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速公路(粤境段)软基路段工后变形监测报告(第一期) 编号:(中)2008-xxx广 中心2007年12月28日目 录1 前言12 监测依据13 实施技术方法13.1测点设置13.2水准测试24 测试成果分析24.1 K29+000K31+20724.1.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理情况24.1.2工后沉降34.2 K33+700K35+42034.2.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34.2.2工后沉降44.3 K36+015K36+65044.3.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44.3.2工后沉降54.4 K60+095K62+87054.4.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54.4.2工后沉降
2、65 结论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6下一步工作计划67 附件6 高速公路(粤境段)软基路段工后变形监测报告1 前言(湛江)高速公路(粤境段)起于广东廉江高桥镇粤桂交界处,终点位于湛江遂溪与茂湛高速公路相接,全长68.861公里,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24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小时,于2005年12月建成通车。其中粤境段沿线地貌单元为微丘台地区和平原台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建设期勘察、设计、施工资料显示沿线多处路段为填方软(弱)基填方路堤,虽已采用了砂桩、砂井联合堆载预压法及CFG桩复合地基法等进行了加固处理,但软基固结沉降特性决定了在工后一段时间内仍会有沉降发生
3、,过大不均匀沉降变形将引起路基病害,对路面结构及使用性能构成影响。为此,渝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 团检测中心进行软基路段工后沉降变形监测,从而跟踪路基及构造物沉降发展情况,为评估预测沉降、公路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监测中心监测技术组于2007-112007年12月进场进行期监测工作,在4个监测区段累计设置了124个监测断面,496个测点,完成水准高程测试496点次。2 监测依据(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4)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软基路段工后变形监测方案(5)施工期有关设计及竣工资料3
4、实施技术方法3.1测点设置在表1所列的4个路段,间隔60m布置监测横断面,4测点/断面(测点位置为左右路肩及中央分隔带2侧),累计设置124个监测断面,496个沉降测点。测点采用100mm12mm不锈钢(上端为半圆形),经冲击钻钻孔、用水泥砂浆植入路面,上端高出路面23mm。测点布设位置参见附图12。表1 测点及基准网设置序号起止桩号长度(km)基 准 网测 点备 注个数埋石数量断面数据测点数量1K29+000K31+2072.20718371482K33+700K35+4201.72016291163K36+015K36+6500.6351411444K60+095K62+8702.7751
5、847188合 计7.3374261244963.2水准测试(1)仪 器:美国DiNi12电子水准仪(经校准合格,资产编号YQ07060,精确至0.1mm。(2)方法及精度:在上述4个监测区段,分别设置独立水准控制网,采用几何水准法进行监测,测试结果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各区段测试精度参数见表2。 表2 测试精度参数 单位:mm序起止桩号闭合差允许闭合差测站中误差最大高程中误差1K29+000K31+2072.35.60.250.82K33+700K35+4200.43.50.10.23K36+015K36+6500.70.152.80.34K60+095K62+8700.36.20.030.
6、154 各段测试成果4.1 K29+000K31+2074.1.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理情况根据建设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沿线工程地质勘察揭露该段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灰黑色,较松散,层厚约为0.20.6m;淤泥质粘土:灰黑色,含大量腐殖质,饱和,软流塑状,厚度约为2.4m;中砂:灰黑色,饱和,松散,含少量淤泥质土,层厚约为0.513.3m;砾砂:灰白色间黄色,含少量卵石,饱和,稍密中密,层厚约为3.2m。砂砾层或灰岩,钻探未打穿。表3 渝湛高速K29+000K31+207软基淤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含水率密度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凝聚力内摩擦角WLWPI
7、PIL0e0avEsc%g/cm3Mpa-1Mpakpa50.638.111.82.4864.71.561.651.922.49.437.10上表显示软基具备粘粒含量高、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的特点,表明其工程性质差,属于不良地质。建设期采用CFG桩和砂桩(正方形间隔布置,桩长5.1m,桩径40cm,桩距1.7m)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处理过程中发生沉降5.99.2cm。4.1.2工后沉降本期为首次测试,获取了K29+000K31+207段148个测点初始高程。由于历经2年期间水准控制点高程变化量无法确定,致使各测点高程无法与建设期竣工标高有效比对,即无法得到实际工后沉降量。本
8、次测试高程可用于后期沉降发展情况追踪。4.2 K33+700K35+4204.2.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根据建设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沿线工程地质勘察揭露该段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灰黑色,含根系,较松散,层厚约为0.20.6m;淤泥:灰黑色,含大量腐殖质,有臭味,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厚度约为2.4m;中砂:灰黑色,饱和,松散,含少量淤泥质土,局部夹细砂,层厚约为0.513.3m;砾砂:灰白色间黄色,大小混杂,含少量卵石,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砂砾层,层厚约为3.2m。砂砾层或灰岩,钻探未打穿。表4 渝湛高速K33+700K35+420软基淤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液限塑限塑性
9、指数液性指数含水率密度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凝聚力内摩擦角WLWPIPIL0e0avEsc%g/cm3Mpa-1Mpakpa53.0037.6015.404.21102.31.382.4452.920.838.66.5上表显示软基具备粘粒含量高、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的特点,表明其工程性质差,属于不良地质。建设期采用排水固结法(砂桩+堆载,砂桩正方形布置,桩长6.0m,桩径40cm,桩距1.2m)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处理过程中发生沉降11.748.7cm,推算地基固结度均在90以上。4.2.2工后沉降本期为首次测试,获取了K33+700K35+420段116个测点初始
10、高程。由于历经2年期间水准控制点高程变化量无法确定,致使各测点高程无法与建设期竣工标高有效比对,即无法得到实际工后沉降量。本次测试高程可用于后期沉降发展情况追踪。4.3 K36+015K36+6504.3.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根据建设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沿线工程地质勘察揭露该段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灰黑色,含根系,较松散,层厚约为0.20.6m;淤泥:灰黑色,含大量腐殖质,有臭味,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厚度约为2.4m;中砂:灰黑色,饱和,松散,含少量淤泥质土,局部夹细砂,层厚约为0.513.3m;砾砂:灰白色间黄色,大小混杂,含少量卵石,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砂砾层,层厚
11、约为3.2m。砂砾层或灰岩,钻探未打穿。表5 渝湛高速K36+015K36+650软基淤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含水率密度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凝聚力内摩擦角WLWPIPIL0e0avEsc%g/cm3Mpa-1Mpakpa70.5050.0318.673.41104.071.333.133.4811.739.437.10上表显示软基具备粘粒含量高、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的特点,表明其工程性质差,属于不良地质。建设期采用CFG桩和砂桩(梅花形间隔布置,桩长6.5m,桩径40cm,桩距1.7m)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处理过程中发生沉降7.416.0
12、cm,推算地基固结度均在90以上。4.3.2工后沉降本期为首次测试,获取了K36+015K36+650段44个测点初始高程。由于历经2年期间水准控制点高程变化量无法确定,致使各测点高程无法与建设期竣工标高有效比对,即无法得到实际工后沉降量。本次测试高程可用于后期沉降发展情况追踪。4.4 K60+095K62+8704.4.1工程地质、建设期软基处理情况根据建设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沿线工程地质勘察揭露该段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灰黑色,含根系,较松散,层厚约为0.20.6m;淤泥:灰黑色,含大量腐殖质,有臭味,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厚度约为2.4m;中砂:灰黑色,饱和,松散,含少量淤泥质
13、土,局部夹细砂,层厚约为0.513.3m;砾砂:灰白色间黄色,大小混杂,含少量卵石,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砂砾层,层厚约为3.2m。砂砾层或灰岩,钻探未打穿。表6 渝湛高速K60+095K62+870软基淤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含水率密度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凝聚力内摩擦角WLWPIPIL0e0avEsc%g/cm3Mpa-1Mpakpa11459.1551.561791.234.946.183.332.63.6上表显示软基具备粘粒含量高、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的特点,表明其工程性质差,属于不良地质情况。建设期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正方形布置
14、,桩长1316m,桩径40cm,桩距2.4m)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处理过程中发生沉降1.84.8cm,推算地基固结度均在90以上。4.4.2工后沉降本期为首次测试,获取了K60+095K62+870段188个测点初始高程。由于历经2年期间水准控制点高程变化量无法确定,致使各测点高程无法与建设期竣工标高有效比对,即无法得到实际工后沉降量。本次测试高程可用于后期沉降发展情况追踪。本次测试高程可用于后期沉降发展情况追踪。5下一步工作计划计划于2008年6月进场进行第2期测试。6 附件(1)水准测点横剖面示意图,共1页(2)水准测点及基准控制网平面示意图,共1页(3)k29+000k31+207测试成果
15、统计表,共2页(4)k33+700k35+420测试成果统计表,共1页(5)k36+015k36+650测试成果统计表,共1页(6)k60+095k62+870测试成果统计表,共3页图1 水准测点横剖面示意图图2 水准测点及基准控制网平面示意图 表1 k29+000k31+207测试成果统计 第1 页 共2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表1 k29+000k31+207测试成果统计 第2 页 共2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 表2 k33+700k35+420测试成果统计 第1 页 共1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 表3 k36+015k36+650测试成果统计 第 1 页 共 1 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 表4 k60+095k62+870测试成果统计 第 1 页 共 3 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表4 k60+095k62+870测试成果统计 第 2 页 共 3 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 表4 k60+095k62+870测试成果统计 第 3 页 共 3 页备注:1、高程单位为m,沉降单位为cm;2、“”表示位移方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