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424342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学鉴赏与评论 教 学 大 纲一、说 明课程编码:10141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汉语言) 学 时:28学时理论讲授8学时实训学 分:2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文学鉴赏与评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汉语言)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研究或一般性文学研究而开设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为专业课知识打基础。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

2、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3、本课程为期一个学期,共36课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1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2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

3、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3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4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专题

4、讨论、随堂议论、课堂提问、教学录象等形式,多环节、多途径、多手段地学习。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 概说:文学与文学的欣赏(4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及文学文本的概念,掌握文学文本欣赏的一般性质和步骤。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教学目的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文学欣赏的定义、文学与文学欣赏的联系以及文学欣赏的一般性质教学难点 文学美的品鉴一、 文本欣赏的意义1、 什么是文本。2、 文本及文学文本文本、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文学文本二、 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1、 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的过程。2、 读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三、 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1、 文学文本的理解

5、角度问题阅读的多重角度。实用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审美的理解2、 文学欣赏的态度。四、 释义与“辨味”1、 释义。2、 辨味。3、 释义与辨味的关联。五、“我情注物”与“物移我情” 1、“我情注物” 2、“物移我情”六、修辞中的通感与接受中的联觉4、 通感的定义5、 联觉的定义七、 术的高下与趣味的雅俗a) 文学史上“雅”、“俗”问题b) 雅文学、俗文学c) 雅与俗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 诗歌文本的解读(8理论学时2课时实践)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诗歌文本的美学特征及基本构成,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文本基本表情形态及诗歌文本解读基本途径和方法。教学重点 诗歌的文体特征、解读诗歌

6、的方法教学难点 诗歌的隐喻和象征第一节 诗文的分野及其文体特征(2学时)一、 诗、文学的定义二、 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与文三、 诗与文的特点四、 诗歌的外形式与内形式1、 诗歌的外形式诗歌句式与音韵上的特征(美视与美听);诗歌外形式造就的美学意味;2、 诗歌的内形式诗情、诗意、诗味及其感性显现;诗歌的内形式及其作为诗歌表情形态的意义;第二节 诗语的独特性(2学时)一、 诗歌语言的特性与日常语言相比,语序、语词、不合常规的语义组合、语言的佯谬个案解读:一篇诗歌的的语言特点二、 诗歌的声音与意味1、 诗歌的“声音”2、 诗歌的“意思”与“意义”语音的组合与意义的关系语音组合形成某种特殊意味的两种方式第

7、三节 诗歌的修辞(2课时)一、悖论与反讽1、悖论的定义2、反讽的定义、修辞特征、基本类型二、隐喻与象征3、 隐喻的定义4、 隐喻的喻词和本题5、 诗中的隐喻与作为一般修辞手段运用的隐喻的区别6、 诗歌象征的源流7、 象征的形式8、 象征和隐喻第四节 诗歌中的对称与对比、跳跃与省略(2课时)一、对称与对比1对称、对比的定义2文本解读二、与省略三、 可听的曲与可读的词第四节 分析讨论课(两课时)具体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理论,解读欣赏一篇诗歌第三章 散文文本的欣赏(6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散文文本的基本美学特征,指导学生掌握散文抒情、叙事、说理的基本技巧以及选材

8、、构思和语言运用的基本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解读散文文本。教学重点散文的真与美、情与理教学难点散文的文体特征i. 概述:散文的美学特征(2学时)一、 散文概念所指的流变二、 散文的真、美、散1 散文的真与散文格调美的体悟2 散文的美与散文的趣的玩味3 散文的散与散文表达的自由不羁三、 散文的情思1 散文的抒情与诗的抒情2 个案解读:散文情思的传达四、 散文的理趣1、 散文的说理于一般说理文的说理2、 理趣及散文理趣的形成3、 个案解读:散文之理的寻绎和趣的品味ii. 散文的“大”与“小”;“形”与“神”(2学时)一、 文的以小见大1、 散文的小与散文的大2、 个案解读:从小见大二、

9、 散文的“形”与“神”1 散文的形2 散文的神3 散文形、神的关系4 个案解读:散文解读中的由形见神第三节 散文的格调和气势(2课时)一、 格调与气势1散文的格调之美11散文格调之美的体现12散文的格调对于形成散文美的意义13个案解读:散文格调之美的品鉴2散文的气势21散文的气势22散文气势的形成第四节 分析讨论课(两课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散文理论,分析一篇散文,并讨论分析。 第四章 小说文本的欣赏(10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叙事的一般技巧,以及现代小说创作的流变,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小说解析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小说的文体特征、

10、小说叙事的一般技巧教学难点 叙事技巧的分析第一节 概述:小说文体的形成及其演变(2学时)一、 小说的叙事性1小说构成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背景(环境)2小说叙事技巧概说 小说叙事技巧作为文本与读者交流的艺术的意义;二、 小说文本解读的基本层面“讲”故事与“读”故事1故事层面的解读2叙事层面的解读三、 现代小说的流变第二节 故事与人物(2课时)一故事与人物1人物小说的核心因素2人物与故事的关系二从说话看出人物1讲述的定义2展示与对话3叙述者的语言第三节 “闲笔”、叙事者、叙事角度(2课时)一故事讲述中的“闲笔”1闲笔的定义2“闲笔”不“闲”3闲笔的艺术功能二、小说的叙事性1“谁”在讲故事叙事者

11、叙事者与作者的区分2叙事角度 全知叙事 主观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 第三人称叙事3叙述语气第四节 原型与互文性、意识流小说与“元小说”(2课时)一、 原型1、 原型的历史渊源2、 原型的定义3、 作品中的原型形象4、 荣格、弗莱关于原型的观点二、互文性5、 互文性的概念6、 互文性的表现 语言、结构、情节、人物、体裁7、 互文性的作用三、 意识流小说1意识流的概念 美国詹姆斯的提出 意识流的三层意思2 意识流的广泛性3意识流的代表作家、采用的艺术技巧四、“元小说”或“超小说”1元小说的概念2元小说的作用3元小说的具体技巧第五节 真实、哲学意味(2课时)一、荒诞1荒诞的定义、哲学依据2如何解读荒诞小

12、说3荒诞与真实的关系4诞派戏剧二、 虚构与哲学意味1虚构的世界2现代主义小说的哲学意味三、 网络文学1网络文学的定义2网络文学的特点3网络文学与人生体验 第六节 分析讨论课(2课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小说理论,分析一篇小说,并讨论分析。 第七节 分析讨论课(2课时)和学生一起探讨本课程的学习感受,回答学生提问。 三、教材:文学欣赏导引 王先霈 王耀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界课程教材)四、参考书目:鉴赏文存 龙协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诗论 朱光潜著 三联书店,1998年版笔谈散文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散文创作艺术 佘树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小说的艺术 英戴维洛奇著 王峻岩等译 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英美小说剖析 玛乔丽博尔顿著 林必果译 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小说技巧探赏 王先霈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英约翰霍华德劳逊著 邵牧君、齐宙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世界名剧欣赏 谭霈生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五、附录教学内容与参考时数表序号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节)备注1概说:文学与文学的欣赏42诗歌文本的解读10包括2课时分析讨论3散文文本的解读8包括2课时分析讨论4小说文本的解读12包括2课时分析讨论5总结课2讨论、回答疑问总计3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