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年)说明书 长 春 市 旅 游 局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年12月 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前 言 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长春市作为全国特大城市、省会城市和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景区、景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确定产业规模,使长春市旅游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受长春市旅游局委托,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担了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拟借鉴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旅游开发最
2、新的规划思想,运用计算机、数字化仪、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结合长春市实际,制定出高标准、高质量,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规划。将宏观的区域旅游开发战略、中观的旅游区规划和微观的主要景区土地的概念性规划融为一体,以指导长春市宏、中、微观三个层面上旅游开发和建设工作。目录基 础 篇1第一章 区域背景11. 东北亚地区12. 东北地区23. 延边、通化、吉林、白城、松原、四平地区24. 旅游资源在区域背景中的地位3第二章 发展现状51. 发展基础52. 发展现状93. 存在问题10第三章 发展条件121. 旅游资源122. 客源市场233. 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5
3、34. 旅游支持系统54战 略 篇56第一章 战略基础561. 机遇和挑战562. 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的判断58第二章 战略目标591. 指导思想592. 基本原则593. 战略目标60第三章 战略方针621. 旅游城市形象定位战略622.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战略653. 旅游产品开发的精品战略654. 旅游交通建设的立体化战略655. 旅游设施建设的国际化战略666. 旅游市场促销的多元化战略667. 旅游软件建设的优质化战略668.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战略66第四章 战略对策681. 解放思想,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动力产业地位682. 加强领导,完善旅游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683.
4、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旅游生产力694. 深化改革,建造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旅游产业群705. 扩大宣传,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706. 科技兴旅,全面提升长春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737. 面向未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748. 加强立法,使我市旅游业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75规 划 篇76第一章 规划基础761. 规划范围与期限762. 规划依据76第二章 旅游发展总体布局781. 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782. 旅游功能分区803. 分区概述80第三章 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831. 旅游产品开发832. 旅游路线设计88第四章 旅游市场开发规划901. 客源市场开发的指导思想902.
5、客源市场开发的原则903. 客源市场开发的格局914. 客源市场开发的目标925. 客源市场开发策略94第五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971. 旅行社发展规划972. 住宿设施规划1003. 餐饮设施规划1024. 娱乐设施规划1055. 旅游商品规划1056.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1067. 旅游环境容量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1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1181. 对外交通规划1182. 市内交通规划120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22第七章 近期重点规划项目1251. 近期规划目的1252. 近期规划原则1253. 近期规划项目1254. 近期规划项目投资概算125第八章 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1281.
6、长春净月潭生态景区规划1292. 长春伪皇宫八大部殖民遗迹1473. 长春电影文化景区规划1644. 长春“一汽”工业景区规划1715. 二道四家乡莲花山滑雪1856. 北山双阳湖观光度假2067. 双阳吊水壶探险观光2138. 农安辽金文化景区规划2179. 榆树五棵树江滨风光景区规划22410. 德惠鳇鱼圈江心岛水上风光22911. 九台莽卡中国东北民俗大观园234附1长春市旅游资源地图制作大纲237附2长春市旅游电子地图设计纲要239 基 础 篇第一章 区域背景1. 东北亚地区1.l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中心东移,东北亚各国未来将成为世
7、界新的经济中心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作议程。根据区域经济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东北亚各国经济上存在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客观基础,导致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和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的区域合作的启动。1.1.1 1991年7月5日15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的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东北亚区域项目会议”上,东北亚各国政府讨论合作问题,决定将图们江地区合作列入优先项目。1.1.2 1992年,“图们江区域开发计划”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作为区域合作决策机构。1.1.3 1995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图们江项目管理委员会”上将其分为中国、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五
8、国委员组成的“图们江咨询委员会”和中国、俄罗斯、朝鲜三个沿岸国家代表组成的“图们江协调委员会”。两个机构之下,在北京设立“图们江秘书处”。1.2 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1.2.1 1997年6月,在中国延吉召开的图们江区域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中国、韩国、蒙古、俄罗斯、日本等五国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合作和投资制定旅游规划,并确认了芬兰旅游开发中心承担“图们江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研究”规划编制。1.2.2 1998年7月,在中国延吉召开“图们江区域开发计划旅游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研讨了图们江地区旅游现状、发展趋势,开辟珲春、罗津、束草水上航线,以及“湄公河多边旅游开发”和“丝绸之路”旅游项目的案例介
9、绍等。东北亚区域旅游开发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产业,通过合作研究,东北亚区域旅游已初具规模。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地域广阔,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共同的发展历史,使东北三省历来经济联系紧密,旅游业区域开发与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2.1 辽宁省位于长春市南部,素以海滨、山地和清入关前人文资源著称,其特点为:2.1.1 区位优势突出。东北与中原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为东北区的“陆上门户”;有绵延数千里的海岸线和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等港口,是沟通东部沿海和世界各国的水上通道,为东北区的“水上门户”。2.1.2 经济实力雄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基础力量雄厚,固定资产总额比重大。随着国有大中企业的搞活,
10、经济实力会大幅度提高,为旅游业提供资金支持。2.1.3 资源丰富多样,品位高。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海滨旅游资源和清入关前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保存好,品位高。2.1.4 资源开发力度强。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证。现已开发了大连、沈阳、丹东、锦州为中心的海滨、山岳、江河风光和清前史迹等旅游产品。2.2 黑龙江省位于长春市北部,素以冰雪、边境、火山景观著称,其特点为:2.2.1 地理位置优越。边疆省份,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有绵长的国境线,界江界湖,地处中国领土的最北端,冬季严寒,开展冰雪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2.2 资源特色突出。自
11、然旅游资源为主,特色突出。如冰雪旅游资源,镜泊湖、五大连池火山遗迹旅游资源,黑龙江、兴凯湖界江界湖旅游资源,扎龙湿地珍稀鸟类旅游资源,小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等。2.2.3 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力度。现已开发了以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黑河为中心的七大旅游区。跨国旅游独具特色。3. 延边、通化、吉林、白城、松原、四平地区3.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东部“门户”,是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以长白山火山风光、朝鲜族民族风情和珲春边境游、跨国游为其特色。3.2 通化地区地处长春东南方,境内的集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冰雪风光、界江边境游和高句丽文化古迹游为其特色。3.3 吉林地
12、区位于长春市东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松花江蜿蜒从市区流过,被誉为“北国江城”。其上游的松花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冰雪、度假、水上活动和文物古迹游为其特色。3.4 白城和松原地区位于长春市西部,以辽阔的草原风光和湿地景观为特色。其中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向海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3.5 四平地区位于长春市南部,是一座英雄城市,解放战争中曾作为战略要地而展开激烈争夺。四平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梨树叶赫古城是两代皇后故乡,以满族风情游为特色。长春市作为吉林省旅游集散地,周边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近邻效应”也为长春市带来
13、大量客源。4. 旅游资源在区域背景中的地位4.1 区域背景分析4.1.1 区域:东北亚各国、东北三省4.1.2 周边地区:延边地区、通化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四平地区4.1.3 4.1.3 项目所在地:长春地区图-1-1 项目所在地空间分布示意图东北亚各国东北三省延边地区通化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四平地区长春地区4.2 4.2 区域背景中地位图-1-2 长春市旅游资源相对地位 延边地区 白城地区 吉林地区 通化地区 长春地区 四平地区松原地区强弱强人 文第二章 发展现状1. 发展基础1.1 区域位置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中游段,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305-4515
14、,东经12418-12702之间,市域面积20571平方千米,市区面积3603平方千米。东与吉林市交界,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西与松原市为邻,南与四平市接壤。 长春市地处东北地区的几何中心,从其更广泛的背景看,近于东北亚中心。连接东北三省的哈大铁路纵贯南北,未来的欧亚大陆桥横贯东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以长春为中心的700千米半径区域内,向东至吉林、延边、长白山、俄罗斯、朝鲜、韩国;向西至松原、白城、向海、阿尔山、蒙古人民共和国;向南至四平、沈阳、大连;向北至哈尔滨、黑龙江、俄罗斯。区域内有长白山、图们江金三角、向海、阿尔山、沈阳故宫、北陵、千山、大连海滨、五大连池、镜泊湖、扎龙等著名的景区、
15、景点。 图-2-1 长春市至主要城市的方位图 佳木斯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延吉 白城 长春 吉林 四平 通辽 通化 沈阳 丹东 锦州 鞍山 大连 大连图-2-2 长春市至主要景区景点方位图 黑河 五大连池 镜泊湖 珲春 扎龙 长白山 松花湖 长春 向海 集安 医巫闾山 抚顺萨尔浒 沈阳故宫 千山 凤凰山 兴城海滨 大连海滨 1.2自然状况 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部,地质构造上处于隆起带与沉降带、地槽褶皱带与松辽坳陷带的过渡位置上,大地构造的过渡性决定并形成了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过渡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有面积不大的低山丘陵,属吉东低山丘陵中的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西列山
16、地,海拔多在400-7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中西部广大地区为波状起伏的台地和宽阔的冲积与湖积平原,属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山前台地海拔多在200-280米,相对高度20-50米,冲积平原海拔多在140-200米,相对高度5-15米,地面坡度和缓。 长春市纬度偏高,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东部山地湿润气候向西部平原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少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干冷漫长。一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低温度-39,7月份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温38,年较差4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双阳、九
17、台年雨量600毫米以上,西北部农安的伏龙泉巴吉垒一带仅为400-490毫米。降水量集中夏季尤以78月份居多,占年雨量的65-70%。冬季降雪,积雪深度2025厘米。 长春市水系较为发育,境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均属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拉林河水系,河流短小、河长小于30公里的约占86%。境内的沐石河、饮马河、双阳河、雾开河、伊通河、新开河由东向西排列,流向东北,先后注入第二松花江,构成长春特有的水系格局。 长春地处东部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向西部半干旱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植被受其影响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既有森林,又有草原,还有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森林草原。其中东部低
18、山丘陵气候较为湿润,生长着针阔混交林。但原始植被均遭破坏,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次生林。西部气候较为干旱与松嫩平原草原相接,生长着地带性植被草甸草原,中部台地位于森林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带性植被为森林草原,主要种类有白桦、山杨、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胡桃楸、胡枝子、紫穗槐、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芦苇等。1.3历史文化 长春市域范围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代,“榆树人”在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流域从事渔猎活动。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正处于旧石器末期,长春地区古人类-青山头人在此生息,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及最初的定居生活。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长春地区的先民也形成了许多群落,活
19、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区域。汉魏晋时期,夫余族建立夫余国,于公元346年迁都农安县,对长春地区进行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开发。 唐代,长春一带属渤海国夫余府辖境,是渤海国重要农耕区之一。辽金时期,长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使得古城、村落、居民点遍布长春各地,人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元代,长春黑土地沦为蒙古游牧民族的牧场。明至清初,这里一直是蒙古族的游牧地和满族渔猎之地。公元1668年,清政府推行“封禁”政策,修筑柳条边墙,边外不准开垦。“封禁”政策保护了原始的自然环境,但也阻碍了长春地区的农业开垦,限制了经济发展速度。1800年,由于关内破产农民的涌入,封禁日弛,迫于事实,清政府在今长春
20、以南17公里的新立城设长春厅,管理农垦事务,进入迅速开发阶段。农垦耕地由过去的零散分布向集中连片过渡。由于厅址新立城在辖境内过于偏南,而且位于伊通河的高漫滩上,地势地洼,易受水患,交通不便。1825年,清政府决定将厅址从新立城沿伊通河北移17公里,迁至伊通河西岸黄土台地上的宽城子(今长春市南关一带),并修筑了城墙,成为农业和商贸的重要集散地,至此,长春市完成了牧业向农垦的转变。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抓紧向我国东北渗透,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哈长段及长大段,并建了宽城子站,成为除旧城之外的第二街区。日俄战争俄国失败后,以长春为分界点,长春至大连段交由日本人经营,长春受日俄两国经济渗透比较明显。
21、由于铁路的辐射作用,境内很快发展起一些小城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次年在长春定都,改称“新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千米,成为一个较大的城市。建国后,长春被定为特别市;1953年8月,划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吉林省省会由吉林市迁至长春,“一五”期间一系列工业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长春工业发展基础。改革开放后,长春市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4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旅游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长春市位于东北亚的核心,东北经济区的腹地,东北亚地区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中心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新的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位于陆桥东端的最大
22、城市长春必将成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东北经济区主要是以哈大铁路为轴自南向北形成一条产业带,长春市正处于哈大线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南北人流、物流必经之地,目前长春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立体网络基本形成,拥有了现代化的运输条件,成为联结和辐射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长春市为省会城市,现辖六区四县(市),即朝阳、绿园、宽城、南关、二道、双阳六区和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全市总面积2057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33万人。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占全市总人口2%左右。长春市在解放后基本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主体,食品、
23、电子、光学、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汽车、铁路客车、机车等行走机械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农业方面,传统的种植业主要品种有玉米、高梁、黄豆、水稻、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西瓜、烟草、油料等。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长春市经济曾一度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下,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九五”期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82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500元,年均增长13.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995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7:46:
24、31.8,到2000年三次产业比重变为17.2:41.4:41.4。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9.6个百分点,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小康。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2. 发展现状2.1 历史回顾 长春市旅游业发展主要始于改革开放后,大体上可以划为三个发展阶段:2.1.1 初创阶段(19791984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中国的旅游业开始步入新的一页。长春市和全国一样,作为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接待了大批的海外游客,其中尤以日本游客为多,他们来长的目的主要是对日本侵略历史那段往事的追忆,旧地重游。其他国家的游客
25、相对较少。在此期间,吉林省旅游局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春分社、吉林省中国旅行社相继成立,主要接待任务由他们承担,长春市还没有自己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2.1.2 产业形成阶段(19851995)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净月潭风景区游客日益增多,为杜绝旅游活动的无序状态,纳入行业管理轨道,1985年成立了长春市净月潭风景区管理局,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在此期间,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海外游客达1万人次左右。旅游业的发展,急需有一行政主管部门来协调管理,1986年10月,长春市净月潭风景区管理局更名为长春市风景旅游局,主管全市的旅游工作。从此,长春市的旅游业纳入了行业管理的轨道。 长春市风景旅游
26、局成立后,旅游业纳入了正规化的行业管理,六大要素均有较大发展,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在此期间,由于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促销滞后,旅游业总体呈波浪式前进,年接待海外旅游者的人数在23万人次之间,没有更大的突破。2.1.3 发展阶段(19962001) 为适应长春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9月,长春市风景旅游局更名为长春市旅游局,主抓全市的旅游工作,1998年长春市被评为全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为促进净月潭以旅游为龙头的区域经济的发展,1995年成立了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2000年1月为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将长春市旅游局并入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从此,长春市的旅游发展揭开了新的
27、一页,出现了以净月潭为龙头的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01年元旦期间,长春市旅游局和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功地承办了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的开幕式,使长春的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国旅游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2.2 产业地位 长春市旅游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产业地位明显提高。2.2.1 供给能力 现有旅行社43家,其中国际社13家、国内社30家。星级饭店31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21家,二星级4家,一星级1家。床位数8358张。旅游定点单位(定点商店、定点汽车公司)42家。旅游景点377个。旅游从业人员14341人。2.2.2 接待规模200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5.57万
2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261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数量81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87亿元人民币。旅游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3. 存在问题 尽管长春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3.1 旅游业的经济总量小,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例偏低,这与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2000年为例,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次为8348.09万人次,旅游创汇162.31亿美元。同期长春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为5.57万人次,旅游创汇2261万美元,分别占全国的0.067%和0.14%;国内旅游全国共接待7.4亿人次,旅游收入3175.54亿元,同期长
29、春市接待819.1万人次,旅游收入26.9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和0.85%;当年全国旅游收入占GDP的5%,而长春市只占3.5%。3.2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浅、产品特色不明显,且地域分散,难以吸引游客;旅游项目开发周期长,景点的整体形象不完整;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缺少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3.3 经费不足,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开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长春市尽管是省会城市,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另外,由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投入亦相对较少。3.4 旅游形象定位不鲜明。长春市素有森林城、电影城、汽车城、科技
30、城的美誉,但一直没有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这不同程度影响了长春市旅游的知名度。3.5 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个景区由多家管理,难于统一调度,整体安排,类似于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长春市旅游业各行业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体制上弊端是制约长春市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因素。3.6 科技贡献率低,竞争力不强。在长春市旅游业的发展中,虽然科技方面的投入有所加强,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之上,这一制约因素如不尽快改变,将可能导致在未来竞争中丧失优势。3.7 市场开发不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和一些旅游热点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国际旅游市场结构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亚洲地区,分担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促
31、销范围、手段相对落后,缺少较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3.8 对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准备不足。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对各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给旅游业所带来的挑战也异常严峻,如: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不同程度的改变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改变旅游业的运营模式。长春市旅游业虽然在应对新经济的到来有所作为,还应加快步伐,迎接新经济对旅游业冲击和挑战。第三章 发展条件1. 旅游资源1.1 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1.1.1 旅游资源类型 (1) 类型齐全,数量众多根据国家旅游局计划司和中科院北京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2年)提出的方法,在对长春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对长
32、春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如表-3-1)。统计发现,在20571平方千米的长春市域,旅游景点共有392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6处,水域风光类41处,生物景观类5处,古迹与建筑类225处,消闲求知健身类76处,购物类18处。长春市旅游资源占据了六大类的全部和74种基本类型的69%。这种类型齐全、数量众多的旅游资源,为整个区域旅游的多功能开发提供了可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全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共有13种,长春市有7种,包括:典型地质构造、名山、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沙石地风景、小型岛屿、洞穴等。其中洞穴因其数量多、造型奇特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这种价值至少在东北地区有着一定的意义。而其他地文景观,
33、如:长春第一峰、翠羽丹崖等就其单体而言仅仅相对于长春市境内有着一定的开发价值。因此,就地文景观而言,洞穴的开发应放在重要位置。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全国水域风光的基本类型共有7种,长春市占有其中的4种。包括:风景河段、湖泊、泉、以及其他类水域风光。其中的风景河段、湖泊最具有开发价值。第二松花江从长春市境内蜿蜒而过,分别流经九台、榆树、德惠、农安,所经之地形成了许多风景河段,诸如:五棵树风景河段、鳇鱼圈风景河段、哈大湖风景河段。顺江而下,沿途有许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了一条风景带。伊通河流经中心市区,伊通河的开发,特别是让其清水长流必将对整个城市的旅游开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湖泊中的净月潭、新立
34、城水库、南湖、以及周边地区的双阳湖、石头门口水库等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尤其净月潭结合周边的景观,经过进一步的规划开发,可形成一个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旅游风景区。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全国生物景观类型共有6种,长春市占有其中的3种,分别是:古树名木、草原、以及其他生物景观。其中古树名木中的长山古榆不仅历史悠远,而且至今颇具风姿,具有较高的观赏、科考价值。在其他生物景观中的十里绿色长廊,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它是进入长春第一峰的必经之路,也是观赏吊水壶溶洞的必经之路,长廊的两侧是高约500米的低山,山上满目苍翠,绿树成荫,延绵十余里,是一个天然的绿色长廊。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 全国的古迹与建筑类旅游
35、资源共有32种,长春市占有24种。这里的古迹与建筑大都是辽、金时期、以及近代、现代的特色建筑。辽金时期尤以辽塔最有旅游价值,近代的伪皇宫、八大部在中外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尽管长春市的人类活动历史远没有其他一些旅游城市久远、丰富,但是长春市抓住属于自己的特色资源,充分的挖掘其人文内涵,逐步的进行开发,长春市完全可以据此开发出人无我有的特色旅游产品来。消闲求知类旅游资源 消闲求知类旅游资源全国共11种,长春占有10种。,长春素有“科技城”的美誉,科学文化教育设施齐全。不仅如此,长春电影节在国内,甚至国际早已经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他的各种休闲、娱乐、求知的旅游项目也应有尽有,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会使长春
36、市的旅游开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购物类旅游资源 购物类旅游资源全国共5种,长春市占有3种。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庙会以及地方产品。市场与购物中心象全国大多数的商场一样,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一般购物的需求,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产品相对较少,仅鹿产品就具有较大的可开发价值,关键的问题是逐步提高技术含量。表-3-1 长春市旅游资源分类表类亚类主题资源名称数目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26个典型地质构造翠羽丹崖1 名山长春第一峰、光顶山、一面山、柴大山、鸡冠山、马虎头山、双顶子山、八台岭、北山(青石山)、青顶山、半拉山、花园山、大顶山13 蚀余景观顺山西段家沟1奇特与象形山石石烟筒1沙(砾石)地风景三盛玉白沙
37、涧1小型岛屿套子里、海豚岛、鳇鱼圈旅游度假村3洞穴吊水壶溶洞、石缸、老道洞、金马溶洞、一面山天然1号溶洞、双龙洞、6水域风光类41个风景河段镇江口河段、第二松花江五棵树河段、第二松花江大于乡段、伊通河4湖泊净月潭、城南泡子、双阳湖、柳树水库、黑顶子水库、肚带河水库、柴福林水库、张加店水库、石头口门水库、牛头山水库、两家子水库、波罗泡子、共青团水库、榆树环城风景旅游区、莲花池、背江、石堂水库、玉皇庙水库、高城子水库、高城子水库荷花塘、跃进水库莲花自然保护区、太平池水库、新立城水库、世纪湖、西湖32泉德惠市惠青泉、宝泉涌矿泉水基地、将军古泉、北山龙泉4其他水域风光松花江上抽沙船1生物景观类5个古树
38、名木开安老榆树;长山古榆2草原羊草草甸1其他生物景观十里绿色长廊、张二麻岭2人文旅游资源古迹与建筑类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吉长道尹公署、吉林省政府(日本关东局旧址)、日本关东军100部队旧址、沙俄将校营旧址、沙俄兵营旧址(南大营)、树勋小学(原长春第二师范学校中共地下党活动旧址)、伪满协和会中央本部旧址(中澳大都会)、长春市第81中学(伪满新京第二国民高等学校)、长春地质学校(伪满新京国家女子高等学校)、吉林省交通厅办公大楼(原国都饭店)、省军区八一招待所(伪满国务院总理官邸)、吉林省委(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部(伪满洲国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伪满中央银行旧址)、地质宫、吉
39、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伪满洲国军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一医院(伪满洲国综合法衙)、吉林大学预防医学院(伪满交通部)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伪满洲国民生部)、吉林大学校部(伪满洲国司法部)、长春机车厂职工医院(宽城子沙俄车站俱乐部)、松苑宾馆(关东军司令长官官邸)、吉林大学三院(伪满经济部)、春谊宾馆(大和旅馆旧址)、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新京神社旧址)、长春市电信局(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伪满大陆科学院)、长春市公安局(伪满首都警察厅旧址)、长春市人民政府(康德会馆旧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伪满洲国兴农部旧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伪满洲国文教部旧址)、西长小学(养正书院旧址)、省政协(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馆)、市税南关分局(郑孝胥官邸旧址)、重庆路义和胡同(张景惠官邸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