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47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就业与创业DOIDOI:1010.1358513585/ki.gxfdyxk./ki.gxfdyxk.20232023.0303.01201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与发生机制齐永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摘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从进入大学开始,经历了由专业到职业、由学习到实习、由学生到职工、由学校到职场(社会)的逐步适应与转变,在自身体验与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社会和网络职业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心理上发生了环境浸润、典型示范、兴趣或责任驱动、意义感受、价值比较及选择、行为反馈等机制。探究和把握这一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启发我们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2、教育,要致力于促进其认知从模糊到清晰、感受从单一到丰富、观念从零散到系统、情感和行为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3-0075-06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明晰的职业价值观通常是在进入职业活动之后才逐步形成的。在此之前,人们往往是先有朦胧的职业兴趣或喜好,随着自我意识和职业认知或感知的发展,特别是对人职匹配关系的一定的理解和体验,这一兴趣和喜好可能会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一定的职业选择意向、职业意义感和价值感。直到这个时候,相对清晰、稳定的职业价值观才开始形成。总体

3、上看,真正稳定的职业兴趣是在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就是在朦胧的职业兴趣经过职业实践“淬炼”而形成的稳定的职业兴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价值观在整个人生价值观中形成比较晚,人们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服务,找到了体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锻炼了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为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通常可以分为大学前、大学和职场等三个阶段。(一)大学前阶段在接受基础教育过程中,个体对职业的感知和了解主要来源:一是父母及亲朋好友的职业情感和态度;二是对教师、医生、导游等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的直接感知

4、;三是教材、大众传媒、文艺作品中塑造的职业角色形象。这些直接和间接感知的职业形象对个体产生了初步的、朦胧的、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些偶然的事件或境遇也会对个体未来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的生活事件也有可能诱发个体的职业认知,有的甚至成为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个体对未来的某些职业产生朦胧的向往和期待,对另一些职业产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20szjyxm147);安徽省思政能力提升计划(sztsjh-2022-2-22)。作者简介:齐永芹(1978),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7

5、5就业与创业生否定或规避的意识。但总体说来,这些意识都是初步的,不稳定的,往往局限于对具体职业的态度或意向,还谈不上清晰稳定的职业价值观,但却为未来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打下了感性的基础。(二)大学阶段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对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或行业的了解,增强了职业意识和观念,特别是在专业见习、实训、实习的过程中,职场的角色扮演、互动关系、活动情境、事件故事等都给大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记忆印象。这些体验和记忆积累为对职业的感性经验,使得原先模糊、朦胧的职业意识和观念具体化、清晰化(这里的职业是广义的,包括行业与岗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直接受到学校开展的职业

6、道德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通常是与专业相联系的职业道德,如师范院校的师德、医科院校的医德等)还是专题讲座、劳模报告、优秀校友的交流分享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阶段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上处于由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形态,比大学前阶段更感性、更具体、更清晰,但与职场阶段相比仍有很大的不同。(三)职场阶段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都带有一定程度浪漫色彩的职业情怀和美好期望,而现实的职场环境总是与这一期望有一定差距。这是传统时代每届大学生中都普遍发生过的理想与现实落差的老话题。尽管当代大学生更加务实,且在学校期间通过校企合作或社会实践等方式接触企业的机会相比以前较多,可

7、能在相对意义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小些、少些,但作为大学生,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和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代际、时代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仅仅是程度上的。学校的环境、学生的角色与职场的环境、员工的角色总是不同的,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与作为学生身份的实习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时间的长短、投入的程度,最大的不同是随着身份的转换(实习生到员工),别人对你的期望和要求不同了。实习时,有师傅指导,周围的人都会有意无意营造一个符合你作为学生或实习生的环境,对你的过失或失误给予理解和宽容。这一文化氛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也许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终究是短期的。在由人为制造的宽松文化环

8、境转向现实的紧张环境过程中,大学生就会出现能否适应的问题。进入职场,对大学生来说,环境适应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这里说的环境,主要不是指有形的物质或物理环境,而主要是隐性的软环境即文化环境。环境适应的实质是文化适应,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其既定的职业价值观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适应职场的文化环境。这里所说的适应不同于顺应。顺应是指以适应环境,正视现实为由,放弃自己原有价值观,不惜与环境中的世俗甚至是庸俗的价值观同流合污。真正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简单地顺应,而是有鉴别、有选择地认知重构、价值重组,即荡涤原有价值观中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为原有的理想和价值观找到更为现实的实践基础

9、,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条件,更加务实地朝着自己认定的价值目标前行。大学生走向职场和社会以后,环境不适应是正常的,但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在不如意的现实(现实总是不如意的)面前,为了适应现实环境而逐步放弃自己原有的价值观,最后与现实同流合污;二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从内心抵制、排斥不如意的环境,自视清高,洁身自好,最后与现实中的人和事格格不入,导致自己越来越孤立。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要素这里主要从家庭成员职业感知、学校教育、社会主流职业价值观和个人职业自我认知等视角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一)家庭成员职业感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 35

10、4家庭因素对于子女早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主要从父母职业认识、父母职业情感的视角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子女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父母职业认识。父母职业认识对于子女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早,比如父76就业与创业母对某种职业或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评价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子女造成直接影响。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受其父母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能够给予子女职业和职业价值观指导或引导还不够。2.父母职业情感。父母对所从事的职业情感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比如,如果父母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者父母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相应地就会对子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最

11、可能影响子女的是父母的同事或职业相关人(服务对象等)在相互交流中流露出的职业情感。当然,这些影响在早期还只限于对某一具体职业的感性印象或情感倾向,是零星的、朦胧的、不稳定的,但有可能构成了以后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基调和底色。子女在观察其父母的职业及其听到的评价也会影响自己对具体职业的初步感知,这些间接感知与自己在家中的直接感知如果一致,就会得到强化,如果不一致,就会抵消或弱化。(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主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与方式探讨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教育主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

12、伍建设明显加强。但从总体上看,这两支队伍在包括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内的教育引导素质能力还有待提升,由此导致职业价值观教育难以落细、落小、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要和其他育人队伍密切配合,特别是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生涯规划理论与就业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2.教育内容与方式。高校可以围绕多个主题进行引导,比如,对于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可以结合某个具体工种,邀请“大国工匠”的优秀代表,请他们谈谈在自己日常的操作规程中是如何做到精益求精的。不同岗位对于“敬业精神”的内核虽是一致的,但对于“敬业精神”所要求的内在操作规范又相去甚远。有效的“敬业

13、精神”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也不能仅仅去搞那种与专业岗位无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要通过了解自身专业领域内德艺双馨的专家日常工作流程,真正体悟“敬业精神”在这些专家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报告、讲座或论坛,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此基础上,增设一些职业文化与心理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大学生职业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所倡导的“人类幸福和我们自身完美”的职业价值观。可以邀请或聘请职场优秀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或专职老师,搜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在单位的文化,编写学校的特色教材,采用访谈、讲座等多

14、种形式分享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受挫教训,与大学生面对面地对话交流,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职业系统的社会资讯。可以利用校园招聘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校园宣讲会。可以在校园多处张贴组织制度、企业理念以及其他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搭建“职业纵横”的讨论平台,每期选定一种或一类职业,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其兴盛、衰退的历史规律,从中发掘“创新”的意义与价值,从“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的视角,让大学生最终养成动态认识某种职业社会声望和地位的习惯和能力,并能够把自身比较感兴趣的若干职业岗位有效地加以整理归类,厘清这些岗位主体所必备的岗位基本素质。总之,学校要努力通过多种举措

15、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场,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职业、适应职场环境和文化。(三)社会主流职业价值观每个时代和社会都有其主流职业价值观。不同的职业在不同时代和社会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比如,军人、工人、商人、官员、明星等都曾先后成为我国社会在不同年代被青年学生向往和崇尚的职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的代际更替加快,新职业不断出现,许多传统职业悄然消失,人们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也随之加快,职业价值观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显著。这里主要从职业社会评价、明星光环效应和朋辈价值取向等视角来探讨社会主流职业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1.职业社会评价。职业在现

16、实社会中是人77就业与创业们社会地位的一种反映。随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逐步被社会普通公民所接受,人们对于蓝领工人的认知也逐步有所改观,然而大学生对职业社会声望的期望依然较高。例如,在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工作单位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选项选择赞同的占 64.3%,持“反对”意见的仅占7.6%;对于“工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选项选择赞同的占65.4%,持“反对”意见的仅占8.0%。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目标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知名度,以及社会地位等的期望依然高居不下。2.明星光环效应。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会受到明星光环效应的影响。曾经的“超女

17、”“快男”鼓动了大学校园多少个靓男倩女的青春梦想,看到从“超女”“快男”而走上流行华语乐坛的歌唱明星,那些在校的青年学子们“仿佛”从这些明星成名的道路上发现了自己成名、成才的路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受创业成功大佬的影响,毅然坚守自己创业的梦想。影视娱乐明星或者创业成功的大佬对于多数的大学生而言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更多的大学生往往把自己创业的梦想投向了初见创业成效的同校学长,认为这些学长们的创业模式更易复制,更易为自己所用。3.朋辈价值取向。朋辈价值取向在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受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时,往往把自我价值置于优先地位

18、,“把自我作为目的,把他者作为手段”。例如,不少大学生往往仅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而没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组织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速成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依然占有相当的分量。这两种职业认知和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建构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四)个人职业自我认知这里主要从个人的职业经历、个体的职业方位感和个体自我实现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个人职业自我认知。1.个人的职业经历。这是影响职业价值观最直接的因素。大学生与职业有关的经历主要是参观、见习、实习、实训等。就对某一具体职业的认知而言,直接参与的现场感、情境感是最真切、最具体、最丰富的。如果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

19、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带给青年学生的是关于职业的间接经验的话,那么,职业经历获得的就是对职业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也自然成为检验一切关于本职业间接经验的实践依据和判断标准。这些由亲身经历带来的直接经验越多越丰富,用来检验相应间接经验真假、好坏的依据或标准就越可靠。2.个体的职业方位感。个体的职业方位感是考量个体对于自身职业素养与当下社会现实职业系统是否对接,以及对接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影响并反映个体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方位感与现实职业系统所规约的大学生职业方位存在较大的偏差。例如,我们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明确倾向于选择“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单位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

20、。但各省或各高校毕业生近五年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每年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到各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就业。这就需要大学生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职业方位感,以逐步适应社会职业系统所规约的职业方位。3.个体自我实现路径设计。新时代大学生拥有追求自身快速发展、成长的权利,但需要合理、合法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快速发展、成长服务。现实的图景是,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刚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多次,而跳槽的理由中“个人发展空间不足”往往又排在首位,这种现象在浙江、江西、山东等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也分别有所反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些大学毕业生要么根本就没有预先设计自我实现的路径,要么就是

21、他们虽然有所设计,但过于理想,难以应对社会职业系统现实的挑战。所以个体自我实现路径的设计意识和水平,对新时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维护与重构等产生重要影响。总之,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对此做了一些梳理。鉴于主客观原因所限,可能还存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尚未被纳入讨论范围,这有待我们后续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讨。78就业与创业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生机制基于大学生个体人生不同成长阶段,探讨他们职业价值观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模仿机制、浸润机制、驱动机制、选择机制、反馈机制和升华机制。(一)模仿机制:行为观察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对职业的最初意识和观念来自

22、能够直接感知到的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医生、交通警察、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等职业情感或态度。许多幼儿喜欢做模仿老师上课、医生看病、公交司机开车等角色游戏,三至四岁(幼儿园学前班或小班)就会分配自己和玩伴(小朋友或父母家人)在游戏中的角色,反映出他们不仅是简单模仿某些职业现象层面的活动形式,而且懂得这些职业活动的目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幼儿一般都不愿意到医院看医生,可能在他们的印象中,医院和医生是和打针、吃药等这些痛苦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排斥医生,照样做模仿医生的角色游戏,有的甚至还说以后长大了要当医生。这一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幼儿对某一职业角色

23、的理解多少能够摆脱个人情感,幼儿对职业的观察、模仿和想象无疑是其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最初一步,至于这一步究竟在其职业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有利于突破自我中心,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自己的个性,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浸润机制:文化感知随着幼儿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到了少年时期(大体为小学阶段),他们通过阅读和对社会职业文化特别是流行文化的感知,对职业认知的范围逐步扩大,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也逐步丰富,并开始形成初步的、朦胧的、感性的、倾向性的职业偏好。文化浸润对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虽然不像幼儿时期的观察模仿机制那样直接

24、、明了,但因其潜移默化的长期浸润,主体往往深受其影响而不自知,对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作用其实远远大于幼儿简单、机械的行为模仿。(三)驱动机制:兴趣责任从小学或初中开始,随着个体知识和眼界的丰富和拓展,特别是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在某些偶然事件的促发下,如喜欢某位老师的某门课,受到最亲近同学或朋友兴趣或专长的影响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对某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兴趣,如果这些萌发的兴趣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和鼓励,就能够基本稳定下来,并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形成兴趣与专长的良性循环。青少年学生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为以后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偏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了兴趣之外,责任是另一个能够驱动或吸引青少年学生专业选择和

25、职业偏好的主体内生动力。责任的形成与角色境遇有关,当我们被抛入某种角色境遇(如担任学生干部),自己对角色的认知认同,特别是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一种责任和担当油然而生。角色的责任感驱使我们学习和锻炼相应的角色能力。这些能力虽然不一定导向某一具体职业,但对其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兴趣与责任驱动的意义也主要不在于形成了某些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恒的行为和面临困难不逃避、不退缩,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在兴趣与责任之间,兴趣的驱动力更为积极主动,但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通常情况下,仅仅靠兴趣驱动是不够的。责任的驱动力虽然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责任一

26、旦形成,就具有更强的稳定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兴趣和责任作为职业价值观中的内在动力,虽然都很重要,但相对而言,责任是一个更为可靠和持久的职业动力。(四)选择机制:专业职业对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而言,专业选择与职业理想开始成为难以回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都必须作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从事什么职业为核心的职业理想或择业意向开始形成,职业价值观也开始进入人生价值观的观念体系。当然,对那些缺乏明确的兴趣和责任的大学生而言,这时的职业价值观还是很不成熟、很不稳定的。大学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真正的职业价值观是进入职场以

27、后才开始逐步79就业与创业形成和稳定的。(五)反馈机制:环境反应这是进入职场后职业价值观形成初始阶段的主要作用机制。这一机制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考察的。这里的环境是指职场的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有形和无形的环境。其中与工作岗位直接联系、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小环境(如企业的车间、公司的科室等)对职场新人的刺激最直接也最大。每个职场新人对同一环境刺激的反应模式(倾向性、强度、速度等)因受到各自个性和既有价值观的影响而各有差别,而这些各不相同的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也会得到不同的环境反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馈及行为人对这一反馈的感受。从性质上说,反馈主要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对引起反馈的行为起肯定和强化作

28、用,负反馈对该行为起否定和弱化作用。(六)升华机制:需要满足价值产生的根据是人的健康合理的需要,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最基本的需要是谋生,也就是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的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与否虽然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也有着相对客观的标准,即从业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物质生活的保障和分配的大体公平,除此之外,还有安全、健康、休息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及权利的实现。只有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即职业基本的保障性价值得以实现,需要和需要满足的价值才有可能上升到高一层次。当然,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是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责任,也是从业者个人的责任,前者的责任在于创造满足单位员工基本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后者的责任是履行自己的职业

29、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虽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存在较大缺陷:凸显“需要的个性表达”,而忽视需要的“社会属性”,但是其对需要的层次划分,以及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和主导性需要概念的提出,有值得借鉴的合理成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需要(生理需要)是基础性的低层次需要,在此之上有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逐步提高的需要。2 40-68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3 514,所以每个人都有这些人性所共有的各个层次的需要,现实的人的需要差别主要不是有没有某个层次需要的差别,而是主导性需要的差别,或者是需要发展水平或层次上的差别。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基本满足的基础上,

30、才有可能上升到高一层次的需要。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也只有在遵循需要及其需要满足规律的基础上,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综上所述,探究和把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启发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致力于促进大学生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感受从单一到丰富、观念从零散到系统、情感和行为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职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丰富的实践体验就很难意识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帮助大学生逐步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虽然已经出现但还不稳定,经常会左右摇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使其不偏离方向。

3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刚开始形成时是零散的,后来随着他们思想的不断成熟和经验的日益丰富才日益系统化。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有热情和耐心,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参考文献: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责任编辑:乐程)80and rules,low learning status,and lack of planning for career development.Their presence has put adminis-trative cl

32、asses,community accommodation,and other daily education management implemented on this ba-sis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the solidification and lag of their ideo-logical concepts,the ambiguity and lack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the homogeneity and uniformity of

33、educa-tional methods,and the division and mutual consumption of management models.Universities should opti-mize thei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oncepts,rules and regulations,workmethods,and personnel allocation.Key wordsKey words:universities;delayed graduation stude

34、nts;education management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Qi Yongqin(School of Marxism,Wu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uhu,Anhui 241002)AbstractAbstract:Since entering college,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has experienced thegra

35、dual adap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specialty to occupation,from learning to practice,from studentto employee,and from school to workplace(society).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familyand friends,teachers and classmates,social and network professional cultural values and many other

36、 fac-tors,there have been mechanis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infiltration,typical demonstration,interest or re-sponsibility-driven,sense of meaning,value comparison and choice,and behavior feedback.Exploringand grasping this process and its occurrence mechanism inspires us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37、professionalvalues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ir cognition from fuzzy to clear,feeling from single to rich,concept from scattered to systematic,emotion and behavior from unstable tostable.Key word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formation process

38、;occurrence mechanismEthical Care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 Funding SystemZhang Jie(Department of StudentAffairs,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AbstractAbstract:Afte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he task of absolute poverty governance hasshifted

39、 to relative poverty governance,and common prosper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tasks in the new era of China.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s an important cost compensation method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receive e

40、ducation.By reflec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thical dilemma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student financialassistance policy in China,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poli-cy,continuously optimize,adjust and change the funding methods,maximize the e

41、xplicit and implicit val-ue of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policy,realize the material support of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system,realize spiritual care,promote self-development and highlight the value of education.This paperexplores the ethical care construction path of Chinas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common prosper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practical needs and individual needs.Key wordsKey words:Student FinancialAssistance;Ethical Care;Educational Equity;Educating People高校辅导员学刊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