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兴市桥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含污染防治专项评价)
32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XXX兴市桥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3月15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兴市桥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XXX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XXX发改备案[2010]2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72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871.9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00
总投资
(万元)
39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9.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23%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计投产日期
2011年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XXX兴市桥横跨小江,位于小江与锦江交汇口上游约800m处,南端(小江左岸)为原XXX人民政府办公楼(已搬至XXX)和环城西路,北端(小江右岸)为XXX长途客车站和锦江南路。该桥建于1992年,为一座跨江人行拱桥,桥梁与河道基本正交,桥长90m,桥面净宽5.6m,设计人群何载为3.5KN/m2。长期以来,兴市桥作为小江上一条重要的人行通道,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素有“XXX东大门”之称的XXX,锦江河贯穿整个市区,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桥梁建设发展迅猛,旧桥改造也成为当务之急。为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兴市桥改扩建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对兴市桥改扩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并结合XXX环境保护局的管理要求,编制了《XXX兴市桥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含污染防治专项评价)》,呈报XXX环保局审批。
二、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将保持原兴市桥桥面宽度,疏解左岸环城西路,右岸锦江南路方向人流,在原桥基础上两侧分别加设同弧度新桥体,功能改为风雨桥,在新建的桥面上及桥头设置两层木结构的风雨楼,拟将其打造成一座景观商业廊桥。桥上部构造采用1×75m钢筋混凝土箱型拱,单侧桥体桥面宽7.18m,全长96.09m。
本工程总投资3900万元,用地面积7871.9m2,工程用地不涉及拆迁。项目总建筑面积3611.1m2,其中:商场面积2561.6m2、过道建筑面积904.1m2、管理用房建筑面积61.2m2、公厕建筑面积84.2m2、建筑密度38.7%、容积率0.46。
三、桥面设计要点
1、本桥上部构造采用1×75m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面宽7.18m,拱上结构为空腹式腹拱,下部构造采用拱座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设计桥面高程:254.33m。
2、桥面设双向纵坡5.6%,竖曲线半径为77.4m。
3、新桥桥面与原桥桥面设1cm缝。
4、为避免基础施工开挖对原桥的影响,新桥开挖到一定标高后,设桩基。
5、主拱圈横断面为单箱双室结构,按温升25℃,温降15℃进行设计,拱圈为等截面悬链线,拱轴系数m=3.5,矢跨比f=1/7.5,拱箱全宽6.55m、箱高2.0m;主拱圈横隔板采用30cm、20cm厚两种;在横墙及建筑立柱下为30cm,其余为20cm。
6、主拱上腹拱,分为端腹拱和一般腹拱,端腹拱按三铰拱设计,其他腹拱按无铰拱设计。
四、主要附属工程设计
1)附属建筑
兴市桥改扩建后仍为人行桥,新建的两侧桥面及桥头设置两层木结构风雨楼,总建筑面积3611.1m2。风雨楼以XXX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富饶的山水景观资源为依托,在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将脚楼,骑楼,牌坊,风雨桥等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改建后项目可兼具人行、景观、商业等功能。
2)给排水设计
(1)给水工程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商铺用水、公厕用水,均由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供应。
根据工程规模及用水指标测算,项目建成后的用水量见下表。
表1 日均用水量计算统计表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量标准
数量
用水量(m3/d)
排水量(m3/d)
1
商业用水
5.0L/m2.d
2561.6m2
12.81
11.53
2
公厕用水
0.1L/s·卫生器具
12个
17.28
15.56
3
未预见用水
∑(1~2)×10%
---
3.01
2.71
4
合 计
---
---
33.10
29.80
注:用水量标准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确定;公厕卫生器具(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数量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确定。
(2)排水工程
项目设计在桥梁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小型雨水口,雨水排入靠桥墩设置的雨水立管,由立管引入纵向雨水排水管,纵向雨水排水管再引入路面雨水系统。污水则由污水管网引至桥两侧分别设置的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路面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新型塑料排水管材,桥墩上的雨水立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检查井采用条石砌筑或混凝土块砌筑,井盖、盖座及爬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成品。
鉴于本项目所处的小江河段属Ⅱ类水体,环评要求项目在后期设计中必须做好排水设计工作,雨水、污水需分别经收集后进入桥梁两端的市政雨、污水管网,禁止在桥体上设置雨水及污水排放口,以确保小江水质不受污染。
3)供电工程
本工程处于中心城区地段,供电方便,可就近接入市政供电电网。
五、主要技术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3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设计指标
1
桥梁功能
人行桥+商业廊桥
2
人群荷载
3.5kN/m2
3
桥面纵坡
双向,5.6%
4
桥面宽度
原桥5m,新桥7.18m
5
设计洪水频率
1/50
6
设计洪水位
251.08m
7
通航等级
现为Ⅶ级,芦家洞电站蓄水后为Ⅵ级
六、施工安排
1、施工安排
根据项目施工计划,该项目建设期预计总共为6个月(即2010年3月~2010年9月),施工期较短,施工营地设置在原老市政府内,市政设施设备均较为完善。按平均上工人数50人/d,施工日按150d计算,项目施工总工日为7500工日。
2、建筑材料
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不设置拌合场,直接购买商用混凝土,预计总用量约3000m3。本项目预计需钢材500t,木材350m3,均直接在XXX购买。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改扩建项目,拟建区域位于城区。原有大气污染主要是周边单位及居民燃煤产生的SO2、烟尘以及公路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NOx等;水污染主要是周边单位及居民生产生活污废水;噪声主要是城市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环境问题为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本项目横跨小江,位于小江与锦江交汇口上游约800m处,南端(小江左岸)为原XXX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已搬至XXX)和环城西路,北端(小江右岸)为XXX长途客车站和锦江南路。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XXX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武陵山脉主峰——XXX和XXX地主峰——雪峰山之间,地表形态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最高点海拔1149米,最低点海拔205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山地占55.9%,丘陵占32.4%,山间平坝占11.7%。
本项目所在桥位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最大(左岸)20.32m;在右岸桥台处地形为斜坡(为阶地冲洪积细沙和粉土),在左岸桥台处为陡峭岩石斜坡,河面宽70m,经2009年11月20日下午实测该断面处河水深约5m,水位高程238.63m,由于下游5km处为XXX电站,由于电站改造蓄水,回水位将在现有水位高程上增加5m。
桥区处于低山河流侵蚀、岩溶溶蚀地貌,地貌单元有河流Ⅰ级阶地,以岩溶地貌为主。
地质构造:桥位位于北东向保靖XXX区域型深大断裂(F1)东侧,据拟建桥位区100m,通过地质调查,桥位区无断层通过,区域性大断裂对桥区无影响;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43°<30°。
在桥台基坑开挖时对节理发育形成的不利结构面要引起重视,避免在基坑开挖时基坑边坡易沿不良结构面形成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
气候:XXX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XXX城区是省内三个高温区之一,气候特点:春暖多变,夏季炎热,秋温速降,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16.9℃,极端高温42.5℃,极端低温-9.2℃,年积温4600℃~5300℃,10月~翌年4月带有连续阴雨天气,全年日照时数1100~1260h,无霜期280天以上,热量丰富。总云量7.9成,年平均风速0.9m/s。全年以NE风为多,冬季盛行NE及ENE风,夏季盛行S风及SSW风,全年主导风向为NE及ENE风。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水文:XXX境内河流多,密度大,俗称四十八溪,以锦江为干流,10km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km,主要有XXX等,流域面积几乎与全市国土面积相当;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0mm至1400mm。XXX,与小江汇合后称锦江。锦江于XXX注入XXX,最后汇入XXX。XXX区河段平均流量29.8m3/s,枯水期流量18.2m3/s,洪水期流量119.1m3/s。
本项目桥位桥轴线跨域小江河(距锦江汇合口约800m),与之近于垂直,河床常年流水,根据2009年11月25日XXX一○三队工程勘察公司出具的《XXX兴市桥改扩建工程桥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查时该处河水面宽70m,水深0.00-5.00m,水流较平缓,水力坡度为1%,河水流量约40m3/s,流速约0.08m/s,河水高程为238.63m(实测),常水位239.46m;50年一遇洪水流量3530m3/s,流速约2.50m/s,50年一遇洪峰水位249.67m;100年一遇洪水流量4060m3/s,洪峰水位253.88m(1995年7月1日);新建成XXX电站后,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251.08m;电站蓄水回水水位244.46m,该桥设计桥高程254.33m,洪水位对桥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通航条件:根据XXX交通局关于XXX锦江西门至XXX段通航标准及过河建构物净空的说明,XXX锦江属国家七级航道,待芦家洞电站蓄水后水位将提升5m,航道标准均能达到国家六级航道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航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天然和渠化河流六级航道标准及水上过水建筑物通航净空如下:过河建筑物净高6m;单向通航孔净宽为25m,上底宽18m,侧高4m;双向通航净宽为40m,上底宽33m,侧高4m。故本项目按照国家六级航道标准设计,通航净宽40m,侧高4m。
地震烈度:依据《中国地盐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工程地区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建筑地段属抗震有利地段,场地无液化土层,工程场地较稳定。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彭水电站蓄水后,水库水体荷载小,对深部地应力影响小,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
据上述资料分析,区域稳定性判断为基本稳定区,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对于本桥,提高一度按Ⅶ度设防。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对桥位区区域地质调查表明:桥位区内无断层通过,无滑坡、泥石流、崩塌、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土构成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无地震史;地层简单,岩层稳定。桥位区整体稳定性较好。
综上所述,场地整体稳定,适宜修建拟建建筑物。
植被生物多样性:全市共有林地面积80.93万亩,天然林面积75万亩, 森林覆盖率35.6%,植物种类3700多种,其中各种树种320多种,中医药植物400多种,主要有红豆杉,金银花、五倍子、桔梗等;经济林木100多种,主要有杜仲、猕猴桃、柑、淡竹、油桐、油茶、吴萸等;用材林上千种,主要有松、柏、杉和各种阔叶林木等。目前项目所在位置地处城区,植被以城市绿化用树为主,生物多样性较为简单。据现场调查和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需砍伐4棵白杨树(Populus alba)为落叶乔木,是一种很普通的树,生存能力极强,用途多样,可以当柴烧,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等。
经调查,项目所在地未发现属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人口
二、社会经济概况
2009年XXX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4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比年初计划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72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18.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96亿元,同比增长13.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6.6:38.3:45.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1、6和6.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43.8%、48.2%。财政总收入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20.03%,实现了财政总收入四年翻番的目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3亿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47元,同比增长11.8%。
三、教育、医疗
2009年,全市辖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3522人,教职工977人;中等专业在校学生8047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41542人,教职工1986人;小学122所,在校学生38893人,教职工数209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4%,初中入学率为95.7%。全市卫生机构(不含诊所)有37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5个,床位数1731张,卫生技术人员1528人;其中:医院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1555人,床位数1678张。
本项目周围无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处城区,区域环境质量如下:
环境空气: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
地表水:本项目横跨与小江河上,小江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
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处城区,主要为锦江南路等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区标准要求。
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属城区生态环境。
主要环境问题为水污染、交通噪声污染。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保护性质或规模
执行标准
水环境
小江
横跨
小型河流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大气环境
居民及单位职工
项目所在区域小江两岸
行政办公及居民集中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
居民及单位职工
项目所在区域小江两岸
行政办公及居民集中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
生态环境
小江水生生境及城市生态系统
施工影响区
----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文物古迹等特殊保护目标。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类
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Ⅱ类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污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噪声:本项目建成后作为商业门面,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区标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总
量
控
制
标
准
本项目营运期污水经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得直接排入小江。因此本项目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如下:
COD : 0.0t/a
NH3-N: 0.0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废水、废气、噪声、废渣
废气、废水、噪声、垃圾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基础开挖
勘察设计
人员通行
商铺入驻
营运管理
桥梁建造
征 地
放 线
附属工程
营运阶段
施工阶段
设计阶段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1)水面施工(搭建支架)会对水上交通和航运安全、水环境、水生环境产生影响;桥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运输和储存不当会对小江水质和水生、陆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管理不当,会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挖、填工程会破坏当地植被,影响景观,同时对水文地质环境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4)材料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会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和公共健康。
5)施工现场、施工营地等场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营运期
1)随着桥体的完工和商业门面的营运,两岸将恢复通行,商铺营业性社会生活噪声对近邻居民区和单位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
2)跨河桥梁对船舶航运安全存在负面影响。
3)商业门面、公厕等将产生污废水。
4)商业门面营运和过往人群活动将产生生活垃圾。
5)公厕如管理不善将产生恶臭,影响大气环境。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
扬尘
少量
少量无组织排放
施工设备
CO、NOx、HC
少量
少量无组织排放
水
污
染
物
施工期
生活污水
720m3
COD
200mg/l 0.14t/a
经隔油、沉淀、化粪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SS
250mg/l 0.18t/a
NH3-N
20mg/l 0.01t/a
营运期
商铺、公厕
10877m3/a
SS
150mg/l 1.63t/a
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COD
200mg/l 2.18t/a
BOD5
80mg/l 0.87t/a
NH3-N
20mg/l 0.22t/a
固
体
废
物
施工期
施工现场
固体废物
1000m3(施工期)
移挖作填,不排放
施工营地
生活垃圾
6t
处置量: 6t;
排放量:0
噪声
施工期:施工作业噪声,其源强声级在70-100dB(A)之间。
营运期:主要是人行及商业等社会噪声,一般在60dB(A)左右。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1.破坏植被
项目所在位置小江两岸有少量植被,主要为白杨树及灌木等。桥台开挖将对现有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本项目工程量较小,据现场调查和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需砍伐树木共4棵,均为白杨树。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植被的影响有限,且工程建成后将实施绿化(植树种草,绿化面积200m2,绿化率2.5%),可使受破坏的植被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恢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本项目不设置混凝土拌和站,故无生产性废水产生,施工阶段主要是桥台地基开挖时泥土进入河内及支架架设过程中水面施工对水质的影响,会使得局部河段受影响区SS有所升高,但项目施工期较短,且开挖量不大,故不会对水质产生质的影响;营运期商业门面的废水经收集和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小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根据上述分析,预计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小江水生生物生境带来明显的影响。
3. 水土流失
本项目土石方总量预计为1000m3,其中,大桥桥台右岸挖土石方量为600m3,填方量为520m3,弃方80m3;左岸挖方量为400m3,填方量为480m3,需要借方80m3。项目经土石方平衡后无弃方产生。经现场调查了解,项目右岸桥台开挖土石方均未进行拦渣等措施,直接挖方于河道内,有占用河道的现象。极易产生水体流失,特别是随着雨季的来临,土石方有可能受水力侵蚀作用,对下游局部水域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中将造成裸露面积增加,将改变土地原有功能。此外,占地还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使土壤变得疏松,影响径流入渗量及汇流时间,进而影响土壤的侵蚀状况,新增一定量的土壤侵蚀面积,并可能形成局部的水土流失,对工程下游水体有一定影响。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雨季,故环评要求施工方对现状堆积于河道中的土石方及时的进行清理,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堆存,并视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挡土墙进行保护,待需要填方时及时进行回填综合利用。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不是很大,采取以上的保持措施后,不会对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 对景观的影响
该项目地处城区,原兴市桥将保持原有的形貌,不作改变,项目仅在原桥体两侧加设同弧度新桥体,在新桥面上及桥头设置两层结构风雨楼,形成商业门面及外挑走廊。其建设将一定程度上破坏桥位两侧的原有植被,占用一定的城市用地。项目建成后,该桥风雨楼本身就将形成一道城市风景线,改善原有的单一桥面的局面。
由于该项目横跨小江,景观视觉较为敏感,为确保改扩建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成为小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该片区的标志性景观建筑,评价要求本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景观设计,设计方案须经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混凝土直接通过外购,场区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的水污染源为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根据业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大桥建设期为6个月,总工日预计为7500工日,施工天数为150d。以平均每天50人,用水量120L/d·人计,则项目施工期生活用水量为6.0m3/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大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4.8m3/d,施工期总共产生污水量为720.0m3。项目施工营地设置在已搬迁的市政府内,食堂、浴室、厕所等均利用原有设施,生活污水可经原有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需在河道内设置四个支架,其施工过程将使局部水体产生混浊,水质变差,但支架施工量较小,随着支架安装水下部分施工结束也将不复存在。故对小江水体的影响较小。此外,桥台开挖中将产生一定的土石方,其堆存不善将会对局部水质产生影响。据现场踏勘,项目右岸桥台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大部直接堆放于河道内,对河道有挤占现象,这部分土石受到水力侵蚀的作用,将会使得下游局部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使得局部水体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雨季,将会使得该河段水土流失加剧。故环评要求施工方对现状堆积于河道中的土石方及时进行清理,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堆存,并视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挡土墙进行保护,待需要填方时及时进行回填综合利用。
本项目紧邻XXX市政污水管道,特别是左岸段管网裸露在地表上,本项目施工将对其产生影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以免管道破裂漏水造成水环境污染。
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道路扬尘,其主要来自施工现场原材料堆场、运输车辆、机械作业过程中扬起的灰尘。据经验数据,在风速为1.2m/s或2.4m/s,下土方和灰土的装卸、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以及材料运输时,距离50~150m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11.7~5.0 mg/m3。因拟建项目施工工期较短,待施工完成后影响即行消失,故不存在长期影响。建议施工时尽量润湿路面,对砂石料堆场进行覆盖等,以减少起尘量。
2)燃油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挖掘机、自卸卡车等重型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运行产生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HC等,将对施工区域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选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项目处于城区,供电方便,已引进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生活可使用电能及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厨房油烟通过烟道排放,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于挖掘机、车辆运输、振动泵等,噪声级在70~100dB (A)左右,影响范围一般在200m区域内。为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应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通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时序,减少高噪设备的使用频率、加强对一线操作人员的环境意识教育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安排白天施工,夜间(晚上10:00~次日早上6:00)禁止施工,因施工必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需事先申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同时公告附近居民和有关单位。各施工点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此外,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营地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按每人每天垃圾产生量0.8kg,施工人员50人计算,每天垃圾产生量为40kg,施工期共产生垃圾6.0t。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及时、集中清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总挖填方量预计为1000m3,其中,大桥桥台右岸挖土石方量为600m3,填方量为520m3,弃方80m3;左岸挖方量为400m3,填方量为480m3,需要借方80m3。经初步工程设计,整个工程可以做到土石方的平衡,不会产生废弃土石方。
5.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原兴市桥将关闭通行,这将给桥梁辐射范围的两岸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居民出行必需绕道而走。但从整体来看,XXX有多座桥梁可以通行,且项目建设期较短,待建设完成后该影响便后自动消除。此外,项目建设材料的运输及堆放将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项目紧邻的锦江南路路段出现交通拥挤现象。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根据用、排水量预测,本工程营运期废水主要有商铺污水、公厕污水,废水产生量(含未预见排水)为29.80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SS150mg/L、CODCr200mg/L、BOD5 80mg/L、NH3-N 20mg/L。评价要求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得直接排入小江,减小对小江水环境的影响。
为防止环境污染及风险隐患,切实保护小江水质不受污染,评价要求项目建成后桥上禁止设置餐馆和经营危险化学品。此外必须做好排水设计工作,雨水、污水需分别经收集后进入桥梁两端的市政雨、污水管网,禁止在桥体上设置雨水及污水排放口。
2. 声环境影响分析
该桥改扩建完成后一旦投入营运,人行量将会恢复;随着商业门面的开业和营运,人行量还会有所上升。项目主要的噪声来源为过往人群以及商业门面营运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只要加强该商业步行街的管理,减少吆喝声及高噪设备的进入,对当地声环境的影响不大。
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设计在新桥桥面上及桥头设置木结构商业门面,这些门面主要以销售当地土特产为主,不设置餐馆,故营运期基本无废气产生。
此外,项目营运期需加强对公厕等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保持公厕洁净,生活垃圾每日清运,防止恶臭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4. 风险影响预测分析
项目是一座商业廊桥,改扩建完成后将设置商业门面,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桥梁,人流量将有所增加,保持桥梁安全事关重大。大桥落成对通航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出现船舶的撞桥事件,有可能造成桥梁倒塌等事故。桥梁设置商业门面,如经营危险化学品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应注重通航能力、大桥承载能力以及抗震能力等方面的论证;项目建成营运后大桥管理处应加强对大桥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定相关的准入条件和管理规范,禁止经营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通过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产生。
二、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阶段
(1)建设业主单位,应设定专人负责处理大桥建设和营运期所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承包商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发生的环境问题,监督在施工期间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并且要求承包商至少有一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环境保护工作,以配合业主共同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2)承包商应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采取最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管理。同时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以及所运送的建筑材料等。减少对水域污染的可能性。
(3)桥台开挖出来的土石方不能随地堆放,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4)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对落入河道中弃渣进行清理,并纳入项目环境监理中。
(5)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减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与休息的干扰。施工机械噪声大的设备,在夜间22:00~次日06:00应中断施工,以保证居民夜间的正常休息。由于项目需关闭兴市桥达半年之久,施工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的方便方面难免产生不少的干扰。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缓解干扰之外,还应该由承包商在各出入口及居民点张贴告示。请行人或居民给予理解和支持,使因施工而受到影响的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在行动上给予支持,以减少施工造成的不协调性,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
(6)施工人员驻地的环保措施要求,应按本报告规定执行。对河道及时进行清理,将土石方堆存到合适的位置,并及时回填。
(7)施工中要加强对污水管道的保护工作,以免管网破裂引起水环境的污染。
(8)施工方应协同交通管理部门制定较为合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时间,以减少项目运输对局部路段带来的运输压力。
2.营运阶段:
(1)大桥管理处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编制好大桥养护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计划执行中发生的问题,负责桥梁养护工作的检查,采取措施提高桥梁的运营服务质量,保证桥梁安全。
(2)大桥管理处应负责路政管理,保护桥梁及附属设施,维护桥梁养护施工的正常秩序。通过检查及检验,系统地掌握桥梁技术状况,较早地发现缺陷、损坏等异常情况,提出养护措施,保证桥梁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3)大桥管理处组织现代化养护、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开发,负责桥梁运营情况调查。培训和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技术装备,提高管理水平。
(4)大桥管理处负责做好污废水的处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公厕等环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5)加强对各商铺的管理,减少噪声等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为大众娱乐休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
扬尘
润湿路面
达标排放
燃料废气
CO、NOx、HC
选用优质设备和燃料
达标排放
营运期
公厕、垃圾筒
恶臭
加强管理维护,垃圾每日清运
降低影响
水
污
染
物
施工期
生活污水
BOD5、COD、SS、NH3-N
隔油、沉淀、化粪处理
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营运期
商铺、公厕废水
BOD5、COD、SS、NH3-N
化粪池处理
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固
体
废
物
施工期
施工现场
固体废物
全部用于项目回填
施工营地
生活垃圾
集中清运,送垃圾填埋场处置
噪声
施工期:夜间(22:00—6:00)不得进行噪声超标的施工作业。
营运期:加强管理,减少社会噪声的影响。
其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1)施工前应作详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时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开挖面,以减少对生境的破坏;开挖中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对于多余土应合理布置堆放场地,避免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变化。
2)在桥梁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如基坑开挖弃方的合理处置、必要的护岸和导流设施的修建等,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以控制工程涉及区的环境污染。对工程涉及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文明施工,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4)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中的要求进行实施。
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概况
XXX兴市桥横跨小江,位于小江与锦江交汇口上游约800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