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340702 上传时间:2024-10-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绍兴市建功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试卷试题及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小丽今天的早餐食谱是馒头、鸡蛋、豆浆、油条等,请结合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淀粉最终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_。(2)鸡蛋中的蛋白质是从图中_开始进行初步消化的,蛋白质最终消化成可以被吸收的_。(3)油条中的脂肪物质,需要经过_分泌的_乳化后才能进行最终的消化。(4)小丽早餐吃的所有营养物质经消化后,都要到图中的_才能被吸收。(5)图中的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因为有分泌的消化液流入,有_分泌的_流入,还有小肠内壁的肠腺分泌的_流入。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

2、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_和_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_,它能对_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分泌的胆汁对_的消化起作用,其消化方式属于_消化。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_。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它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5)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_。 (6)消化道中消化液种类最多的部位是 _,在其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胆汁、_。3下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

3、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可知,图中_(填标号)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3)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取合适的食物_(填标号)。(4)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A、水果、蔬菜类 B、动物性食品 C、谷物类 D、油脂类(5)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_)A、经常吃“洋快餐” B、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

4、料来代替饮水D、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A处表示的气体交换过程为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实现的。(2)气体进出肺是通过_来实现的。(3)所代表的气体是_,它是在图中的_处产生的。(4)图二是血液流经A、B处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_,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_(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5)图一所示的血管为_血管,其判断依据是_,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只要写一点即可)5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

5、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_。(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 _应处于_状态。胸廓的容积变_。(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_,组织细胞利用物质B分解_,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A。物质A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_作用。6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呼吸,人体的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呼吸系统是由 _和 _组成的,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从大气中摄取所需的_,排出所产生的_,人体通过_完成外界气体和肺内气体的交换。(2)肺约有7亿个肺泡构成。每个肺泡的壁很_,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_。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_。(3)

6、我们吃饭时不随意大声说笑,因为 _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4)我们不要用口腔代替鼻进行呼吸,因为鼻腔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_、温暖和湿润。三、实验探究综合题7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人体中专门调节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_。(2)图中B为“氧合器”,相当于人的_,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3)图中C为“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_作用。

7、(4)图中营养补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人体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_。(5)图中的“流回血液”应该是_血。8图甲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处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表示血管,A是_。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_内血液中含氧量较少,该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2)如果图乙中代表组织细胞,由扩散到的气体主要是_,血管N 内流_血。(3)如果代表肺泡,则图乙中的M与图甲中的_(血管)直接相连,内流_血。(4)从小肠处吸收的葡萄糖,在到达大脑的过程中,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9下图是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据图回答

8、下列问题:(“ ”中填写序号,“_”内填写文字。)(1)观察人血涂片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_。(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3)图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止血、凝血功能的是 _。(4)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_。四、实验探究综合题10读图理解如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系统是_ 系统,C系统是_系统。(2)在B系统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_状态。 (3)氧气从B系统

9、通过过程进入C系统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 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_ 。(6)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_。11下图为肾脏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起到重要作用,它在图中的序号是_,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球的_作用进入_腔中,形成_。(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_有贮存

10、尿液的作用,但是贮存时间过长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生活中要做到_等,利于泌尿系统的健康。12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内每个肾单位由_、_和_等部分组成。 (2)图中中的液体叫做_,正常情况下,它与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_和大分子蛋白质。 (3)图中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从这里出来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属于_。 (4)图中能够重新吸收管内液体中的全部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5)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_处出现了病变。五、实验探究综合题13如图为人眼和人耳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人眼中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11、_和()_。(2)当人看电影时,画面能在()_形成清晰的物象并在_上形成视觉。(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_所示部分变_。(4)“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在于()_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5)近视眼是指图()_过度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_透镜加以矫正。(6)图乙中能够产生震动、传导震动的结构分别是()_和()_。人听觉感受器位于()_。(7)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且直, 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_(外、中、内) 耳发炎。14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逐年增多,青少年预防近视要从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开始。如图是眼

12、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的名称_,的名称_。(2)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_上,这个信息通过_传到_,形成视觉。(3)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眼球的_凸度过大,形成假性近视,可通过佩戴_透镜加以矫正。(4)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会变_,瞳孔的大小变化由_调节。(5)有人患了夜盲症,这可能与体内缺乏维生素_有关。15如图是人体各结构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小肠中,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_。经过程进入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

13、腔?_。(2)小李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成分是_。(3)表示肾小球的_作用,形成原尿:表示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_。(4)若细胞因通过分泌的激素,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则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是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口腔 葡萄糖 胃 氨基酸 肝脏 胆汁 小肠 胰腺 胰液 肠液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解析:口腔 葡萄糖 胃 氨基酸 肝脏 胆汁 小肠 胰腺 胰液 肠液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

14、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图示中是唾液腺,是口腔,是食道,是肝脏,是胃,是胰腺,是小肠,是大肠,肛门。【详解】(1)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能够被吸收的葡萄糖。(2)鸡蛋中的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能够被吸收的氨基酸。(3)油条中的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

15、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约5-6米;小肠内有许多环行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对脂肪、糖类、蛋白质进行消化。小丽早餐吃的所有营养物质经消化后,都要到图中的小肠才能被吸收。(5)图中的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因为有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流入,有胰腺分泌的胰液流入,还有小肠内壁的肠腺分泌的肠液流入。【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2消化道 消化腺 )5胃; 蛋白质 1肝脏 脂肪 物理性 4小肠

16、皱襞 维生素 4小肠 胰液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解析:消化道 消化腺 )5胃; 蛋白质 1肝脏 脂肪 物理性 4小肠 皱襞 维生素 4小肠 胰液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图中1是肝脏,2是胆囊,3是十二指肠,4是小肠,5是胃,6是胰腺,7是大肠。【详解】(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5胃,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初

17、步消化蛋白质。(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1肝脏,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2胆囊中,再经3十二指肠流入小肠。胆汁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这种消化方式属于物理性消化。(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4小肠。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含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5)图中7是大肠,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有吸收功能,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6)消化道中消化液种类最多的部

18、位是4小肠,因为小肠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胆汁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注意识记和理解。3C D B 【分析】图中I、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油脂类(脂肪)、奶制品、肉类、果蔬类、谷类。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解析:C D B 【分析】图中I、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油脂类(脂肪)、奶制品、肉类、果蔬类、谷类。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基本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

19、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详解】(1)从图中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谷类所占比例最大,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故选C。(2)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是患了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因此,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可知,图中蔬菜水果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3)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即图中的、。(4)提倡居民每

20、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因此,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油脂类。故选D。(5)合理营养是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不偏食,不挑食。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合理膳食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肺泡内 气体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

21、细胞 氧 吸收营养 毛细 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数量多;或血流速度慢等)解析:肺泡内 气体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 吸收营养 毛细 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数量多;或血流速度慢等)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详解】(1)由图示中A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B过程的箭头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

22、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2)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需要呼吸肌的参与,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肺的通气过程。(3)图示中的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表示二氧化碳,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人体内的组织细胞。(4)经过A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3、在B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换,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扩散到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氧。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吸收营养需要消耗能量。(5)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 肺 膈肌 舒张 缩小

24、 氧气 有机物 气体扩散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解析: 肺 膈肌 舒张 缩小 氧气 有机物 气体扩散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1)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2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因此,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肺。(2)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26、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 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的容积变缩小。(3)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因此。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组织细胞利用物质B分解有机物,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A。物质A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气体扩散作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通气的过程,呼吸作用

27、的概念,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6呼吸道 肺 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 薄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咽 清洁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主解析:呼吸道 肺 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 薄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咽 清洁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图中是鼻,是咽,是喉,是气管,是支气管,是肺,是呼吸道,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不停的从大气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

28、,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血液和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3)是咽,它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4)呼吸道还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点睛】明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是解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综合题7脑干 肺 呼吸 胰岛素 动脉 【详解】试题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9、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解析:脑干 肺 呼吸 胰岛素 动脉 【详解】试题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2)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1)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2)当重症流感

30、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血液流经氧合器后成分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3)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4)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先是激素调节,主要是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5)由于B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血。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

31、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析生活中的问题。8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二氧化碳 静脉 肺动脉 静脉 CBDA 【解析】考点: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的解析: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二氧化碳 静脉 肺动脉 静脉 CBDA 【解析】考点: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分析:图示中,甲图中的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表示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其中是下腔静脉,是上腔静脉,是主动脉,是肺动脉,是肺静脉;乙图为毛细血管流经人体内某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血流方向,M是动脉血管,N是静脉血管,毛细

32、血管,组织细胞或肺泡;识图分析作答。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甲图中A是左心室、B是右心室、C是右心房、D是左心房。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其中其中是下腔静脉、是上腔静脉收集的血液是流经组织细胞处的血液,血液里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了,含氧量较少;因此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内流的血液含氧气少是上下腔静脉,静脉的特点是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2)乙图中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在这里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

33、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N处的血液为静脉血。(3)若乙图中代表的是肺泡,则代表的是肺部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的分支血管,与甲图中的是肺动脉(血管)直接相连,N是与肺静脉相连的静脉血管。(4)C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节律性收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通过肺循环到达左心房、左心室,再通过体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从小肠处吸收的葡萄糖,在到达大脑的过程中,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CBDA。故答案为 (1). 左心室 (2). 上、下腔静脉 (3).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4). 二氧

34、化碳 (5). 静脉 (6). 肺动脉 (7). 静脉 (8). CBDA9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是红细胞,B是白细胞,C是血小板,D是血浆。【详解】解析: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是红细胞,B是白细胞,C是血小板,D是血浆。【详解】(1)视野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A红细胞,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

35、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2)B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故人体被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3)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能释放出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因此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4)D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点睛】解答此题可结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关知识点来分析。四、实验探究综合题10消化 循环 肺 收缩 气体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两) 肾脏 肾小球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解析:消化 循环 肺 收缩 气体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两) 肾脏

36、 肾小球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尿、排汗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详解】(1) 分析图可知:食物由消化道进入A系统,因此A系统是消化系统,C是消化后的食物经过吸收后进入C系统,因此C系统是循环系统。(2) 分析图可知B是呼吸系统,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B呼吸系统中,然后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肺的通气进入B系统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完成吸气动作。 (3) 外界的氧气从B呼吸系统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C循环系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

37、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在肺泡内氧气向血液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里扩散,直到气体达到平衡为止。气体经过肺泡处的交换后,含有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2次。因此,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是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

38、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肾小球。(6)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图中都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是排遗不属

39、于排泄。因此,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的八大系统及系统间的关联性。11肾脏 肾单位 滤过 肾小囊 原尿 膀胱 适时适量饮水;及时排尿 【分析】(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解析:肾脏 肾单位 滤过 肾小囊 原尿 膀胱 适时适量饮水;及时排尿 【分析】(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0、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2)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起到重要作用,它在图中的序号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41、3)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但是贮存时间过长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生活中要做到适时适量饮水;及时排尿等,利于泌尿系统的健康。【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尿的排出。12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血细胞 动脉血 葡萄糖 肾小球(或) 【分析】观图可知: 是入球小动脉、是肾小球、是出球小动脉、是肾解析: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血细胞 动脉血 葡萄糖 肾小球(或) 【分析】观图可知: 是入球小动脉、是肾小球、是出球小动脉、是肾小囊、 是肾小管、是集合管,解答即可。【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