范生培养的要求。(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一些

13、地方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如教育实习时间过短,教学设计难度过大,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师范专业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只是一些基本的课程,大致是基础教育与基本技能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8 学分,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2 学分,育人管理与学生发展(班主任工作)2 学分,教师教育基础实践训练(普通话、三笔字)6 学分,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4 学分。在实际一 10 9 一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运行中,教师教育类课程普遍开设不足,选修课程实际开设较少。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显示为12 周,但实际上集中实习较

14、少,分散实习居多,师范生的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以学科结构设置课程体系,而不是以产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2 1实践课程缺乏融会贯通,重实践形式,轻实践内涵。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大多还在因循以往师范专科办学经验,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毕业实习的环节,而没有把见习、研习等对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导致师范生获得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和指导不足。此外,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融合发展,课程与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群;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

15、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缺乏联系,未能形成阶梯式、递进性的立体化教学实践体系。(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因综合发展等因素,以及各种考核的压力,在人才引进中大多会向新举办的学科专业倾斜,而作为传统专业的师范类专业往往就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同时,师范类专业即便有好不容易引进的人才,往往存在学科专业能力较强,却没有任何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背景的问题。因此无法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给予更好的指导和帮助,造成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类师资力量的薄弱,原有的教师教育特色逐步退化,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弱化。此外,师范类专业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普遍较低,由于高校与基础教育一线缺乏有效互动,未能形

16、成人才互通和流动,高校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内,并不真正清楚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地方本科高校师范专业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导致师范类专业存在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一些地方本科高校,一方面对现有的师范类专业教师的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提升全凭个人意愿;另一方面培养体系也不健全,存在着教师培养进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如果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再弱一些,会直接造成他们教育理念的严重一 110 一)(双月刊)滞后。一些学校固守传统思维,师范教育还在重课程教学、轻

17、课外实践,最新的教育前沿问题没能进人师范生培养过程,师范生的视野无法得到有效扩展。一些教师重知识、轻素养,教学方法缺乏实质性的改进,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仍事实存在,质疑、对话、辩论的课堂氛围少有出现,学生的研习往往沦为过场。师范类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知识体系未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新时代师范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五)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缺乏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量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对师范生实践

18、能力培养的评价往往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各种类型作业的检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赋分,但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判断和评估。在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研习等环节的教学评价中,多以各类书面材料为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而缺少对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所获得能力的过程性考核,动态性评价不佳。3 一些学校即便已经开展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但部分教师未能吃透认证标准,也仅仅是机械地将实践能力纳人到达程度评价模块中,甚至是生搬硬套以求完成任务,未能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六)协同培养的机制不健全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其实重视的只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果,并不关

19、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的有机融合的过程培养。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不尽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理念较为落后、视野不够开阔,教学管理部门、职能部门、教辅部门之间相互推,对教学实践基地的管理较为松散、粗放,学校与教学实践基地的沟通交流不够,未能形成各方合力,从而直接影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而且不少地方高校的师范类专业数量只占本校专业总量的1/4 至1/3,与专门的师范院校或传统综合性大学相比,师范生培养的软硬实力尚有一定的差距,生源质量、培养环境、培养过程也还不尽理想。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范类专业肩负18卷3期着为

20、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教师的重任,因此,如何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使师范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是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三、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针对具有师范类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开展的一项认证工作,旨在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素质,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地方本科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构建多维度、全程化、内外并行、协同发展、成果导向,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一)构建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本科高校既不如传统的师范院

21、校办学专精,又不具备老牌综合性院校的声望与优势,因而在资源配置、生源质量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通常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发展,就需要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上多思考,丰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形式多样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加强课程建设是贯彻师范类类专业认证理念下教学改革的关键。地方本科高校要遵循认证理念,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群,构建教师职业前培训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夯实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教师教育类

22、课程的比重,除了按照传统习惯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外,还可以以提升师范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增加覆盖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职业理念和道德规范、教师文化素养、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法律法规、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增加师范属性的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获得实践能力养成。2.加强第二课堂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这一文件精神,仅仅依靠戴亮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23、养策略探究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是肯定不够的。但是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总学分相对固定,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果所占比重较大,势必挤占其他专业课程的学分。因此,在第一课堂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科学设计和有效开设第二课堂尤为重要。地方本科高校一方面可以从丰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出发,通过学生社团、协会组织,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书法绘画、沟通交流等教师教育相关技能加以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职能部门的协作沟通,直接设计和开展关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与竞赛,使师范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更多的实践能力锻炼。3.实现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

24、程的有机融合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在地方本科高校每学期应同时开设,使师范生在学习学科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得到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把自已备课时对于每一课堂教学的思考分享给学生,使学生感悟教学设计的过程。例如在数学与应用师范类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数学分析 这一课程内容时,在课程教学之初,可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分享给学生,以增强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课程教学之中,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增强学生今后抓住重点、难点的能力;课程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今后教学反思的能力。这种学科专业讲授与教师教育方式的融合,能

25、让师范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升。4.实施递进式的教育实践能力训练地方本科高校对师范生大学四年的培养,应实施递进式的教育实践能力训练,从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教师礼仪)练起;进行优秀教学案例课录像观摩、讨论;进人中小学课堂见习;组建教学小组模拟教学;开展教育教学实习。这种阶梯式、递进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能使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师范类专业的大学四年,使师范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模拟、实习,循序渐进地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能力。5.组织开展各层级的教学实践能力竞赛地方本科高校要广泛开展各层级的教学实践能力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训,推动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效提升

26、。组织全层级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将即兴演讲、教学语言、教案制件、课件一 111一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制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技能竞赛的评分依据,既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语言表达、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也能实现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引导和提升。有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还可以将即兴演讲、教学语言、教案制件等环节逐一设置赛事,对师范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加以强化。实践证明,各级各类竞赛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二)加强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而师范类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应尽之义。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承担着师范生

27、职业能力养成的重任,除了自身要潜心研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人课堂教学外,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参加中小学课程教学实践,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和中小学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身示范,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人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1.合理规划和建设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对于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师范教育是其历史之根,因此师范类专业的建设是不可以随意弃之如蔽,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牺牲师范类专业。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师范类专业在学科之外的教育背景,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有意识地加以考虑和规划。2.打通师范类专业师资进修、培训、交流的通道除了对师

28、范类专业教师开展学科专业方面的进修、培训外,地方本科高校还要充分考虑与地方教育机构、中小学的合作,建立起互通交流的渠道。既要让中小学一线教师走进师范生的培养课堂,也要让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真正与中小学生交流,产生教学互动,这是让师范类专业教师了解行业一线、了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3.设立相对独立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评价体系教师教育类课程具有高校一般公共课的特点,也具有实践性强、因学生个体不同而需要个体指导等特点。因此,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地方)(双月刊)本科高校有必要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特点,对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三)形成多方合力,建立协

29、同培养机制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并不能完成,需要校内与校外协作,建立、完善协同培养机制。1.在校内,地方本科高校应进一步明确顶层设计,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资源配置,在办学经费、教学仪器设备上给予保证。教学的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开阔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学生的管理部门要配合第二课堂的建设,将教学实践活动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的实施部门要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多为学生提供观摩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加强基础教育教师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2.在校外,地方本科高校要寻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

30、赢得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要与地方中小学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促进师资的交流和互通的同时,有效实现师范生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当前,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为地方培养优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加大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投人,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资源配备水平,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配合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水平。参考文献:1彭艳红.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 0 2 0,3 7(9:71 77.2杨冬梅,李娜.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阴山学刊.2 0 2 0,3 3(4):9 8-10 2.3于录艳.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2 1,3 7(12):10 1-10 5.【责任编辑戴岳18卷一 112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